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校实施"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导预疑学、导问研学、导法慧学和导评促学"四个板块构成。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以"问题+方法"为课堂建设的核心支撑点。在这种模式的引领下,英语课堂教学能更重视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四个板块中,"导问研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关系到整个课堂能否达到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44):50-53
常看到现行不少的语文课堂,从揭题导入、过程学习到回顾小结,环环相扣,套路满满。"教师精心雕琢问题,学生依循琢磨回答",这已成为一种压制学生自由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的课堂更要求从"问导"走向"导问",教师应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教师可从"导预习""导质疑""导拓展"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借助"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来进行阐述"导问"策略,引导学生在"疑而问、探再问、练后问"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导研式"教学,要通过"导问"来激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通过"导研"来促使学生探究数学问题,通过"导思"来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导问研学",顾名思义,是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和同伴交流,或和老师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它是由一个一个的研学任务,或一个一个的研学"问题+活动"所组成.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是"导问研学"教学的重要特征.本文是笔者整理近期执教的苏科版八年级上册6. 6节"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三个"一次"的课堂教学中的"导问研学"设计.函数、方程、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彩的"设问"来启思导学,但更需要通过"导问",让学生敢于"自问"、善于"自问",让课堂成为美文的悦读场、思维的训练营和新问题的发源地。一、设问:以问启思,以问导学1.聚焦主问题。所谓主问题,就是能够引发学生对文本深入思考、热烈讨论、鉴赏品味、主动探究的重要问题。设置主问题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到两点:一是要紧扣文本,二是要紧扣学情。例如,教学鲁迅的《社戏》,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文中写了故乡的众多人物,  相似文献   

6.
"一导二自三合作"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主要是利用预习导航,加强自主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合作探究、拓展知识训练。  相似文献   

7.
问题产牛于实践,它是诱发学习的真正动力.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感知中观察思考,提问,多问儿个"为什么",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在教学设计中抓住"问题"这一线索,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8.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空,营造"民主的课堂",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疑"敢"问"、有"疑"善"问"、见"疑"必"问"、激"疑"乐"问",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问学",是将"问"和"学"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由"接受式"变为"自主式",由"浅思考"变为"深探究",由此形成真正的"学问"。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学"课堂,就是以学生发现问题为起点,以学生探究问题为过程,以学生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学转型,是为学生未来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本文是基于我校"统整项目课程设计"所进行的探究。一、聚焦词语,在异于常规处自然而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  相似文献   

10.
探究活动需要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和小结。它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对知识进行消化,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主动构建知识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学生思维的"拐点"处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学生迁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及解决新问题的转折点,也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那么,在新知学习过程中,邂逅学生思维的"拐点",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比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中,充分地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暂停探究的"脚步",让思维"多飞一会儿",不仅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帮助学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学生提问能使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且让学生懂得学习的乐趣在于思考和探究,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师之问和生之问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提高课堂之"问"是改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一、课堂之"问"存在的问题1.师之问"多",生之问"少"目前课堂中,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已不多见,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3.
"思维地图"--"Thinking maps",是信息时代下产生的一种知识可视化工具.它提供了一套视觉模式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神经网络的发展,提高大脑不断认知和建构知识信息原能力,更突出培养学习者独立迁移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43):63-64
"导学"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自主求知、自主学习的"主人翁"意识,经过独立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获取知识。"教"的核心是"导","导"的目的在"学"。作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英语课堂必定会因"问"而精彩!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情境认知学习活动,它让学生通过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去"做"、去"尝试"、去"感觉"、去"体验"、去"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有三个目标: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促进学生掌握更高层次的思考技能。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有五个特点:教师设置探究知识的步骤,教师奖励探究和独立思考,学生接受挑战自己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6.
"锚点"探究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指通过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锚点",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进而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方法。其中的"锚点"设计,尤为关键。在"锚"的引出、"锚"的探究、"锚"的巩固等环节,应努力找准知识生长点,科学合理地设置"锚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它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生活,给人以无穷的体验、感悟和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因而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信息,以生活为载体,可以更自然地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让学生体验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这一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实现具有现代意义的"由生活走向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因而从生活出发,科学而有效地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周姝 《江苏教育》2014,(17):42-43
对于知识的一知半解使学生欠缺探究的欲望,而对学情的一知半解则是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无法掌控的根源。"顺势而为",是让学生顺应学习的需求进行学习,通过对学生的深入调查了解便于我们研究"势",而大空间、大问题,粗线条的"为"则真正能使学生自由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现象教学意义重大。它是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的基础;它是创设物理情境,分析物理问题的保障;同样,是激发学生探讨物理知识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物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以"问、导、引"的方式启发学生提问,让学生探究物理之美,现象实例引导课堂探究,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创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怎样以问题导学、促学,是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法实施教学时遇到的最富挑战性的问题.要实现以"问"导"学",以"问"促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思辨"问题,开辟"方法"路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启迪学生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