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使安徽省民运会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地区体育、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民运会与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安徽省民运会与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的设置存在关联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主体观念,淡化奖牌意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与全民健身计划合理结合;积极推进安徽省优势项目进入全国民运会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把握广西民运会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对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促进价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博弈的视角对广西民运会与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强化主体观念,淡化金牌意识;强化区域民族特色,并将区域优势项目推向全国民运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制度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运会在其制度与模式上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民运会沿用竞技体育运动会的组织模式,从而导致了锦标主义的滋生、项目的异化以及规则存在漏洞;民运会沿用无科学依据的项目划分规则,导致了项目发展走向艺术化和竞技化的两个极端;民运会项目选择的理念模糊,导致其无法体现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项目设置的角度时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行分析.民运会表演项目数量远远多于竞赛项目.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具有运动性、文化性、民族性,淡化了金牌色彩.应借鉴现代体育的发展经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使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对民运会表演项目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民运会表演项目的价值取向、内在本质、形态特征及发展趋向等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回顾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情况,分析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趋势:规则不断健全,赛制不断完善;规模逐渐扩大,比赛和表演项目逐渐增多;淡化金牌意识,强调体育精神;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强调民族特色;民运会与市场化结合;民运会发展群众体育功能凸显。  相似文献   

7.
作为立体的文化现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价值取向是决定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民运会价值观的构建,应当基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个整体的文化传统之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整体健康观、泛道德色彩、与农耕文化紧密结合和多元化个性的文化传统。原生态因素的保留和弘扬是民运会价值取向的基本理念;民运会与西方竞技运动格格不入的特质,决定了其在价值观上应当弱化现代体育的竞技特性,对于休闲娱乐的推崇则顺应了时代要求,因而具有潜在的普适价值;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多元化的文化传统,决定了民运会应当追求一种具有民族文化个性的竞技精神。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理论研究较多陷入如何追寻"现代化"发展之路的误区,主张民族传统体育按照西方体育模式加以改造.文化相对论认为应在世界体育环境中认清民运会及民族传统体育独特价值.人类学整体观则将民运会的研究,置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相对宏观的背景之中,拒绝孤立地分析.跨文化比较的方法论,主张确立"他者"观念,将民运会在横向和纵向上与其他形态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全方位比较.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全国民运会的竞赛项目设置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竞赛项目设置现状主要表现在竞赛项目设置不平衡、民族性与地域性鲜明、适应性与普及性程度仍显不足、男女设置不平衡等方面,针对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现状,认为竞赛项目设置会朝着“弱竞技”性与竞技性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健身效果与休闲价值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其发展状况如何,全国民运会为其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的大舞台。分析了全国民运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机制,保护与发展状况,传播方式;提出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建议:选择性保护传统体育项目,对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家园核心的项目要大力进行保护和传承。对于不合时宜、违背人类普世观,与人类发展方向背离的项目应该果断舍弃;辩证性发展体育项目,既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上舞台,也让其扎根民间;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数据库,更加直观、立体地对其加以传承。  相似文献   

11.
郑顺新 《体育学刊》2008,15(6):11-13
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附庸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角度,解析了民运会形态的不合理之处.首先,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角度,以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宏观背景和人类学的视野,指出了民运会并非一个完整的整体和跨文化比较的有效赛事.又从民族国家和中国民族形态的产生发展指出民运会在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方面存在的潜在可能,提出了建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就全国第九届民运会报名资格规定入手调查发现:现行的民运会报名资格规定不允许汉族队员参赛,不利于办会宗旨的体现,不利于竞赛项目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掘、继承和创新。论文提出建议,认为按照民族成分和按项目确定参赛比例将有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贵州省民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演变情况进行归纳、梳理和分析,认为贵州省民运会的竞赛项目总体上呈逐届增长之势,参赛规模逐渐扩大.从过去8届贵州省民运会来看,民运会竞赛项目的设置布局也经历了一个从开始摸索到逐步完善和相对稳定的发展过程.突出的民族特色项目和本土优势项目将有可能成为竞赛项目,竞赛项目将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广泛普及推广的健身项目将受到贵州省民运会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新疆基层少数民族运动会作为少数民族体育的交流大会,既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交流的平台,又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团结"正能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就新疆基层民运会举办的形式、特点、作用等相关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新疆民运会项目的传承方式及对民族团结"正能量"传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全国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全国民运会的竞赛项目的设置一直沿着不断扩大规模、突出民族特色、完善竞赛规则的道路发展;从中得出了民族特色和优势项目有望成为竞赛项目,竞赛项目推动民族体育的规范发展,竞赛项目成为各地广泛普及推广的健身项目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欢  武杰 《体育科研》2007,28(2):48-50
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现状的调查,主要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探讨民运会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其经济效益上升的空间。对民运会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类,并从大型活动的影响力、少数民族体育产品的特殊性、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积极的技术支持四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正确把握和应用这些因素,是积极探索市场机制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道路,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新疆民运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七届全国民运会的发展历程是民运会从规模、项目设置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对少数民族体育事业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全国民运会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民运会及其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思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民运会以其鲜明的民族、休闲、娱乐特征,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目前民运会显露出的诸多不和谐现象,应从坚持民运会的民族传统特色、确立休闲体育发展方向、加强宣传与普及、推动民运会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转型等方面入手,促进民运会向着健康、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全国民运会比赛成绩突出,省内民运会竞赛体制完善,省内旅游业的兴起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根据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文章提出了具体对策,以实现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维吾尔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维吾尔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认为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有民族性、地域性、宗教性、文体交融性、娱乐性、时代性的特点.维吾尔族传统体育的产生途径包括伊斯兰文化传播、维吾尔族礼仪、伊斯兰节日、庆祝活动以及祭祀.维吾尔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表现在全国民运会和新疆民运会成绩优异,维吾尔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兴起,收集、整理、发掘、保存和传承维吾尔族传统体育项目,维吾尔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地方文化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