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地区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的一项重要方法。例如近期发表的鄂尔多斯出土的多圈直纹铜镜,与现藏瑞典的得于张北的镜相似,都与殷墟妇好墓的镜有密切关系,说明商文化和北方文化的关系。周至征集的铜人头像,同广汉三星堆的人头像类似,又不全同,是蜀文化传播的线索。鸟鲁木齐出土的铜鍑,类型同于俄罗斯南部以至中欧的鍑,可能与匈奴的迁徙有关。阿富汗席.巴尔甘发现的连弧纹铭文镜,属西汉晚期,更表明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畅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陕南城固、洋县所出土的考古资料为依据,结合古文献、历史地理学、民族学资料,通过对城固、洋县地区商时期文化遗存的考察和分析,对其文化性质进行初步探讨,由此得出陕南地区为商时期商朝文化、早期巴文化、早期蜀文化的交汇处。其文化在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下,同时显露出自己的特点,从而看出当时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带来的民族融和的特点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湖南地区商代遗存以及商代青铜器的发现,为商代南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的研究,理清了湖南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商代南土的变迁情况。湖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分布的中心在洞庭湖及湘江中下游地区,时代均属商代晚期,属于商文化系统。以湖南岳阳铜鼓山遗址为代表的商文化遗存,是中商时期南土的一部分。岳阳费家河遗址为商代晚期文化遗存,其文化内涵受到了中原商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湘江流域目前发现和发掘的商代遗址考察,除长江沿岸以铜鼓山为代表的小片区域外,长江以南其他地区无论在二里岗期或殷墟期都是很典型的土著文化,因此可以断定湘江流域有商一代未曾成为商地。  相似文献   

4.
从“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等重多考古发现及其对所出土的大量珍贵文化物所进行的深入考证可知:二里头文化就是古蜀文化,古羌民族所创立的夏文化与古蜀文化之间不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而且有其同祖关系,这可作为“禹兴于西羌”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5.
营盘山古蜀文化遗址是长江上游地区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时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大型中心聚落,它代表了5000年前整个长江上游地区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准。本文拟就建设营盘山古蜀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园区的必要性、旅游前景、设计理念、开发举措、规划构想五个方面的问题略抒管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抛砖引玉,进而推进营盘山古蜀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从"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等重多考古发现及其对所出土的大量珍贵文化物所进行的深入考证可知:二里头文化就是古蜀文化,古羌民族所创立的夏文化与古蜀文化之间不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而且有其同祖关系,这可作为"禹兴于西羌"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7.
巴蜀文化是以先秦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中心构成的文化圈,这一点与齐鲁文化和吴越文化有相似之处,但从文化本身的整合程度上看,巴蜀文化又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质.我们仅据所见,就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些挂一漏万的粗浅介绍.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巴蜀文化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巴蜀文化的总述;二是对巴文化的专门探讨;三是对蜀文化的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8.
蜀文化与四川休闲旅游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文化专指以成都平原、岷江流域为中心的源源流长、传承至今、独具特色、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区域文化,属于巴蜀文化的一个紧密分支,深深地根植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蜀文化讲究休闲的精神意蕴恰好契合了休闲旅游发展的内在逻辑,蜀文化为四川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蜀文化的独创性和务实性将促进四川休闲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界提及“巴蜀文化”者,多将巴与蜀一以概之,却皆重在“蜀文化”的研究。考察史料,“巴蜀文化”应有更为明确的区分,或以古蜀文化、古巴文化、狭义巴蜀文化、广义巴蜀文化各自为题更为客观。对古蜀文化的研究应着眼于春秋及以上,瞩目于“蜀”,关心古蜀、南亚、黄河流域三者之间的交流,此或是未来古蜀文化研究重点之一。蜀地出土文物与现存文献之间的联系亟待打通,就三星堆而言,其“青铜神树”与《山海经》文献记载之“神乌扶桑”之间或有着亟待解开的隐秘联系。《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和融合》就古蜀文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旧材料研用之“新”门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夏蜀文化,主要研究大禹。大禹出生之地,自然便是夏文化的源头。大禹生于西蜀,大禹文化源于西蜀,夏禹文化与西蜀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文化的雅与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民族文化有雅俗之别,而礼则是传统雅文化的核心,是俗文化的升华。礼是不断演变和外向辐射的;礼与俗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礼不断外向辐射影响俗的变迁,俗则部分地不断上升为礼。雅与俗如果隔绝,就是民族文化衰败的前兆。在现代中国社会,任何时候都要自觉地为雅文化与俗文化按照其自身固有的互动规律进行沟通创造条件,并积极促进之,从而达成民族文化的"自觉",来回应全球文化一体化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极其重大而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陆育红  齐鸣 《海外英语》2011,(10):279-280
Culture study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acdamic fields, no matter what you are involved in is literature study, social study or the image study. People more and more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cultural phenomena. While to what is culture in nature, pepole have different perspectives.Compared with the conception of society, the nature of culture is illustrated in the paper, and it is furthered to analyze how to define the scope and object of the cultural study.  相似文献   

13.
文化、语言与跨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语言学习中对跨文化知识要有足够的重视。全面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诚然,化的发展不能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然而决不能忽视化研究对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化研究的真正科学态度必然是批判性的,但这种化批判精神必须是建设性的“批判”,必然是实践批判和理论的批判的辩证统一。富有批判性的化研究能把新问题的探索和理论上的创新当作不可替代的任务,使化研究成为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和建设性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化建设的精神动因。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文明摇篮的埃及 ,不仅创造和辐射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且吸收与融汇了其他文化。埃及在它几千年的历史中 ,起着融合与创新东、西方文化的纽带作用 ,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在于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福州作为历代福建省首府,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对全省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主要贡献,一个是在宋代,开闽学先河,承理学南传、成理学重镇。另一个是在近代,禁烟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瀛环志略》迎来中国社会启蒙时代,《天演论》开启中华民族心智,有力地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向规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试论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已成为未来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而企业文化必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既有积极意义亦有消极影响。企业文化对传统文化应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化是培育人才的主要手段。对文化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获得新的体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辩证统一、多元性和和谐性辩证统一、稳定性和变迁性辩证统一、传统性和现代性辩证统一的特性。文化的精华在于思想,在于理念,在于精神。先进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系统。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体现和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重点在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化、文化国力与企业文化力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化三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就社会主义条件化与经济的密切联系而言,二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演进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化是否发达,在综合国力中具体表现为化国力的大小,化国力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力”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强烈地表现出来,化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化国力的增强也要从多方面进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的企业化、商业化、技术化、金融化、生态经济化、节日化、化产业、化市场等经济化现象,丰富了现代经济化的内容,也推动了化国力的发展,在这些新的经济化现象中,企业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国力构成要素,对企业发展来说,化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的驱动力,面对21世纪市场竞争的新挑战,惟有大力开发企业化力,企业才能够救生存,图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现代城市文化在内在构成、相互关系、发展机制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环境中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态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去研究城市文化,解读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以及城市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可以更好地把握城市文化中文化元素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并且在认知的基础上解决文化差异性与文化多样性相统一的问题,以实现现代城市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