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传统的诗词格律是根据汉语的本质特点和诗词本身的艺术特点,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产生并逐步形成的.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讲究音韵和节奏,《诗经》第一首《关睢》的头四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押韵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且便于记忆,所以几千年来久传不衰.诗的句尾押韵的传统一直发展到南朝齐、梁时期,沈约(公元441~513)从研究中发现并倡导了“四声”之说.这是我国诗坛上自觉运用声律写诗的一个创举.后经几代人的创作实践,至唐朝初年便形成了格律诗.在这之前的诗被称为古体诗,在这之后的律诗和绝句则被称为近体诗.近体诗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字句数一定;二是字声的平仄安排一定;三是规定一定的对偶句.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传统的诗词格律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总分:13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3分) 1.下面是小华同学默写诗词的原件,其中 有3个错别字,清你帮她找出来井改正。(3分) 东边日出西边雨,到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零落成泥拈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慢思茶 苏轼《院溪沙》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范仲淹《渔家傲》 ”改为“”“”改为“ ”改为“ 2.下面是小龙写的作文中的一段话。他用 了4个成梧,其中有1个用得不当,这个成语是 ()(2分) 闻一多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面对 独裁统治,他义愤…  相似文献   

3.
编写《江南新韵》有两个目的:一是让“今人用平水韵”写旧体诗词常碰到不和谐的问题得以消除,二是不“使欣赏原有的格律诗词受到影响”。这两个目的不可能同时达到。这部诗韵矛盾百出,编者随心所欲,任意而为,以致错漏很多,无助于今天和今后的写诗填词。  相似文献   

4.
一、文言诗文(30分)1.按原文填空(4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了却君王天下事,。(3),化作春泥更护花。2.按要求填空。(6分)(1)范仲淹词《渔家傲》中表达作者思乡却因未在边疆建功立业而不能还乡的矛盾心理的两句词是,。(2)李煜曾有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忧愁的繁多、绵延,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李白的《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3.选择题。(6分)(1)选出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句中“抑” ,课本注为“或者”。《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 ,都是由于人为呢 ?”最近浙江朱岁终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 0 0 2年第三期撰文进一步探讨“抑”的用法“抑”作转折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 ,可译为“不过”、“只是”。译文应为 :“(这 )难道是 (人们说的 )取得天下艰难 ,失去天下容易吗 ?不过 (我在本文 )探究庄宗成功与失败的史迹 (证明 ) ,却都是由于人为 (造成的 )吧 ?”笔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6.
更正     
裘永红 《学语文》2006,(6):46-46
“有失”和“失之”两个词语,虽未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但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近年来,更是屡见于各类媒体。然而,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两个词被用错的情况俯拾即是。请看:  相似文献   

7.
继《在语言的天空里飞翔》《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的先后问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国语感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洪镇涛先生领衔主编的又一鸿篇巨制——《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又由北京开明出版社隆重推出。《教程》分“诵读”和“品读”两个系列共六个分册。“诵读”系列有《古典诗词诵读》(小学卷)、《古典诗词诵读》(中学卷《)精粹古文诵读》(中学卷)。其编写体例为:每首(篇)诗文后有“注释”“译文(诗)”“品味”“背诵”。“注释”简洁明了,极具权威性;“译文”生动流畅,尤其是译诗,简直就是一首首优美的白话诗词;“品…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古典诗词的句子,原来是音乐上的单位,后来诗词同歌唱基本上脱离,诗词的“句”,一般就指格律上的单位。古典诗词是有一定格律的,格律上的必须停顿,就构成了诗词的“句”。例如:五言诗,五个字后必须有一个停顿,也就是说,五言诗必须以五个字为一句。七言诗也是一样,七个字后必须有一个停顿,以七个字为一句。词的句子更是长短不齐,从一个字一句的到十一个字一句的都有,这些也都是按照格律要求构成的“句”,同语法上的句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只要对古典诗词的句子认真作一番语法分析,就不难发现,古典诗词的“句”,有的是语法上的词组,有的是语法上的单句,也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变格”的概念及其规则和与之相关的“三仄调”问题,继之探讨了律诗的“失粘”“失对”现象,最后得出了律诗从格律上看可分为严式和宽式两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疏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七月版)一书“附录”部分,载有《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一词,并言:这是毛泽东同志闻艾地被杀后,“创作此词,以兹悼念”。“这首词最早发表在香港昆仑制作公司一九九○年七月版《毛泽东诗词全集详注》(刘济昆编纂)”,但据笔者反复研读,仅就词的格律看,似觉该词问题颇多,不大可能出自词坛名家毛泽东的手笔,应属伪作。  相似文献   

11.
《两间庐待》是云南民院陈述元教授旧体诗词的结集。其中育长篇五古,如《大去行》一百二十句,还有排律、词,但主要是七言律绝,占总数三分之二强。此集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作者“年十二、三即能诗”,被叹为才子。早年之作,才气横溢;晚年之诗,炉火纯青。从总体说,是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在一九五七年写的《书怀寄舍弟》自注:“以下各诗因无韵书,间用北京音(读童)韵,但保留入声。”在形式上仍是继承多于创新。陈先生是学者兼诗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研读儒道释,深入文史哲,故诗词文采丰蔚,神思飞扬。遣词壮丽新奇,用典多而冷僻,又属对律切,却“无一字无来处”。或不即不离,或曲径通幽,均出神入化,莫测端倪,“有不求工而甚工者”(《两间庐诗序》)这与其好隐括故实,善用典,重出处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
旅游诗词是中华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自古至今,每一个有成就的旧体诗作者,都或多或少的创作过旅游诗词。 目前,全国各地的诗刊都辟有旅游诗词栏目。如《中华诗词》的“情系河山”、《当代诗词》的“诗化江山”、《江西诗词》的“登山临水”、《难老泉声》的“华夏河山”、《湖南诗词》的“江山揽胜”、《湖北诗词》的“江山美韵”、《东坡赤壁诗词》的“锦绣山河”、《甘肃诗词》的“边寨新咏”等等。可见旅游诗词是旧体诗诗人创作的重要题材,而且受到高度的重视。 然而,通观各地诗刊上的旅游诗词,有相当一部分写…  相似文献   

13.
本针对《红楼梦》后四十回诗词与前八十回诗词相比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前后两部分诗词的创作特点,以俞平伯先生“光荣的失败”为眼,从体制,立意,衔接正交,塑造人物,语诗词等几个角度来论证,以说明后四十回诗词的不足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究了中华古典诗词“和”与“柔”两个特质,以及产生的原因。在诗词内涵题材方面,崇尚“和”,和而不同,和谐互补。分论了家庭之和、天人合一之和、乐天安命之和、自我修养之和、典范唐诗之和,根源是“和”文化。在诗词情感心态方面,崇尚“柔”,温柔敦厚,以柔为美。分论了悲秋和伤春、乡愁、男作家之思妇婉约诗、柔性动植物、多泪,根源是民族心理。最后指出“和”与“柔”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刘景文 《现代语文》2006,(11):40-40,24
一、儒家“诗教”的内涵“诗教”这一提法最早见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达,《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挈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1]p1609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们知道《礼记》一书是由汉儒整理的西汉中期以前先秦儒家的理论著述,见于《礼记》的“诗教”主张虽然不能证明是…  相似文献   

16.
一片“打倒”声 五四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思想、旧文化。在砸烂孔家店的呼声中,旧体诗词几无藏身之地。叶圣陶(斯提)曾把写旧体诗词说成是对“骸骨的迷恋”(见《骸骨的迷恋》,载1921年10月2日上海《时事旬报·文学旬刊》第19号)。闻一多曾激烈地称写旧体诗词为“背叛民族”(见闻一多反对写旧诗》,载《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四辑)。更有甚者,民族虚无主义者胡  相似文献   

17.
诗人毛泽东相当讲究诗词的意味与创作手法。他号人谈诗词时不是提到“主题虽好,诗意无多”(《致胡乔木》,1959年9月7日)、“再则诗味不多,没什么特色”(《致臧克家》,1957年1月12日),就是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致陈毅》,1965年7月21日)。下面摘引《致陈毅》中的一段: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给胡乔木同志的信》中指出:“诗难,不易学,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为什么呢?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基于此种原因,毛泽东同志甚至自谦为“还未入门”。毛泽东非常钟爱旧体诗词,用旧体诗词进行创作,他的诗作无一首白话诗。他甚至认为“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同上)本文拟对毛泽东律诗、律绝的格律作统计、分析,以体味其中的“冷暖”。毛泽东无五律公之于世,本文分析平仄律限于七律。  相似文献   

19.
叶嘉莹教授(号迦陵)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古代文学教研工作,足迹遍及大洋两岸。在其古代诗词讲授生涯中,她又以“基督、释迦”的担荷精神,深刻地为中华古典文化忧虑而奔走于大洋两岸,成为中华古典诗词的传道者。叶嘉莹教授之独特魅力还在于她用心灵去感悟、解读中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生生不已、固执择善的精神品质,涵养她诗意之人生。其“兴发感动”及词之“弱德之美”审美特质的提出,更是超越于传统道德意识,表现出了对人性之“真”与“善”之品质的体认。“诗词即人生”,是“生命之感发”。这既是叶嘉莹教授对古人诗词的体会,也是她之人生境界与追求。  相似文献   

20.
“李贺诗集”卷二《感讽五首》之二诗有二句曰:“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我翻过古代许多版本的“李贺诗集”,此处“摇扬”二字之“扬”,皆作提手旁之“扬”,无作“木”旁之“杨”者,但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四库全书本《昌谷集》、清姚文燮注本《昌谷集》此处却作“垂杨”.“李贺诗集”卷四有《新夏歌》一首,篇末二句曰:“三月摇杨入河道,天浓地浓柳梳扫”,其中“摇杨”之“杨”,许多版本都作“木”旁之“杨”,但也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此处则作提手旁之“扬”.李贺诗这两处之“摇杨(扬)”,作“垂杨”和尚有作“摇漾”者暂不论.而以《感讽诗》作“摇扬”和《新夏歌》作“摇杨”者居多(如《协律钩玄》、光绪四年宏达堂开雕本的《李昌谷诗注》,也有《感讽诗》和《新夏歌》皆作“摇扬”者,(如吴汝纶评注本《李长吉诗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还有人认为这两处皆应作“摇杨”者(如今人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①)应以何者为长呢?虽一笔之差,却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含义迥别,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