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意大利民族唱法是西洋美声唱法(Bel Canto)的起源,是在18世纪歌剧大发展时定格下来的.现在"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唱法盛行全球,并且影响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本土唱法.而中国唱法所包含的戏曲唱法、民族唱法和曲艺唱法,是中国歌唱艺术的精华,因此我们必须在借鉴外来唱法和保持、发展本土唱法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将中国唱法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关闭唱法”由来已久,早在1840年人们对“关闭唱法”就有了最初认识。尔后.又有一些歌唱大师、声乐理论家对“关闭唱法”进行论述,使人们对“关闭唱法”的内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当今民族唱法可以借鉴“关闭唱法”,以增强民族唱法的表现力,为民族唱法开辟新开地,造就既能唱好歌曲又能唱好美声歌曲的歌唱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文化这样一个大的概念入手,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当今"中国唱法"之最高追求进行分析和浅探:第一,"中国唱法"的发展历程及成功之处,谈到了"中国唱法"的提出及不断地发展历程,以及在不断深入的探索与借鉴下,变成了更具有包容性的歌唱艺术;第二,"中国唱法"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性,提到了两者的共通之处;第三,"中国唱法"的精神引领及最高追求,主要谈"中国唱法"如何扎根于我们的中国文化。探析过程中结合引用法、分析法进行论述,以便大家对作品有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当今"中国唱法"的发展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4.
美声源于意大利,意思是美好的歌唱。作为一种唱法,它发源、成长于欧洲,这种唱法更确切地应称其为欧洲传统唱法。二十世纪初,美声传到中国以后,人们把美声唱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对某些结果的简单模仿。尤其是二十世纪末以来,伴随着专业声乐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声乐界在美声唱法训练上已基本掌握了这种唱法的内在规律,美声唱法被比较系统、全面地传播开来。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在美声唱法爱好者中,甚至在一些非专业化教学单位的教学中,还停留在摹仿外国人声音的音响结果上,而不是努力究其理、悟出道,因而导致教、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至今,我国的声乐艺术经历了从多种观点相争到多种唱法相容的曲折而复杂的发展历程,其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土唱法"和"洋唱法"的声乐艺术观念及其关系的问题.一代代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声乐理论家都致力于探索和研究西洋演唱技法和中国民族特色的契合点,目的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汲取西方文化精华,追求演唱风格的多样化,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学派,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相似文献   

6.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讨论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的民族声乐与欧洲的传统声乐在唱法方面有一些共同规律,同时也各自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鲜明的风格特征。本文简述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历史沿革,两种唱法技术上的比较,人体歌唱机能的可塑性,中西文化差异对音乐文化的影响及在声乐教学中的体会,以便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更好地把两种唱法的优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主观上建立起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法,既要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又要吸收借鉴美声科学的唱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唱法是从事专业音乐和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继承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去借鉴和吸收西洋唱法的精髓,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唱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声乐界学院派教学的主要唱法流派体系是民族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两者在歌唱呼吸技术,发声技术,共鸣技术以及咬字吐字上存在着差异,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对学习和探讨歌唱技术,推动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生态"民族唱法真实、清新,具有自然的民俗文化特性,"学院派"民族唱法则是"原生态"民族唱法在当今时代中的拓展和延续,具有先进性、新兴性和科学性。两种唱法的争议实质是中国民族声乐如何立足于"原生态"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体系。通过加强对现有唱法的收集和保护,在艺术学院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借助传媒正确引导为原生态唱法提供展示舞台等途径,可以更好地实现"学院派"和"原生态"民族声乐唱法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花儿”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在我国西北大地上流行广泛,尤其在各少数民族中传唱甚广。但是,这些不同民族的花儿无论是唱词上还是在唱法上都表现出不同民族的特色。回族尤其如此。回族花儿在唱词中表现出了她的族源性;在唱法上运用尖音唱法,表现了回族花儿演唱中的典型性;回族花儿中的语言禁忌,表现了回族花儿演唱过程中的民族性等都表现了回族花儿的回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音西唱,即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特色风格的声乐作品,以完成音乐形象的再塑造。第十四届青歌赛美声唱法个人单项决赛中对必须演唱中国作品的规定,给我国今后各级各类比赛增添了新气象,同时也给高师美声教学以新的启示与活力,对于促进美声唱法与中国作品相结合,表现我国人民丰富的情感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唱法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与西洋美声唱法合理结合的产物,继承中国民族声乐优秀传统与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是未来中国民族唱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解放后,高校的声乐教育以美声为主,并且用美声的方法演唱中国的音乐作品。但是,由于汉语的发音和民族文化的差异,用美声的方法演唱中国作品时,既要改变语言的元音以利于歌唱,又要以歌唱的元音清晰地去接触语言,把中国的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摆正技术与内容的关系,可以真正做到声音、感情、表演、风格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歌词的准确表达是西洋传统唱法——美声唱法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教师在讲授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时,应注意强调结合汉语的语音特点和风格,不能为“声”而牺牲“音”,要重视普通话语音的系统学习,找出生活语言和歌唱的声乐语言在发音规律和规范上的异同,使歌曲的演唱具有中国风格,符合中国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5.
“比较”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民族传统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呼吸、嗓音、共鸣腔体运用及吐字、声部划分方面有着共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美声唱法"早已传入中国并已开花结果,但多年以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体系却一直未能建立起来,这是个重大缺憾。因此研究建议采用"移植法"和"嫁接法"来解决创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的问题。"移植法"是引进欧美歌剧,把欧美歌剧逐渐中国化,"嫁接法"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逐步欧美化,是从中国戏曲里"中心开花"式地嫁接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来。  相似文献   

17.
声乐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被无数歌唱家不断创新,有了很多的流派。声乐在中国主要分为美声、民族、通俗,近年来又出现原生态唱法。那么中国的声乐学生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美声唱法的要点?美声训练又该从哪里入手呢?从教学实践出发,给出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美声女高音对京剧青衣之中国声乐语言表达上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声唱法女高音在唱中国歌时,由于语音上存在的差异使女高音的演唱在对中国语言的表达方面存在着不足。青衣是我国京剧艺术旦角中的主要行当,与关声女高音同属女声,在戏剧人物的表演类型上又角色相似,在具体的演唱上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美声女高音通过借鉴京剧青衣唱法,能使其在演唱中国作品时字更正、腔更圆,对于声乐语言的表达将更具民族性从而解决美声女高音在中国歌曲演唱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将美声唱法置于中国当代的文化语境中来审视,在审美的层面论述了美声唱法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现状,以及由这些现象引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美声唱法是声乐艺术中的瑰宝.美声唱法成了中国声乐教学的蓝本.发展中国美声,有利于美声唱法的世界化,有利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有利于国民艺术素质的提高.但是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歌唱语言的差异,声音至上意识,快饕文化的冲击都制约、障碍了美声在中国的发展.发展中国美声,要注意"美民"结合,加速美声的民族化;注重个性声音的发展,艺术歌曲的创作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强化市场意识,加强美声唱法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