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古道上的艺术奇葩——甘肃石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宗教艺术的重要形式是佛教石窟,甘肃境内的佛教石窟,主要分布在丝绸古道黄金地带,总数达50余座,内容丰富,绚丽多姿,以其特有的艺术造型展示了从苻秦逮及宋元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情趣,凝聚着我们祖先吸收外来文化的艺术智慧。这座宏伟而美丽的佛教美术博物馆从地域上可以大致划分为河西走廊石窟、黄河流域石窟、渭河流域石窟、陇东石窟等四大群体。 河西走廊石窟除闻名国内外的敦煌莫高窟外,尚有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马蹄寺、武威木梯寺等。久负盛名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洞窟由南向北分三、四层排列,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据武则天圣历元年(698)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第一个洞窟系乐僔和尚在苻秦建元二年(366)开凿,嗣后历代营造,至唐代而极盛,多达1000余窟,由于人为和自然损毁,现仅存492窟。其中十六国晚期7窟、北魏15窟、北周15窟、隋70窟、  相似文献   

2.
《档案》2000,(3)
多年以来 ,人们一直以为敦煌莫高窟只有492个洞窟 ,这个数字与传说的“千佛洞”之说相去甚远。目前 ,“大海道”考古探险队终于将此疑案破———这些洞窟本来就十分狭小 ,再加上多年来的风沙侵蚀 ,几乎都是被黄沙所掩埋 ,另外 ,洞窟内也没有丰富多彩的壁画。因而关注者自然就少而又少。此次考古专家经发掘、研究 ,从莫高窟的北区再次发掘出243窟 ,从而使莫高窟的洞窟增至725窟。对北区的发掘是从80年代末开始的 ,集10余载的艰苦努力 ,现已全部完成。北区出土的经文有汉、西夏、回纥等8种文字 ,其中首次发现了叙利亚文字 ,弥足…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23,(8):29-31
<正>敦煌图案作为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装饰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其自身也具有独立的形态。本书从多文化、不同社会背景的角度阐述了敦煌图案、纹样的表现、内涵和意义,并引申出敦煌图案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关系。过渡期:秀美精致隋朝从公元581年建立,到618年灭亡,只存续了短短的37年,却创造了非常辉煌的藻井装饰文化。这也是敦煌建窟最多的时期,为唐代敦煌洞窟壁画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在中原政权的推动下,中原纹样大量涌入敦煌,与中亚风格相互融合,使敦煌石窟藻井纹样迎来了最为丰富且最具异域风采的独特时期。  相似文献   

4.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依塔格山上。始凿于公元3世纪,公元8世纪下半叶以后逐渐废弃。克孜尔石窟洞窟类型多样,壁画精美,艺术风格独特,在东亚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佛教东渐的重要一站。克孜尔石窟第38至40窟是一组洞窟,包括中心柱窟、僧房窟和方形窟。其中38窟是中心柱窟,是礼拜活动场所。主室正壁有佛龛,龛内原有佛像。洞窟其它壁面则绘制有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以及天相图、弥勒说法图等,体现了小乘说一切有部"惟礼释迦"的观念。第39窟为方形窟,穹窿顶,窟内没有绘制壁画,可能是用于讲经的。40窟为僧房窟,窟内有生活设施,如壁炉和床,壁炉用于取暖,床用于禅修和休息。这三种洞窟的组合,共同服务于信徒观像和禅修功能。根据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因素,这组洞窟应当开凿于公元5世纪。  相似文献   

5.
在漫漫戈壁茫茫瀚海中耸立了1600多年的敦煌莫高窟,自其开窟之后,就一直受到风沙的侵扰。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经卷被世人发现后,不但遭受着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等西方强盗的劫掠,而且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风沙已经对敦煌莫高窟及其文物的保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莫高窟的风沙危害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风沙对莫高窟的危害就引起国家领导人及有关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周恩来总理生前对莫高窟文物保护和防沙特别重视。曾经游览过莫高窟的游客们,在离开莫高窟之际,再回头眺望莫高窟窟顶及四周漫漫的沙漠世界,无不忧虑:在这风沙越来越肆虐的地方,莫高窟还能完整无损地一直存在下去吗?  相似文献   

6.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木扎提河北岸的崖壁上,这是我国开凿年代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一处大型佛教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反映的佛教思想、艺术风格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更对中原内地佛教的发展和表现形式的形成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克孜尔后山区第205窟是一座典型的中心柱窟,窟内壁画精美,内容丰富。其中主室前壁的供养人壁画及上方榜题的婆罗迷字母题记尤为重要。经前人释读可知,题记内容为龟兹国王及王后的名字,结合史料,可判定该窟大致修建年代为公元6至7世纪,从而使得该窟成为克孜尔石窟中为数不多的标形窟之一。该窟所呈现的壁画风格、题材内容、洞窟形制,都为克孜尔石窟的年代分期研究,提供了切实可信的依据。本文旨在结合实地调查及资料搜集,阐明克孜尔第205窟洞窟和壁画保存现状等相关问题,并为学术界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敦煌究研院编《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自1986年出版以来,于研究敦煌学多有便利。书后所附贺世哲先生《从供养人题记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营建年代》一文则对各时代七八十个洞窟的开凿或改修情况作了详细考证,  相似文献   

8.
莫高窟第361窟建于吐蕃统治敦煌的晚期,本文通过对南壁金刚经变、无量寿经变和北壁弥勒经变、药师经变的考察,整理出了这些经变中图像的组成及所展现的佛经内容,进而找出了该窟经变画的特点与组合意义。其中,金刚经变突出种种比喻、弥勒经变突出一种七收、药师经变突出燃灯放生与接引、无量寿经变则突出佛来接引,四铺经变联系起来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现世虚妄、暂居乐世、延命祈福、往生净土的渐进过程。这四铺经变画也暗示了洞窟中供养人修持的目的,最终仍是希望能够借此往生佛国净土,体现了此时密教发展的一个特征,即通过密教手段仍希望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藏经洞与唐档有什么关系?有。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六件唐档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公文档案 ,它就出自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一定意义上说 ,没有藏经洞就没有今天的唐档 ,人们也就无法见识1300年前纸质公文档案的尊容。但是 ,作为一个档案工作者 ,本文想说的还不是没有藏经洞就没有唐档这个不争的事实本身 ,而是想通过藏经洞和唐档的坎坷命运 ,来阐述一下发展档案事业必需的社会环境。1900年5月26日 ,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在清理洞窟积沙时 ,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洞穴。他万万没想到 ,这个不为人知的洞穴 ,不仅是个珍贵的文…  相似文献   

10.
鲁班窑石窟位于武周川水西岸,东距云冈石窟约700米。据其洞窟形制及造像风格判断,为云冈石窟早、中期作品,是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辽代重修该窟,明代窟顶曾筑有烽火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该石窟的地理环境及岩石特性与云冈石窟相似,其病害调查及保护研究对于云冈石窟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15年以来,相关专业团队曾两次对该石窟展开实地调研。经调查发现,由于长期暴露于外,且无人看管,石窟处于半坍塌状态,尤以第3窟最为严重,窟顶塌陷,洞窟内存在废土及石块堆积问题。鲁班窑石窟整体病害情况较为严重,主要存在风化、危岩体、窟顶砌体堆积及岩体破碎等问题。基于实地调查及已有的工程实验结果,建议在"最小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采用裂隙灌浆、预应力锚杆加固、钢梁支顶防护、混凝土浇铸及窟檐搭建等措施治理病害。  相似文献   

11.
说起藏经洞,到过敦煌的人都知道它是敦煌莫高窟17号窟,位于16号大窟甬道的北侧.900多年前,莫高窟的僧人,为避战乱,把当时寺庙保管的经卷、手稿、文书、织绣存入洞内,然后封闭洞口,抹上泥皮,画上壁画.  相似文献   

12.
周文 《出版参考》2005,(2):49-49
说起藏经洞,到过敦煌的人都知道它是敦煌莫高窟17号窟,位于16号大窟甬道的北侧。900多年前,莫高窟的僧人,为避战乱,把当时寺庙保管的经卷、手稿、文书、织绣存入洞内,然后封闭洞口,抹上泥皮,画上壁画。5万多件4至11世纪各种珍贵文物,在这问小小石室的庇护下,历经千年风雨,被完好地保存下来。直到1900年6月,人们偶然发现藏经洞,这批文化瑰宝才重新面世。藏经洞,从此闻名世界,成为人们争相朝拜的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13.
新疆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15、16与17窟是位于窟群区内谷南区中间靠近地面的一组中心柱窟,三窟共用同一前室,形成一组"品"字形三佛堂组合。其中,16窟位于中间,其前室南侧为15窟,北侧为17窟。这种以三个中心柱窟组成的"品"字形三佛堂组合,在龟兹石窟寺遗址中仅见。三窟内塑像不存,壁画在20世纪初年被切剥流失海外,根据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壁画资料,知原壁画为唐朝风格。本文利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提供的馆藏壁画资料,以及德国、法国探险队于20世纪初年在库木吐喇石窟拍摄的历史照片资料,并结合前人的记录与研究,对库木吐喇第16窟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图像进行复位与识读。此外,还通过与敦煌英高窟唐代《观无量寿经变》壁画进行比对,分析库木吐喇第16窟唐代《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图像的特点,及其与敦煌唐代壁画图本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凿破混饨莫高窟的创建年代,现在可以见到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资料:1.武周圣历元年(698)刻的《李君修莫高窟佛龛碑》。碑文云: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猕,戒行清虚,执。c恬静,尝技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口(岩),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讲师龛侧,更即营建。咖篮之起,滥觞于二僧。复有刺史建平公、东阳王等各修一大窟。而后合州黎庶造作相仍,实神秀之幽岩,灵奇之净域也。……遥自秦建元之日,迄大周圣历之辰,乐、法良发其宗,建平、东阳弘其迹,推甲子四百余岁,计窟室一千…  相似文献   

15.
《敦煌石窟艺术》是以洞窟为单元、全景式收录莫高窟与榆林窟代表性洞窟艺术全貌的大型系列画册,由敦煌研究院和江苏美术出版社合作编辑,并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它自1993年7月开始陆续问世,至1996年12月其第一期工程总共十五卷已经全部出齐。对于此项被列入国家八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的如期出版,我表示热烈的庆贺。以洞窟为单元,出版内容详尽的敦煌艺术系列画册,不论从文物保护工作的角度,或者从学术研究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国内外敦煌学界与艺术史界多年来的梦想。早在50年代末,当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著名…  相似文献   

16.
焦树峰 《档案》2023,(10):28-32+40
第148窟开凿于盛唐末期,属于敦煌李氏家族的“原创性”洞窟。按照“长时段”理论,应该将其开凿背景放置在整个8世纪来观察。在此视野下,第148窟是在吐蕃与周边政权的战争、李氏家族对密教的信仰、李氏的开窟传统以及节度使周鼎的支持等多重背景下所开凿的。吐蕃围攻敦煌是第148窟开凿的直接原因,并不是根本原因,其开凿背景具有多重性。  相似文献   

17.
许琰 《图书与情报》2006,(4):97-101
唱和文献是我国古典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意义上的唱和文献直到唐代才出现,并在唐宋两代逐步发展繁荣起来。文章对现存的唐宋两代唱和文献进行了简略考述,以考察唐宋唱和文献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8.
张建荣 《中国档案》2023,(12):78-79
<正>在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之际,我们翻开这些珍贵照片档案,仿佛看到了莫高窟的前辈们筚路蓝缕、含辛茹苦的奋斗历程,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1943年,誉满中外的著名画家常书鸿舍弃了内地优裕的生活条件,带领几名有志青年从大城市来到黄沙漫天、生活艰苦的西北边陲敦煌,当时他们看到的莫高窟是一片荒芜凄凉的景象(如图1所示)。栈道毁损、崖体坍塌、壁画裸露、堆积的流沙掩埋了下层洞窟、一些洞窟成了人们做饭、栖身的场所,其破败不堪的“惨状”令他们痛心疾首,为此他们四处奔走、积极呼吁加强莫高窟的保护工作,保护好这神圣的艺术殿堂,确保其不再遭受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  相似文献   

19.
敦煌之行是张大千艺术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而对榆林窟的考察和壁画临摹是其敦煌考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博物院新发现的张大千榆林窟考察笔记是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珍贵史料,内有洞窟编号、存世雕塑、壁画内容、保存状况、价值评定等珍贵记录,从中可以了解20世纪40年代榆林窟的保存状况和张大千对敦煌壁画艺术的认识,填补了张大千研究在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唐代由于国家安定统一、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私营客栈行业也随之繁荣一时。唐代的私营客栈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交通枢纽、驿道及乡野之间。并且唐代私营客栈的经营管理展现出突出的时代特色,且其发展越来越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