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记叙文中适当地运用抒情和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但许多学生运用此法时往往不得要领.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看法,谨望同行指教. 一、结合课文反复比较,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以及它们的位置安排和作用. 1、什么是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在以记人、叙事、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要表  相似文献   

2.
烦恼与角度     
<正>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记叙文的一个要点是以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在记叙中恰当地加入抒情和议论,往往会使文章熠熠生辉。因为议论和抒情能引起读者联想,激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抒情和议论的句子可以出现在开头,总领全段、全文;也可出现在中间,丰富内涵;还可出现在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主题。但要注意,抒情和议论要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要做到少而精,言简意赅,忌泛泛而谈,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选择典型、感人的事件  相似文献   

3.
议论、抒情都是常用的写作表达方式. 所谓议论.是指作者对客观事物作深入、细致的剖析之后而生发的精辟见解或评论。记叙性文章中的议论.指的是在文章的关键处加上的.能使中心思想更加深刻.主题更加突出的精当话语。  相似文献   

4.
<正>【导引语】记叙文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如抒情和议论等。龙欲腾飞须妙笔点睛,文欲感人要匠心独具。在记叙中,增加适当的抒情与议论的成分,就如同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会使我们的表达更具特色,文章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但倘若一篇记.叙文只有记叙、描写而没有议论、抒情,文章中心就无法突出,内容地会显得苍白。如采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当地嵌入抒情语句,则会让人物的情感自然真切地流露,文章的主题也会更加鲜明;而适当地在记叙文中嵌入议论性文字,则可以起到揭示本质、凸显主题的作用。那么在记叙文中应该怎样嵌入抒情、议论比较合适呢?  相似文献   

6.
在一篇成功的考场记叙文中,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能使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化,使主题得到更鲜明的表现,使文脉更清晰,结构更严谨。反之,如果缺乏议论、抒情,一味地叙述,主题往往隐含在故事中,不能较明显地表露出来,在阅卷中常常容易被忽略。因此,教会学生在记叙的过程中使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能够将情意写深、主旨写亮。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记叙文里,作者直抒胸臆的议论和抒情往往屡见不鲜,而目这些议论和抒情大多是画龙点睛之笔。教学记叙文,要紧扣文章的内容,在分析研究记叙文的共同特点,进行记叙文的读写训练之中,认真教好其中的点睛之笔,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议论和抒情与记叙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记叙文的读写能力。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法,但常以议论、抒情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而且这种辅助的表达手段,在记叙文中运用十分灵活,它可以因文而异,先先后后融入文中,天衣无缝地构成文章的整体。它们在表达思想内容和组织文章上的作用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是揭示事件蕴含的深刻意义,突出文章的  相似文献   

8.
汤星珍 《语文知识》2000,(11):52-55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但也可以抒情议论,在记叙文中适当地抒情议论可以起到深化主题、感染读者的作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那贯穿于记叙之中的发自肺腑的抒情议论就曾征服了几代人的心。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常常  相似文献   

9.
一、高考作文深刻的策略(一)高考作文深刻的含义深刻的内涵有: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不同文体有不同要求,记叙文要形象厚重,议论文要抽象透彻,散文则要有韵味、有哲理。(二)记叙文深刻的策略记叙文一般是通过议论与抒情来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无论是饱含哲理的抒情还是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还是赋予议论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都要透过所叙内容揭示本质意义1.抒情议论,升华主题记叙文立意深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将记叙、描写、抒情与议论结合起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从小事中阐发出大道理。2.有…  相似文献   

10.
诗理探微     
中国是一个诗国,从上古时代的歌谣到现代的自由诗,简直是汪洋大海,无法计量。在如此众多的诗篇中绝大多数都是以抒情为主的,而以说理、议论见长的实属少数。“诗缘情”(语出陆机《文赋》),意谓写诗的基础是情感,诗歌是为表达情感而抒发的。但这决不意味着诗歌就不能用来议论、说理,相反,如果议论得好,理说的透,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启发读者的思维、联想和想象,使感情更加浓烈,意境更加美妙。正如近代学者、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所说:  相似文献   

11.
王华安 《初中生》2010,(5):34-36
写人、记事、议论和抒情类的文章常常用单刀直入法来开头。  相似文献   

12.
记叙文中的抒情,即在写人记事或描绘景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抒发内心感受,表达思想感情。抒情的文字虽少,但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表达出文章的感情倾向,还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主题。记叙文中的抒情,方式灵活多  相似文献   

13.
李佳能同学问:“《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除了记叙这一主体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大量的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请问:这篇文章中,在记叙的基础上,是怎样作必要的抒情、议论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得先要搞清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中,这三种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怎样。作为通讯,必须以记叙为主体,通过记叙,告诉人们在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该事的具体实质即主题是什么,作者的态度、感情如何,那就得借助于必要的抒情、议论来揭示、深化。这也就是说,在通讯中记叙是主体,抒情、议论则是建立在记叙基础之上用来感染读者,对记叙  相似文献   

14.
排比节奏分明,便于叙事,长于抒情.善用排比既可以使文章产生形式之美,又可以壮大语言的气势,使语意的表达更加强烈.排比句式多用于议论说理、描写抒情,巧妙运用往往能使文章议论说理、描写抒情各得其宜,各得奇妙.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浩淼璀璨的文化长河中,诗词可以说最为耀眼的。工整的语句表达,平仄押韵的节奏,丰富的思想内涵,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国人。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利用诗词优秀的文句来激活、美化文章,妙诗入文,锦上添花。一、引用诗句点缀文章在许多佳作中,对于诗文的使用,最为常见表达的是直接引用,或"几个名人+几条诗句+议论",或"一个名人+几条诗句+议论"。用在标题、开篇、议论、抒情等地方,让文章有了诗意的题目、诗化的句子、诗性的语言,给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诗句入题,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16.
作文妈妈有四个儿子,老大名叫记叙,老二名叫描写,老三名叫议论,老四名叫抒情。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兄弟的个性、责任心和荣誉感都很强,常常为了争先出场、多出场表达或因语文老师的作文评语,引出矛盾,闹不团结,赌起气来。当老师给作文评“记叙详细具体”时,描写、议论、抒情就涨红了脸不服气;当老师给作文评“描写形象生动”时,记叙、议论、抒情就噘起了小嘴;当老师给作文评“议论水到渠成,观点鲜明”时,记叙、描写、抒情的脸上就露出可怜巴巴的样子;当老师给作文评“抒情恰如其分”时,记叙、描写、议论就各憋了一肚子气,开始发牢骚了…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目标1、明确叙事以后可以用议论抒情的方法给文章"点睛"。2、学会如何在叙事以后用议论抒情给文章巧妙"点睛"。学习重难点叙事以后如何用议论抒情给文章巧妙"点睛"。学习方法讨论法训练法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常常发现,在叙事类文章中,当一件事或几件事叙述完之后,还会有一些文字,这些文字或议论,或抒情,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情感。它们就像  相似文献   

18.
写人、记事、议论和抒情类的文章常常用单也直入法来开头. 单也直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属于开门见山的一类.  相似文献   

19.
所谓抒情,就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抒发作者对人或事物的各种情感.它主要是以情感人,它有助于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形式来抒情,是在对人或事物、景物记叙描写基础上的有感而发.因此间接抒情包括即事抒情、即人抒情和即景抒情三种.……  相似文献   

20.
<正>记叙文很讲究画龙点睛。所谓“画龙”就是用生动活泼的文笔记叙事件,描绘场景等;所谓“点睛”就是在叙事描景的基础上恰当地穿插一些精当的抒情议论,对文中的事件,或场景,或行为,或话语等进行情感升华与主旨深化。“点睛”的文字或许只有三言两语,但它能点化出寻常事物的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