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正直,善良,仁慈。从小到大,不论我和兄弟姐妹在外面闯了多大的祸,父亲从来也没伸手打过我们。父亲爱讲道理给我们听.而不是用巴掌说话。这一点我颇能理解。因为父亲是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2.
父亲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崇拜者。每当他在家休息时,总会手拿一卷《史记》,躺在藤榻上入神地看着,不时还会唱出声来(用我们家乡特的有一种“咏叹调”)。这种情景深深地感染着我。父亲还常常给我们兄弟姐妹讲《史记》中的故事,他说你们要学好古文,非读太史公的文章不可。  相似文献   

3.
我小的时候,家里是祖孙三代,兄弟姐妹又多,没有个"怕头"是不行的。我们家的"怕头"是我父亲。我弟弟闹得再厉害,一听见父亲的咳嗽声,立刻噤声,躲得远远的。有一回,他正在家里闹——赖在地上打滚,怎么哄都不起来。我母亲实在没办法了,就突然大喊一声:"老头子来了!"我弟弟一听,马上从地上爬起来,伸  相似文献   

4.
此生无憾     
父亲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后,他带着我最小的弟弟一起搬到我们家住. 知道父亲剩下的时间不是太多之后,我哥哥请我和其他几位兄弟姐妹到他那里住.  相似文献   

5.
在单位开会,是经常的事,人们已习以为常了,还以“文山会海”来形容会多。但在家里也开会。而且是正儿八经地开会,怕是不多见吧。我们家曾开过一次家庭会议。对那次家庭会议,起初我感到挺别扭,挺滑稽,可会后我却为那次会议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会议的召集人是我父亲,那年他已经年过古稀。会议的参加者是我们兄弟姐妹,还有我的丈夫、妹夫等。会议的内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刚刚迁居到一个新的市镇之后,我那当电焊工的父亲失业了。他努力地求职,而母亲则千方百计地凑合着给我们兄弟姐妹们提供饭食。父母的积蓄很快花光了。当事情到了一筹莫展的地步时,附近一个农民给我们送来了他地里种的土豆。  相似文献   

7.
聂茂 《小读者》2010,(2):8-8
四十多年前的那个春节是令人难忘的。 当时家里已没有粮食。天还没亮.父母就把我们兄弟姐妹叫醒。父亲领着我们上山挖蕨根,因担心被村民看见,便起得特别早。我们懵懵懂懂地走在父母后面,刚到村口。竟意外地碰到一位邻居。他问我们干啥去。父亲有点慌乱,  相似文献   

8.
简单的幸福     
看电影《我的兄弟姐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很小的细节——教音乐的父亲为了生计去路上铲雪,被他的两个孩子撞见。父亲与孩子无声地对视,掩藏在生活背后的辛酸与无奈,在这一刻被残酷地揭开。孩子们默默地去拿了铲子来帮父亲干活。父亲望着孩子们,突然吹起了欢快  相似文献   

9.
心中有座山     
心中有座山王想平从记事起,我的心中就耸立着一座山,那就是父亲。尽管他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农民.平凡得犹如江河里的一滴水,大漠中的一粒沙。然而,父亲却人凡志不凡。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们家一直很穷,找们兄弟姐妹六个,再加上年老体弱的祖父、祖地,父子肩负着千斤...  相似文献   

10.
正从牙牙学语到不惑之年,在我的记忆中,教书育人一辈子的父亲,极少像教学生那样教过我和哥哥姐姐。以至于母亲经常抱怨他——把精力和时间都给了学生,对自己的孩子却不闻不问。我搜肠刮肚,终于想起父亲曾经"教育"过我们的仅有的两个例子。小时候,父亲忙着工作,一般都在学校食堂吃饭。奶奶、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人,常常围着一张八仙桌吃饭。我们常常连比带划,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讲述在外面的所见所闻,有时情绪激昂,义愤填膺;有时边说边模仿,绘声绘色。吃一顿饭,我  相似文献   

11.
我的作家梦     
小时候我有很多的梦,第一个梦就是希望长大以后变成一个作家,写东西给大家看。我生长的地方是在台湾南部的一个非常偏远的乡下,我们家有很多兄弟姐妹,一共18个,并不全部是我妈妈生的。我的父亲有3个哥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们4个一起去打仗,可是回来的只有我父亲。  相似文献   

12.
祖先的召唤     
与中国人接触是在我小时候。我们家附近有一家中国餐馆。我记得那儿的炸酱面很好吃。每到中秋,餐馆老板会送我们一种圆饼做礼物,红红绿绿的馅,非常好吃,后来才知道那叫月饼。奇怪的是,每次餐馆老板给我们家的月饼总比别人的高级,量还多。而我们并没有比别人多光顾他的餐馆。上幼儿园时,父亲带我去乡下。水库旁有一座大房子,管理员热情地领我们进去。房屋正中间有一尊坐像,父亲教我礼拜的方法,让我嗑四个头,然后他告诉我说那是孔子。这座大房子是父亲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我好像突然明白为什么中国餐馆的老板送我们家的月饼和别人的不一样,是不…  相似文献   

13.
祖先的召唤     
与中国人接触是在我小时候。我们家附近有一家中国餐馆。我记得,那儿的炸酱面很好吃。每到中秋,餐馆老板会送我们一种圆饼作礼物,红红绿绿的馅,非常好吃,后来才知道那叫月饼。奇怪的是,每次餐馆老板给我们家的月饼总比别人的高级,量还多。而我们并没有比别人多光顾他的餐馆。上幼儿园时,父亲带我去乡下。水库旁有一座大房子,管理员热情地领我们进去。房屋正中间有一座像,父亲教我礼拜的方法,让我磕四个头,然后他告诉我那是孔子。这座大房子是父亲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我好像突然明白为什么中国餐馆的老板送我们家的月饼和别人的不一样。是不是…  相似文献   

14.
父爱无言     
我们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才学完《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篇课文。沐浴在深沉的父爱和融融的亲情里,望着文中那个严厉而不失慈爱的人,我想到了我的父亲。父亲已过不惑之年,生活中的种种操劳使他的白发悄然增多。记得小时候,年幼的我最喜欢坐在父亲的腿上,认真地拨动他的头发,惊讶地说:“爸,你有白头发了!”每当这时,父亲总会笑笑说:“这有什么?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我看着你一天天长大,不知有多欣慰呢!”父亲是个少言的人。平日在家中,他极少说话。面对我的种种抱怨,他既不批评,也不教导,只是一笑了之。也许换了别的孩子,一定会认为父亲不疼他了…  相似文献   

15.
刘卫 《家教指南》2003,(12):52-52
我父亲是个轻易许诺的人,但在我的记忆里他几乎没有一次实现过他的诺言。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在我6岁左右,我和邻居三在刻木枪,父亲过来逗我们。父亲在镇政府工作,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父亲跟我们说起有一种像收音机的玩艺,能看见人在那里面动呢(现在想来应该是电视机)!父亲说着还用手比划着它的大小。一个小孩子的内心太容易满足了。父亲这么一说一比,我们早被勾了魂去,那双眼睛睁得大大的。不知父亲是否当时觉得好玩,很认真地说过几天到县城去买一部给我们过过瘾,那语气很轻松的样子。那时我是多么高兴和得意啊!童年是最…  相似文献   

16.
怀念父亲     
在人生的旅途中,记忆最深、感悟最多,能够打动心灵的还是铭刻在童年岁月里的往事。在我家兄弟姐妹中,我排行老小,深得父母的宠爱,父亲更是疼爱倍加,我因此在家受“优待”的机会远超过两个哥哥。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家一年到头,吃杂粮的机会占大多数,只是母亲变变花样而已。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将家里最好吃的留给我们,他自己随便吃点剩菜剩饭,他将自己的爱全部倾注给自己的儿女。结婚以后,离开父母,从此自己独立地踏上人生旅途,愈感到父母之爱的珍贵,尤其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一般到节假日我都要回家看望父母,哪怕是回家少许一…  相似文献   

17.
每天看到驼背的父亲不辞劳苦地奔波,我的心中总有一丝苦涩,那份隐痛始终没有向父亲诉说……记得那年,我读初二,姐姐刚刚考上师范学校。这样一来,使我们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境,变得更加拮据。很久以来都是驼背的父亲靠蹬人力三轮车赚钱来供我们姐弟俩读书,父亲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姐弟不要像他一样没出息,希望我们读好书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因此,父亲就更加卖力气,起得更早,回来得更晚,为的就是多送几趟货,多挣几块钱。在学校我学习非常努力,因为我从小就懂得父亲供我读书的艰辛,所以我最怕同学邀请我参加他们的生日聚会。因为平时连一…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财富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生活五彩缤纷,充满了欢乐。因为我拥有所需要的一切:一起游玩的兄弟姐妹,可供我阅读的书籍,还有父亲亲手制造的各式各样的木枪玩具。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常有好心人送给父亲许多半旧的衣服,经母亲重新缝补和裁制,穿在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身上挺漂亮的。父亲特别疼爱我,每天总是把我那双棕色的鞋子擦得发亮。学校的生活,令我感到非常快乐,那种我喜爱的新蜡  相似文献   

19.
<正>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踬得厉害,  相似文献   

20.
当我父亲跟我说话时,他总是这样开口:“我今天告没告诉你我是多么爱你?”他这种爱的表达得到了回报;在他晚年,当他的健康日见衰退时,我们更加亲密了……父亲82岁那年,生命垂危,将撒手人寰,我已做好准备,这样他的痛苦能够终止。我们开心地笑,我们痛苦地哭,我们牵着彼此的手,我们告诉彼此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