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在科幻小说领域这片男性的专属领地上竖起了自己的旗帜。这部科幻小说在叙事策略、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凸显了玛丽·雪莱颠覆男性话语霸权、弘扬女性声音的意识,无疑成为女性主义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为后世的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开创了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语境,延展至今,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的一个强大推动力,改变了该学科的研究格局,成为学术研究新的生长点。本文以80年代为时间限度,考察了从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到《论"20世纪中国文学"》及相关现象,阐述了在特定语境中,"现代性"与"现代化"交互使用,取代沿用甚久的"革命——阶级分析"范式,建立"现代性——启蒙话语"范式的学术进程,并且对其中一些关节点予以较为深入的阐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小说的现代性叙事结构、心理暗示性的叙述话语、传统文学因素的留存三方面出发,阐述小说《石秀》在挖掘了一种现代性意味的心理——被压抑的性心理的同时,也实现了文本对西方现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因子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要对以“大众”“消费”“文化研究”等为关键词的当代文学理论进行追本溯源式思考,就有必要对近代以来的文学理论生产机制作必要的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将“言说语境”和“叙事方式”作为思考问题的角度,无疑能够将问题聚焦于“生产机制”这一中心话题之中。一方面,从言说语境的流变来看,近代来以来文学理论的言说语境经历了一个从“现代性”到“消费”的变化过程。尽管“现代性”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未完成的命题,但当代提倡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言说语境,既是近代以来所生成的“现代性”语境在当代的流变,也是对现代性话语的传承与呼应。而随着消费社会的生成以及大众文化的繁荣,“消费”已逐步取代“现代性”成为当代文学理论言说的话语背景。很显然,以“消费”为中心的大众化立场,与之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的精英化立场是格格不入的。于是,以“批判”理论的引入为标志的批判话语得以生成。另一方面,从叙事方式来看,近代以来在以革命斗争为主题所生成的“革命”语境中,宏大叙事成为革命年代叙事方式的首选,其话语表征是注重文学艺术的革命宣传功能和政治教育功能。到了当代,随着言说语境从革命向“消费”的转移,叙事方式也从宏大叙事向大众化叙事转移...  相似文献   

5.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把充满中国元素的空间作为中国叙事的物质场所,以深深打上中国烙印的伦理道德探索作为中国叙事的核心和价值导向,演绎了科幻小说中外星人入侵这一常见题材。在中国式伦理选择为核心形成的橘瓣式空间中,处于中国叙事框架内的伦理选择围绕着源于春秋的义利之辩展开,并产生了空间的对峙,从而引发两难选择的伦理困境。空间与伦理学双重维度之下的的中国叙事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作为底层叙事的两部力作,《那儿》与《好大一对羊》有着相同的表层结构与话语方式:从表层来看,两篇文本都以“拯救”过程作为主线,以彼岸意象作为终结,在解蔽本土现实的同时解构了改革话语.而文本深层的底层仿像,则体现了真实性、普遍性的创作追求与标本化、符号化的叙事手法的内在矛盾.因此,底层叙事依然“在路上”——它的叙事策略与话语困局既体现了知识分子与底层接触的困境,也体现了中国本土现代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文学期刊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当代文学期刊不仅能及时地为作家提供刊发新作的场地,而且还将全国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家加以集中有序的管理,以建立有着统一路线的文学格局。创办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人民文学》即是当代文学期刊的典型代表。1949-1955年即"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为贯彻执政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而呈现出主流叙事的基本特色,它严格遵照体现国家主流意识的办刊原则来保持它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基本风貌。《人民文学》对其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坚守是通过其号角式的时政性理论、旗帜式的主旋律创作与长矛式的运动化批评来实现的。主流叙事是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形态,这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掌控和指引文艺刊物的直接效应。《人民文学》在引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主潮的同时体现了建国初期的时代氛围对它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暗示》中关于普通中国人现代性体验发生的记述引人注目,这些记述起到了为中国当代文学叙述领域拓荒的作用。仅此一点,《暗示》对中国当代文学便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应该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醒目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理论奠基之作,作者旨在引进西方美学和文学理念来改良日本小说,但在叙事技巧上却并未完全排斥日本江户时代的叙事原则,其中一些来自中国明清小说批评。本文尝试分析中国明清小说批评与日本江户时代文学及《小说神髓》的影响与变异关系,通过比较中日文学近代话语转换的轨迹来探究《小说神髓》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点及其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肖佩华先生的专著《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该书将市井作为独立的概念范畴引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类型学研究框框,从而使中国城市文学、市民文学在民族文化范畴和中国现代性范畴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网络科幻小说创作与叙事从20世纪末伴随网络文化传播而崛起,并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迎来创作的井喷期。总的来说,中国当代网络科幻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话语、创作风格和思想主题在延续传统科幻文艺对技术理性、技术伦理和科学人文主义等问题的审美反思与伦理批判这一学术进路的同时,也紧密地反映了我国新时代以来的现实生活语境、科学技术变革现状与时代文化精神的内涵。更重要的是,新世纪二十多年来中国网络科幻小说作为一种与新媒介、新技术与新思潮紧密关联的当代文艺“新文类”“新形式”,还承担与肩负着对人类文明新趋势、新动态与新问题的话语建构与诗学反思。文章希望通过对五组代表性网络科幻小说作品的阐述和分析,加深学术界对于其反思构建科幻文学理论话语新范式与新问题的宏观认知,以期为当代科幻文学创作转型实践提供某种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幻小说作为一个域外引进的文类,已走过了百年历程。独特的时代语境及现代性诉求,使科幻小说的创作一开始便带上了启蒙与救亡色彩,现代性的复杂性、未完成性及审美现代性的缺乏,直接影响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日瓦戈医生》中的反暴力叙事主要表现在反战争暴力、反政治暴力、反话语暴力三个层面,体现出作家对反暴力思想的现代性观照。小说中的这一叙事还被作家转换为对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生命尊严、精神自由、正常的家庭生活的合法性阐释与确证上。此外,小说中浓烈的宗教情怀也强化了反暴力叙事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何言宏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书写:当代知识分子写作与现代性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坚持与抵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和《介入的写作》(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等著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为考察线索,检讨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中“历史”话语的纠结以及文学史反思的向度。文中暗示,文学史反思的某些困难来自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结构,文学史的可能性和知识有效性也只能来自现代性反思基础上的“局部批判”。  相似文献   

16.
肖佩华先生的专著《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该书将“市井”作为独立的概念范畴引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类型学研究框框,从而使中国城市文学、市民文学在民族文化范畴和中国“现代性”范畴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为文学史尤其是市民文学史的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该专著对于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现代都市文学研究与京海派文学研究,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示意义和学术上的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新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关乎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繁荣发展。因此,构建中国化思政教育体系和叙事话语,提高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议题。马忠所著《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研究》一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聚焦思政教育叙事话语,借鉴哲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构建中国特色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改革文学"的现代性叙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学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国学最为典型的现代叙事,它对时间和效率的强调表明了一个时代的强烈的现代渴望,而其间竭力压抑的则是现代化后发国家的屈辱和自卑,同时,改革学的现代叙事也构成了对各种边缘叙事的话语压制。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青狐》的深层寓意,主要是对80年代“极左政治思想回潮”与体制改革滞后的批判。王蒙把1个有关社会历史进程的宏大叙事的题材,巧妙地用“青狐”的恋爱与成名的故事作为包装,使之转换成以“边缘化叙事”的面目出现。这部小说,不仅是王蒙晚年小说艺术更臻成熟的标志,而且,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话语与后现代主义话语互相磨合而产生新变的一种迹象。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的讲话是框架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格局 ,勾勒当代文学线索的重要理论根据 ,是选择作家作品 ,解决文学史具体叙述问题的方向和指针。当代文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它的叙事语言。时代的语言是当代文学史叙事格局的中心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