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说起京都,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一定是那寂静的古刹、裹着小碎步的和服、高高挽起的发髻、五颜六色的怀石料理……的确,京都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大本营,几乎一切传统文化符号都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渲染。或许就是因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希望在这里找寻最日本的记忆,反而使京都成为一座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城市,虽然我不知道京都常住的外国人口到底有多少,但是,单从办签证的速度、国际邮政的便利程度来看,它的国际化程度之高绝对是名古屋这样  相似文献   

2.
<正>巴黎圣母院是因为雨果而著名?还是因为它的建筑本身?一定是因为这座建筑本身,因为它在西方建筑史上,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也是哥特时期第一座追求高耸向上的动感的教堂,后来成为欧洲很多教堂的范本。而我却是从雨果那里,知道了这座悲伤的圣母院。那是一个关于宗教、爱情,以及善与恶的故事。雨果把它创造了出来,便成为文学中的永恒。所以我宁可认为是雨果创造了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给了我们他心目中的那个教堂的样子。还有敲钟人。  相似文献   

3.
在纽约市格林威治村的一座小酒吧里,美国著名女影星、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梅里尔·斯特里普坐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斯特里普始终是记者喜欢采访的对象,因为她属于“神秘女人”那类的演员。她和大多数严肃演员一样,对报界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很少谈论个人生活。由于我们是...  相似文献   

4.
我的童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同 《世界文化》2003,(3):16-17
自从有了我,姐姐就常住在姥姥家,偶尔回来一次,她望着裹着尿布一把鼻涕、一把口水的妹妹,眼睛里充满了绝望。姐姐永远是那样,静静地坐在一边写功课或看小人书,而我不是,当我刚会跑的时候,就已经疯得没影了。姐姐也不是总和我说话,她会指着胡同口的垃圾箱对我说:“瞧,你就是妈妈从那里捡来的!”我信了姐姐的话,每天翘首等待清洁工的来临,在他们一铲一铲往外铲垃圾时,我总会心惊肉跳地喊:“小心,里边有小孩!”时不时的,只要爸爸给我买了好吃的,我也会偷偷分出一半扔到垃圾箱里,免得里面的小孩饿死。只为了我经常无缘无故把好吃的扔进垃圾箱,不…  相似文献   

5.
许凤才 《寻根》2014,(2):112-116
1934年10月9日,鲁迅在回复萧军的信中有这样~段话:“徐玉诺的名字我很熟,但好像没有见过,因为他是做诗的,我却不留心诗,所以未必会见面。现在久不见他的作品,不知道那里去了。”  相似文献   

6.
夜走同安     
倘若不是因为填写履历表,表上又有“籍贯”这一栏目,大约我是永远不会知道有“同安”这个地方.就算是已经无数次地填写籍贯:福建同安,同安于我依然是陌生和隔膜的.在我看来,它依然是遥远而又偏僻.祖父在童年的时候.便跟随曾祖母漂洋过海,连父亲都从未涉足过它.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一个城市,是一个县镇,或是一个村庄.但我们却一如既往地在履历表上写下它的名字.我有几次接近它.一次是在  相似文献   

7.
水山 《大理文化》2011,(11):37-40
一个酷热难耐的夏日,莫名的忧伤袭上心头,我在自己的QQ签名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思念那座风大的城市,因为我的爱人在那里。令我惊诧不已的是,还不到半分钟,朋友虹便很快留下了评论:把爱人和风一起带到身边来吧,只留下那座空空荡荡的孤城。刹那间,我的内心涌起无比的感动和温暖。不过,她的话随即又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将爱人带到身边,可是我能够带走那座城市的风吗?我能够停止内心深处对那座城市的思念吗?  相似文献   

8.
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当时我犯了什么错儿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我永远都记得对那次犯错的惩罚;将后院的无花果树挖出来,种到菜园子里去,在那里,它会有足够的空间伸枝展叶,繁茂生长。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受到这样的惩罚了。  相似文献   

9.
沈琨 《寻根》2006,(1):132-138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里,咏唱名山胜川、雄关塞楼的篇章不知有多少;但真正能够令人吟咏不厌、永远留在人们记忆里的还是那些名作佳构、华彩篇章。人们在那里认识了惟见天际流的长江,认识了从天上而来的黄河,认识了岳阳楼、滕王阁……一首仅20字的小诗,也让天下人知晓了黄河岸畔有一座很有名气的鹳雀楼。  相似文献   

10.
正从奈良乘车只需不到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京都。对京都的神往要超过东京,这主要因为京都是日本故都,是宗教、文化中心的缘故,以往通过日本文学作品对京都有一些感性了解,金阁寺、平安神宫、岚山等风景名胜由文字产生的想象情景都很清晰,最深刻的莫过于那些身穿和服、温柔无比的日本女人,这次京都之行,上述的情景应该得到印证才是。  相似文献   

11.
动物的天堂     
<正>印度街上动物之多超乎我的想象。但凡去过印度的人,除了感叹其悠远的历史、斑斓的风景,一定会对那里满街乱跑的动物记忆犹新。这里,真是块神奇的地方,一人可以独享一座寺庙,因为它多得数不过来;可以简单地通过一个微笑就和对方成为朋友,因为他们淳朴友善;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和一大群的动物亲密接触,因为它们如此靠近,就在我们身边。若是在他国的街道上碰到动物,肯定是场令人惊喜的意外,但是在印度,没有人会觉得吃惊。而当我真正身临其境时,小心脏兴奋得险些停摆。在印度的城市中,动物与人是和谐的存在。牛在拥挤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考古工作者,也非历史学家,但是近年来,我对三星堆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三星堆古遗址发现之前,那里只是一座无人在意的荒丘。就像一声“芝麻,开门!”唤开了阿里巴巴的宝库,在此之后,天堂之门开启了,积存数千年的文化宝库打开了。这个荒丘开始告诉人们,许...  相似文献   

13.
探访凤鸣桥     
杨泽文 《大理文化》2012,(11):69-72
秋风送爽,阳光灿烂。没人陪伴的我独自行走在一段有迹可寻的博南古道上,而满心的愿望就是去探访凤鸣桥。 早年间时常翻阅《徐霞客游记》,在“滇游日记八”中所记载的一座桥梁曾经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它是徐霞客所记载的五十余座云南古桥里,唯一一座未被徐霞客经过而又对其形态进行过简单描述的桥梁。后来知道凤鸣桥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但至今还依旧横跨在滇西永平县杉阳镇的倒流河上,为当地百姓提供着通行便利,以至成为了博南古道上还在使用着的仅存的一座古老石拱桥。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千利休(1522—1591)被誉为天下第一茶人,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当时,武士与当权者皆热衷于此,千利休的茶道更是令日本战国大名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皆为之着迷。大器晚成的千利休54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一股战国茶道热,却最终死于非命,并留下了战国悬案"利休切腹"。来到古都京都府的宇治市,首先想到的便是宇治茶。宇治茶不仅作为一种高级茶而为人所知,抹茶蛋糕卷、抹茶冰淇淋、抹茶巧克力等等,添加  相似文献   

15.
爱在意大利     
如果你想在情人节完成一次浪漫的爱情之旅,那么,就去意大利,那里有永远不老的爱情童话。  相似文献   

16.
成长的代价     
我是一个喜欢童话的长不大的孩子,因此我很向往彼得·潘(童话《彼得·潘》里的主人公),因为他永远也长不大,而且还可以不用对他做的事情负责任,因为他身边的人都会宽容他和原谅他,所以他是幸福的。尽管第二天他什么事情都不记得了,可一到星期五的晚上,一个快乐的孩子又会站到你的窗前并快乐地邀请你和他一起找影子了。永远也不用体会离别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在圣彼得堡居住期间,十二月党人广场是我时常踏访的地方。它位于冬宫西侧,涅瓦河边,与伊萨基辅大教堂相邻。广场上的彼得一世纪念像,因与普希金的诗篇“青铜骑士”同名,而声名远扬。一天,我在街头书摊购得一本《十二月党人》的小书,使我得以看到有关这座广场的历史画卷。19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在残酷的沙皇统治下,农奴的命运如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所述:“人人过着奴隶生活,个个都遭厄运。难道要这样过一辈子?俄罗斯人民莫非永远是老爷的财产?莫非要永远把人们当作牲口买卖?”这严酷的现实使一批年轻的俄国贵族军…  相似文献   

18.
苏佳琴 《大理文化》2010,(10):36-38
城外3公里处有座灵应山,山上有两座古寺,依山而建,被一道山涧隔开又彼此成为一体,因为山里的清新空气,因为山里的满眼翠色,因为山里的鸟鸣虫走,因为山里的悠远宁静,太多的理由,让那座青山,那群古寺,成了我闲时最爱  相似文献   

19.
在一般外国人的心目中,法国先贤祠的知名度,也许远不及艾菲尔铁塔和卢浮宫;几乎所有的国内旅游团队都不把它列为参观对象,我手头的一本指导法国自助游的中文书籍里对先贤祠也明确写道:“因票价贵,兴趣不大者可只看外观不入内。”然而,我独自到巴黎的第二天,首选的游览地却是先贤祠,其主要原因倒不是它离我的下榻处较近,而是那里永远安居着一批举世敬仰的伟人。  相似文献   

20.
我诞生在雅斯纳雅·波良纳村,并在那里度过童年时代的最初时光。我完全不记得自己的母亲,她去世的时候我才一岁半。真是个奇怪的意外,她连一幅肖像也没有留下,在我印象中留下的只是她的精神面貌。我所知道的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之所以这样认为,并不只是因为所有的人向我谈起我母亲时都力求说她好的一面,而是因为在她身上确实有非常多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