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英语教学中文化融入的作用已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作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文化融入教学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一些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并没有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着重分析了传统的语言文化教学法和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些特点 ,指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教学模式在语言文化融入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师生在语言文化融入教学中的角色给予了定位。笔者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生动”的、旨在加强英语文化融入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重视英汉文化的差异性 ,逐步培养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海峰 《天中学刊》2005,20(5):106-107
“信息沟”就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信息沟”是语言交际和语言活动的动力。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沟”可以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韩丽红 《山东教育》2004,(18):43-43
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在了解英美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了解英美国家的“心灵语言”——社会文化。所以,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同步、互补,以交际文化教学为主、知识文化教学为辅;以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为主,同时熟悉中国文化,并进行对比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霞 《教育与职业》2006,(12):106-107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强调“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交际中屡犯“文化错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跨文化交际引入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在讲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引进文化因素,使学生领会英语文化的思维模式,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以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由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等提出的“全语言教学”分别在语言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与教师观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全语言教学是由上而下的语言观、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以兴趣为中心的整体课程观。经过二十多年,全语言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全语言教学受到教育功利主义的冲击,全语言教学与自然拼音法正由相互争议走向融合阶段。全语言教学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千万别教“英语”,千万别教“学生”,千万别教“失败”。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6.
夏小红 《中学文科》2009,(16):123-124
“词汇是语言的血肉。”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词汇教学观,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从而奠定英语学习的基础,在尽量少的时间里得到尽量多的收获。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教师应遵循以下“四重”教学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交互式语言教学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国家,交互式语言教学体系20世纪90年代已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外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传统的英语教学弊端越来越明显,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学生仍然是听不懂,说不出。要改变传统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状况,英语教学的目标必须从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调整到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为此,我们必须一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交互式语言教学体系,通过交互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语言素质的提高最终还是取决于语言的应用和实践。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我认为必须给英语教学注入“活水”,让英语贴近生活,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一、师生互动,让英语知识“活”起来在现代的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的课堂活动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例如教授初二英语(JEFC)Unit15中的“Favourite Food”时,笔者让学生把国内外的代表性食物进行对比,了解英、美国家的就餐…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承载的内容,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学习文化必须学习语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缺陷,忽略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十分有限。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过分地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缺少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为适应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英语教学应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即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自主和互助学习英语的体验中,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学习英语语言,必须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针对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教学进行阐述,把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并重视文化差异,从而真正提高语言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世界接轨,学习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学习。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传递着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习者普遍感到:在具备一定的基础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后,对语言学习的突破仍有瓶颈,那就是文化撞击。揭示文化学习的意义,在语言学习中融入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文章旨在探讨语言学习中文化撞击、误会发生的原因,通过剖析本国文化和目标文化的差异,提出相关策略,加强对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使外语教学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一门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斩文化,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产生很大影响。外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播语言外,还应当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其国家的文化,从而避免产生"文化误读"。本文从英汉语义差异、思维差异、历史渊源和审美差异等几个角度揭示了文化误读产生的根源,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文化正迁移。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有着非常紧密关系,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转变对文化教学的观念和态度,积极研究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和跨文化问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不同方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以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语言应用中有很多差异.文化差异给大学英语学习者带来一些困扰,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文化的导入.  相似文献   

18.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it conveys culture,so the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contain culture teaching. In EFL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teach the necessary English knowledge like the grammar,sentences paraphrasing and structure analysis but also consciously introduce the related cultural information lik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so that students can strengthen the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ir culture learning. This thesis mainly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disadvantage of memory-bas...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主要通过语言,所以,外语教学既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传播文化知识.外语教学应抓住汉英两语言间的相异部分进行文化知识的传输,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文化与语言教学的深入了解,人们已经意识到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从不同的层面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文化导入,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文化、观念文化和词语文化,使文化导入成为教学的组成部分,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与文化息息相关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