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現代飞机上裝有許多無綫电裝置,有通訊用的,有領航用的,还有执行特种任务用的。飞机上有了这些装置,就等于長了敏銳的眼睛和耳朵。它們使飞行員能听見远在数千里以外的声音,能透过濃霧、密云和黑暗,看到人眼所看不見的目标,还能在复杂的气象和飞行条件下分辨出东南西北来。它們大大地武裝了飞行員的感觉器官。飞机通訊电台,是飞行員的“順風耳”。現代飞机上的通訊电台能够收听到1,000—1,500千米远,要比傳說中的“順風耳”还要远好几倍!  相似文献   

2.
视觉与听觉     
目察秋毫,耳听四方 誰都知道,我們是靠感觉器官——眼睛和耳朵认識和观察周圍事物的。尽管眼睛和耳朵对一定波长的光綫和声波起反应,超过了极限它們就无能为力了。但是,它們在可見和可听的范圍內的敏感性是非常惊人的。我們都有这个体驗:电影院已經开演了,剛进場时会感到漆黑一片,必須稍过片刻才能逐漸看清物体。这种現象称为“暗适应”。在黑暗地方呆的时間愈久,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光照愈少。相反,在阳光下愈久,則所  相似文献   

3.
眼鏡按作用来分,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矯正眼鏡,它們是用光学玻璃制成的,用途是矯正眼睛的各种光学缺陷,例如近視、远視、散光、老視(老花眼)等。普通看到的眼鏡多半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防护眼鏡,它們主要是适应某些工业劳动者的需要,用特种玻璃制成的,用来保护眼  相似文献   

4.
发現了听不見的声音超声原是一种自然現象,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今天,我們知道,蝙蝠等多种动物都能够产生和利用超声。但是,由于它是一种听不見的声音,因此很晚才被人們发現。在一百七十多年前,有人給蝙蝠蒙上眼睛,发現它能够照样飞行,不会东碰西撞。然而,給它堵上耳朵,它却变成“瞎子”了,“踉踉跄跄”地完全失去常态。近年来,通过測量肯定,蝠蝠能够发射和接收超声,而且是  相似文献   

5.
偉大的媒介视覺——是我們全部感官中最强有力的。空間是没有疆界的:我們可以看見遠方的月亮與太陽,也可以看見億萬顆無限遙遠的恆星。然而,在可見的東西和眼睛之間必須有一個媒介——那就是光。光,使我們不致盲目地走路;它照耀了雜亂的、各式各樣的人的活動;它在人們目光下揭開了最小的世界——微生物、活的细胞和物質微粒的世界;它也把人們的眼睛和無  相似文献   

6.
磺胺类藥是在1935年發現的,到目前,已综合成将近千余种制剂,其中最常見的有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吡啶、氨苯磺胺或名磺胺等应用最广。“消炎片”就是磺胺噻唑。一般所說的消炎粉就是氨苯磺胺做的。“地亚净”就是磺胺嘧啶。“止痢片”是磺胺胍。这些藥物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它們的化学构造却大同小异,因为它們那是从氨苯磺胺衍化出来的,总称为磺胺类藥。  相似文献   

7.
从“桑麻”談起“豆棚瓜架下,閑話桑麻”,这句古老的話常被人們用来描写农民們一天辛勤劳动归来,在休息时闲談年成的情景。讀者們可曾想过,为什么以“桑麻”二字来代替庄稼?原来,在遙远的古代,我国人民的穿衣問題仰賴于絲和麻。棉花是后  相似文献   

8.
透明动物     
①玻璃蛙 这种青蛙原产自委内瑞拉,由于呈透明状,故名“玻璃蛙”。我们可以透过皮肤看到它的心脏、肝脏和消化道。 ②透明的深海怪鱼 这种怪异的深海鱼长着一个透明的脑袋和管状的眼睛。它的管状眼睛长在头内,被亮绿色的叶子状晶体盖着并且能够旋转。鱼嘴上方的两个点可绝不是眼睛,而是嗅觉器官鼻孔。  相似文献   

9.
還在不久以前人們将原子能稱為未來的能量。目前已經下能這樣說了。人們已經開始掌握這種能量。它是從含熱量最多的“燃料”即從原子“燃料”里得到的。我們現在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須要去征服那些最難懂的,不久以前還是不知道的,但却是自然界最强大的力量。馬林科夫同志在十九次黨代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有许多患者因新冠病毒感染后眼部不适前来就诊并询问:“我眼睛红、分泌物多,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吗?”“我新冠感染康复后,发现眼睛看不清了。”“新冠病毒很可能存在眼部趋向性”这一话题也冲上了热捜。也有核酸阴性的眼病患者“全副武装”地来看病,他们戴着眼罩、面罩,生怕病毒“钻”入眼中。那么,新冠病毒会感染到我们的眼睛吗?它又会不会通过眼睛感染到全身呢?下面我们来解答以下几个疑惑。  相似文献   

11.
电子管     
电子管这个名詞,对許多人可能是陌生的。但是如果提起“真空管”或者是收音机里面的“灯泡”来,那又是人人都知道的了。因为一般的电子管里面都是真空的,所以人們習慣把它叫做“真空管”。但是也有一部分电子管內是含有气体的,因此,过去常用的“真空管”这个名称就不能滿足电子管的全部含义了。所以我们还是应該把它們总称为电子管。在二十世紀剛开始的十年中,人們已經会利用有线的电話和电报来傳遞消息了。不論电話或电报,都是把消息首先变成电的訊号,譬如电話中話筒的作用就是把人說話的声波(空气的振动)变为相应的电流的振动。这种振动的电流通过收听者的耳机的时候,又被轉变为膜片的振动而發出說話的声音来。一个人講話的声音是不可能傳得很远的。但是如果把这种声音变成电的訊号,就可能靠电綫輸送到較远的地  相似文献   

12.
谈近视眼     
近視眼是一种很普遍的眼病,它給人們带来了不少麻煩和苦恼。人为什么会患近視眼呢?它有什么防治的办法呢?这是大家关心的問題。要談这个问題,必須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有个认識。一架天然的“照相机”人眼的构造很象照相机,它能够把外界景物反映到我們的眼內。眼睛的最前面,是个象玻璃那样透明的角膜。在角膜后面有层棕色的膜,叫虹膜。它含有大量的色素,起着遮光的作用。由于色素含量的不同,虹膜有各种不同的顏色,例如我們的虹膜是棕色的,而白种人的虹膜多半是藍色或天藍色的;虽  相似文献   

13.
隽武 《科学生活》2014,(10):4-8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因为眼睛虽然只是人的感觉器官之一,但它又能向外人传达喜怒哀乐等丰富多彩的情感。然而,只有当你有一双健康的眼睛才能做到这一点,否则它能传达的只有无奈和悲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利用嫁接法繁殖果树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嫁接法是把准备繁殖的果树的枝或芽嫁接在另一株树上,人們称被接的树叫“砧木”,接在上面的枝或芽叫“接穗”。近代,在嫁接过程中,有人发現:有些砧木能使嫁接在它上面的“接穗”长成的树体极度縮小,变成果树中的“矮子”,这种砧木人們又称为它“矮化砧”。一般的果树都有5—8米高,可是利用“矮化砧”繁殖的  相似文献   

15.
电子显微镜     
二百八十年前,荷蘭有一个市政府的看門人列文赫克,用玻璃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鏡。列文赫克用这架显微鏡从一滴水中发现了一个当时人們还不知道的世界——微生物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活动着的生物非常的小,一般只有一厘米的几万分之一長短,几百万个这样的生物排列起來,才有一寸長、普通肉眼是看不見它们的。这是显微鏡第一次在人們面前显示出了它的偉大作用。一、眼睛和視觉为什么微小的东西眼睛看不見呢?主要是由于视角的缘故。一切东西都是由于从它上面發射出来光綫,进入我們眼里才被看見的,当我们观察一个物体的时候,从物体兩端射到眼睛里来的兩条光线所成的角,就叫做“視  相似文献   

16.
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它們往往要求材料兼备多种优良性能。譬如說,既要求质輕、强度高,又要求耐高溫、抗腐蝕……。要使一种材料成为这种“多面手”,的确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因此,人們設法将两种或多种性质不同的材料結合起来,使它們互相取长补短,成为具有多种优异性能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知识窗》2014,(13):4-5
阿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像好人”,头发似锅盖,皮肤黝黑,弓着腰,因为太瘦,牛仔裤垮垮地搭在腰上,裤管卷起三分,眼睛看人贼钩钩地,说起话来,嘴角往左上方扬。  相似文献   

18.
說起稗草,大概誰都不陌生。只要吃过大米,就一定見过带有灰色硬壳的稗子。稗草是稻田里最难除尽的杂草,为什么呢?原来,它同水稻是“远房兄弟”,它們都是湿生性的植物;稗草在小时候长得和稻苗十分相象,因此,长在稻田里,就容易魚目混珠,騙过人们的眼睛。可是,1956年,有一个美国学者发现一种新的杀草剂,名叫“势大猛”(3,4—二氯苯丙酰胺),竟能专杀稗草,不伤水稻。当稗草的叶片接触到这种药剂后,不到几个小时,叶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在研究螞蟻的生活习性时发現,这些昆虫有自己的特殊“語言”。这种“語言”是由它們分泌出来的一种叫做  相似文献   

20.
明月 《科学生活》2014,(10):9-13
《科学生活》:对“青光眼”这个病名一直很好奇,是因为看到的物体是绿色的还是眼睛发绿?它是怎么来的,是否与这个疾病的特点有某种联系? 孔医生:青光眼的英文名称为“glaucoma”,来源于希腊语“glaukos”,意思为“淡蓝、蓝灰”。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青盲眼病的记载,但包含了其他一些眼底病在内,直到元、明时期才将“青盲”肯定地区分开来,称“绿风内障”。现代医学根据其患病和失明的特征表现将“glaucoma”译为“青光眼”。大家知道白内障的病人眼睛中间瞳孔的地方是发白的。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发现患青光眼的人,由于眼睛水肿,看上去有点绿,所以起初叫绿内障,现在日语里面还是沿用绿内障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