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地铁的乘客不断的增多,高的乘客量对地铁各各设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由于行人通行存在复杂性,有些乘客趁机逃票会造成许多的不良的影响而且会造成系统难以判断通行情况和系统反应慢等特点,导致车站滞留率高。地铁一人多卡进站报警系统是由上位机与下位机组成,通过传感器技术设计人数识别方法进行多人检测,当有乘客通过时可通过各传感器传回的信号规律给下位机并结合XYT模型进行判断乘客的通行状态。该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地铁的运行压力及提高出行乘客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致于催生了地铁、高铁、航班、快速公交的快速发展,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公共交通建设的浪潮。地铁作为人们出行交通工具中的一种,以其快速、安全、准点、环保的优势,在很多城市被大力推行建设,成为一个城市发展前进的重要象征,地铁已经彻底的溶入了人们的生活。地铁运营服务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要想保证地铁运营的持续性,就要在地铁出现突发事件时,快速使用安全、有效的行车调整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运营突发事件对乘客服务的影响,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乘客出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前地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而做好地铁换乘站的客流组织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有关工作人员的大力重视。地铁换乘站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因此不利于乘客的顺利通行。因此研究换乘站客流组织工作,提高换乘站客流组织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组织客流的具体做法,希望对地铁换乘站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1)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力量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逐渐成为我国各大城市首要的交通工具。其建设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并减少人们在出行路上所浪费的时间。然而,尽管地铁电客车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但在其运行时存在着诸多故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铁的运行速率,同时也影响了乘客的安全。对此,本文着重于地铁电客车故障以及救援方法展开探索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大城市为了缓解日渐紧张的交通压力纷纷开展了地铁建设,地铁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作为地铁的主要组成部分地铁电梯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频发的地铁电梯事故不仅影响了地铁的正常运行也威胁到了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地铁管理人员需要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加强预防,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以保障乘客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涛  胡小敏  郝格格 《科技风》2023,(24):144-147
随着现代经济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地铁行业发展迅速,地铁成为我们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其连接着我们出行的其他交通方式。本文以西安地铁2号线为例,重点分析西安地铁2号线与西安北站高铁的换乘中,以大数据作为研究背景,导航路线规划作为基础依据,在此之上添加乘客出行时间限制,来优化智行地铁与高铁的换乘时间。  相似文献   

7.
刘星兴  凌永塘 《科技风》2014,(14):201-201
甲地铁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地铁车站人流密集,人员流动大,携带行李多,都易导致客伤的发生。因此,如何保证乘客的安全出行成为了客运安全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得以改善和发展,地铁也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由于地铁的快捷、准点、方便的特点,大多数外来游客会选择地铁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售票机成为了购买单程票的游客的唯一选择,这样其实并不利于充分利用地铁的便捷。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成为现代人出行的重要辅助条件。本文通过结合当前管理实际情况,基于对多元化支付技术的研究,对缓解售票机长长人龙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也便于了解多元化支付应用于地铁票务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站在人们的生活中是经常被应用的,地铁关系着人们的出行,地铁的建设也越来越多,由于我国的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在建设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到地铁车的建设中,可以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地铁的站内环境与站外环境连接起来,方便乘客的出行,这才是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理念,让旅客在出行的过程中体会到完善的服务,这就是地铁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将地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地铁在各大城市中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人们上班、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无拥堵、速度快等优势。然而,地铁车辆故障问题是需要被广泛关注内容,其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本文基于地铁车辆的故障情况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地铁车辆的维修技术,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经验借鉴,提高地铁车辆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14)
近年来,地铁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地铁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尤其是大量乘客短时间聚集在空间有限地铁站内的客运组织情况,本文就地铁客运组织开展方式及其安全环节把控进行探讨,以确保乘客安全出行。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22)
我国人口众多,伴随随着地面交通压力的不断增长,地铁具有运行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行流量大等特点,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如今越来越多的地铁投入到运营中,不但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依靠地铁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地铁形成组织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地铁交通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在国内未来几年交通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为了可以有效地提高地铁交通的安全性,工作人员需要在地铁区间内发生一些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地对危险源做出判断,并且沉着冷静地组织乘客们安全疏散和撤离。接下来,笔者将针对地铁区间内遇到突发情况时所制定的疏散策略展开一系列地探究,希望以下意见和建议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5)
地铁的出现,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质量要求和日常交通的实际需求,也能够在缓解交通拥堵状况的同时提升出行方式的便捷度,所以此出行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就当前地铁运行的实际状况而言,仍会存在一定概率的火灾事故。基于此,本文对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地铁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研究及分析,以保证地铁站点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今各领域都在飞速发展,我们已进入汽车时代,尾气、噪音、交通堵塞等问题让人们越来越重视我们的生存环境、呼吁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公交车作为城市百姓出行的主要工具,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无论外形还是内部设施,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完善。本论文主要对公交车的外观形态空间及报站系统做以人性化的改良设计,保持公交车功能的同时,对公交车的内部及外细节进行改良设计,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乘客,让公交车增加其美感的同时更体现人文关怀,目前国内除一线城市外,多数城市公交车仍采用传统样式;一些城市为转移压力开始修建地铁,耗资巨大。本项目与时俱进,既顺应了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倡导,又服务于大众,本设计利用工业设计的专业知识将公交车设计成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人性化的出行工具,让公交车成为人们更加乐于选择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地铁售检票设备是车站重要的设施,它直接为乘客服务。其中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的自身性能和布局形式对车站客流的通行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例,通过对售检票设备在实际运营中的调查研究,从设备性能、设备布局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乘客通行效率的影响,在保持现有车站总体布局的情况下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6)
当前城市地铁已成为行人的重要出行方式,论文以某个地铁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社会力模型的AnyLogic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建模,针对地铁高峰期的应急状况,对现有疏散路线进行优化,设计更加高效的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节省了乘客疏散时间,提高了客流疏散的效率,为地铁应急客流疏散方案提供了合理的改进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对于出行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铁作为目前人们出行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其建设关乎人民的日常生活。由于地铁工程的投资量大,对于地铁的快速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因此要对我国的地铁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造价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消耗。  相似文献   

19.
日益壮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逐渐成为市民的出行首选,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动脉",它具有运量大、快速、安全、准点、便捷的特点。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口逐渐增长,人口素质的普遍提升,乘客对于地铁人员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车站工作人员作为现场一线的服务人员,直接接触乘客,员工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乘客投诉。本文以广州地铁三、七号线、APM线2017年的投诉案例作为研究基础,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对乘客投诉进行分析,对如何做好地铁车站的投诉应对及提升人员服务做相应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6)
由于限界和安全的因素,列车在进站停车时总与站台之间存在缝隙,这个缝隙宽度从10cm-20cm不等,首先经常会有乘客的随身物品掉入轨行区,其次,乘客的肢体也有可能滑入其中,严重威胁乘客生命安全和地铁运营安全。本文围绕广州地铁现行的对列车和站台缝隙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改进意见。从现行处理方法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缝隙自动踏板的想法,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因为缝隙产生的安全问题和服务问题,同时也切实方便了乘客出行和提高了车站员工为轮椅乘客等上下车不方便乘客服务时的效率,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