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的孙子小宇一岁多的时候,到医院打防疫针,哭了。从此以后,他看见穿白衣服的医生、护士马上就哭,就是平时去检查身体,也不肯配合。为了这,我们伤透脑筋。怎样使孩子不怕医生,打针不哭呢?我做了一些工作,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孩子喜欢做游戏,我经常和他做“到医院看病”的游戏。当孩子情绪较好时,我带他在屋子里走一圈(算到了医院),而后叫他  相似文献   

2.
实习医生     
区角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各自取了游戏牌进入游戏区。这时,在医院门诊处,开开和佳佳在争抢医生的白大褂。我走过去问:你们谁当医生啊?佳佳哭着说:我先拿到白大褂的。开开紧跟着说:我先插到游戏牌的,我今天当医生。看来谁也不让谁。于是,我就把他们领到游戏插牌处,蹲下来指着医生的小口袋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活动时,三个孩子在玩“小医院”的游戏。晔晔扮演医生,琳琳扮演护士,小朱扮演病人,大家分工合作,玩得很愉快。但是,过了一会儿,小朱觉得扮演病人经常要躺在床上“打吊针”,不好玩,于是,他提出要做护士,可琳琳和晔晔也不愿意当“病人”。没“病人”来看病,“医生”“护士”只能闲着,游戏就无法继续下去。这时,我走进“小医院”,对他们说:“我也来和大家一起玩吧!”孩子们个个欢呼起来:“唐老师,你真好。”“唐老师,你要做医生还是护士呀?”我和孩子商量如何分配角色,当大家都不愿当病人时怎么办。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每人都当一次“病人…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外孙,叫佳男,今年三岁。一天,我和他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当他躲到房间里去的时候,一阵大风将房门关上了。他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坏了,我在房门外很焦急,因为钥匙在房内写字台上。外孙在房里直哭,我又无可奈何。怎么办呢?这不正是培养锻炼孩子意志的好机会吗?因此,我俩就在房门内外对起话来。我在门外喊:“佳男,要不要做个好孩子呀?”“我要做好孩子。”他哭着说。显然,孩子在这特定  相似文献   

5.
我曾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小医院中,一名当医生的幼儿中途离开了自己的岗位,到超市“闲逛”,还拿来许多“食品”。我很不理解,本想立即纠正他的游戏行为,指导他怎样当医生、怎样遵守医生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做游戏,每一个与他做游戏的人都会是他最喜欢的人。在家里我常和孩子互换角色做游戏,表演生活中的事情。有一次我当孩子,女儿当妈妈,表演吃饭时孩子留恋电视怎么办。“妈妈”(孩子演)走过来对“孩子”(妈妈演)说“好孩子,你看吧,看完了再吃饭,看电视会长知识。”我常阻止孩子在  相似文献   

7.
2001年是农历蛇年,新学期一开学,不少孩子带着蛇形玩具到幼儿园来,他们讲蛇,看蛇,做蛇,连角色游戏也反映了与蛇有关的内容。下面是该角色游戏的记录。 2月19日陈文杰去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反复治疗仍无效果,在医生快要放弃的,陈文杰提醒道:“我肚子里有条蛇。”看到医生恢复了治疗兴趣,他又说:“蛇在我肚子上咬了一个洞……这个洞越来越大……啊,我的手脚都烂掉了……身体也烂掉了,只剩下一个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了,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很好,可是,跌倒了,会痛!可以哭!”我这样回答他。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些“违反人性”。连忙改口说:“好吧!我会跟我女儿说可以哭;我儿子是  相似文献   

9.
朋朋不哭了     
今天是我值早班,7:20分来了许多孩子,我就把孩子们领到院子里站队,准备到后院去做游戏。这时,朋朋来了,他哭着在妈妈的怀里不下来,我走过去说:“朋朋来跟老师,好孩子早  相似文献   

10.
我朋友的儿子今年4岁了,长得虎头虎脑,样子很讨人喜欢,但性格很孤僻,不愿与同伴交往,一天到晚都显得很安静,在父母的怀里呆上一小时也不闹。比他小的孩子去抢他的玩具,他也只知道哭。平时他最爱做的游戏就是“过家家”,但总是一个人做游戏,从不与小伙伴合作。我的朋友看到别的孩子那么调皮,总是说:“唉,我儿子要有他们一半调皮就好了。”看到朋友那么着急,我真希望你们能帮助他。  相似文献   

11.
家有爱哭王     
王春香 《父母必读》2014,(11):122-122
孩子摔跤了哭,被拒绝了哭,妈妈轻声批评还哭。自己不开心哭,听到别的孩子哭也会跟着哭。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怎么越来越爱哭了呀? 为何成了爱哭王? 身体疲惫的信号 孩子的行为能力提高了,可以玩的游戏和一天里要完成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当完成了父母安排的练琴、上兴趣班后,他还觉得有好多想玩的没有玩,因此他会觉得睡觉也是在浪费玩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母婴世界》2011,(7):104-105
医生指出.长时间接触iPad对孩子不利 “我每天上班.就是接触孩子,有的小朋友到了医院后.看见打针会哭,有的甚至一见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吓得流眼泪。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总会掏出自己的手机来哄孩子。”杭州市儿童医院儿科专家李光乾说。见到这种新鲜的东两后.孩子产生了兴趣.了  相似文献   

13.
哭辨     
哭,是孩子表达需求与情感的语言。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哭不能漠然处置,只有认真分析,“对症下药”,才能妥当解决问题。撒娇型这类孩子在哭时,眼睛盯着老师,嘴里发出的是“嗯——嗯——”的声音,还伴有甩手、跺脚等动作。我班上有个男孩叫潘明,只要我一批评他,他就会不分场合“嗯——嗯——”地哭起来,直到我对他做些亲昵的动作或戴顶“高帽子”,才渐渐地止哭。所以,当我发现他在耍小聪明时,便附在他耳边说: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男教师,教的是一个农村混合班。班里四十多位小朋友,每天都有哭闹现象发生。起初,我真没有办法,一遇到孩子哭我就赶紧去哄,或者去批评,谁知越哄越哭,连不哭的也跟着哭了起来。为此我苦恼了好一阵子,心想自己要是个女教师就好了。后悔自己当初不应该选择这个职业。可是我转念一想,难道自己真的不行吗?为什么非得女同志才能干这一行呢? 为了想出个好办法,我看了不少的资料,这时我才明白,是自己教育、方法不对。我从有关文章中看到,对待孩子哭的经验是:当孩子哭闹时,你不必理会,最好让他一个人呆着,直到他(她)不再哭为止。可是,我很爱孩子,总觉得这样做于心不  相似文献   

15.
大祥的理想     
大祥的理想——小朋友,你们长大了都想干什么呢?——当老师。——当医生。——当警察。——当科学家。孩子们争先恐后。轮到大祥了,他想了想,认真地说:——我长大了,买一只羊,放在山上吃草。受伤小朋友们正在玩结构游戏,突然吴冠亮尖叫地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家长》2010,(2):6-6
“儿子刚出生时,大病一场,医生叮嘱我们要爱护孩子,不能让孩子哭。因此,孩子备受宠爱。3岁后,孩子跟着我们在虎门生活。他脾气倔强,不顺着他,他就不吃不喝不上学。去年,我送他去一所较好的私立小学读书,希望封闭式管理能教好他,谁知道他放学回到家,就嫌家里穷……”何女士哭诉道。  相似文献   

17.
一次,在以“我长大了做什么”为主题的谈话课上,孩子们发言相当踊跃,一个个谈了自己美好的理想,有想当科学家、音乐家、画家、工人、医生、老师、解放军战士的,也有要开飞机、火车、汽车的,可是全班50名幼儿,却没有一个说我长大了要做农民。还有一次,我听到一个智力较好的幼儿对一个智力较差的幼儿说:“你学习不好,长大就得在家干活,背畚箕,拾大粪,当一辈了农民。”对方听了这话,竟然伤心地哭了起来。农家的孩子不想当农民,还以当农民去奚落别的孩子,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我想,孩子们是纯洁无瑕的,他们有各种美好  相似文献   

18.
去年的一天,地段医院的医生通知我,要给幼儿注射百白破预防针。我在家访时,妈妈们普遍反映,给孩子打针是个难题,孩子怕痛,会哭。怎么办?实践经验告诉我,要有几个“好带头人”,只要第一、二、三个不哭,集体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故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的孩子从小身体不好,去医院成了家常便饭,但孩子怕打针,有一次他对我们说:"我不要打针,我要吃药."他爸爸说:"那你等会儿与医生商量商量,看可不可以不打针,我们听医生的."  相似文献   

20.
丁丁是家里的“小皇帝”,爸爸和妈妈总是娇惯他,以致于到了中班还要老师帮他穿衣服、叠被子。为了增强丁丁的自理能力,老师不知建议过多少次,希望父母不要溺爱孩子,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可是家长却不愿孩子吃苦受累。经过观察,我发现丁丁很热衷玩“娃娃家”,而且经常当“爸爸”。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次“娃娃家”的游戏中,我问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做一次娃娃家里的孩子,谁愿意当爸爸?”“我”。丁丁立刻跳了起来。“丁丁,你为什么要当爸爸呢?”“因为当爸爸很舒服,什么都不用干,孩子还要听我的。”听了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