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当前跳马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第二腾空纵、横轴和复合轴翻转动作。随着第二腾空转体和翻转度数的增加,必须要求运动员用科学的最佳技术充分发挥助跑、踏跳和推手的运动效能以提高第二腾空的高度和腾空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应尽快引进世界先进科研成果,微电脑和录像可以及时向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完成动作各阶段的数据,加快信息反馈,及时纠正动作错误,尽快掌握最佳技术。  相似文献   

2.
从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的特点及规则对难度动作的要求来看 ,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在完成成套动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健美操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上肢力量训练。1 竞技健美操上肢力量的地位1.1 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的特点对运动员上肢力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健美操的成套动作直观上是以跳来完成的 ,而具体的难度动作又多半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上肢力量 ,例如剪式变身跳转体 180度落成俯撑。该动作由跳步开始 ,空中有转体交换腿动作 ,以落成俯撑结束。此动作要求腾空较高 ,这势必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上肢力量来顺利完成落…  相似文献   

3.
"跳起转体90°~18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动作是近几年来女子跳马比赛中新发展的一类动作,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杨亚红(目前我国惟一能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员)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并找出她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杨亚红的助跑速度快,第2腾空转体角速度快,空中姿态保持较好,但第2腾空高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生物力学影像解析的研究方法对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的腾空阶段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旨在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该技术动作提供科学的训练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的空中击响阶段要掌握以下三个关键点,即:"早、夹、分","早"——腾空里合腿的击响要早,在人体的总重心到达最高点之前(人体髋关节转动约238.24°左右时)进行腾空里合腿的击响动作;"夹"——两腿要夹,两臂要夹,在腾空里合腿击响动作完成后两腿要夹拢,两腿之间的夹角约为27°-31°之间,两臂要收扰在胸前;"分"——着地前两腿要分,两臂要分,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着地前两腿的分腿合理时机为着地前0.25秒左右。  相似文献   

5.
当今,花样滑冰的空中转体跳跃动作难度越来越大,不少优秀运动员已能完成三周半跳,甚至四周跳;花样滑雪空中特技的空翻转体动作,更令人眼花缭乱.可见,任何腾空的生物体都能借肢体的相对运动来影响整个身躯的运动规律,这一结论早已被运动员所掌握.但是,不是所有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跑的技术动作,就必须弄清一个单步中每个环节对跑速的贡献。一、腾空时间尽可能短,支撑步长尽可能长。运动员只有在支撑阶段才有可能获得动力而加速。在腾空阶段,他不可能获得动力而加速(相反,受空气阻力稍要减速),所以,他应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当摆动腿前摆突然制动,主动下压时,支撑腿就结束蹬地动作,进入腾空阶段,腾空时间只要能满足摆动腿做下压后刨的动作就可以。支撑步长实际上是运动员获得水平加速度的做功距离,为了获得尽可能长的做功距离,技术上应要求送髋和减小蹬地角(这就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7.
"腾空外摆腿720°接马步"是武术竞赛中自选项目里C级难度动作,若能成功完成,将获得0.4的最高分值。许多高水平运动员选择了这一难度动作,但要成功完成,并非易事。腾空外摆腿720°接马步动作中的"起跳"是技术关键。运用"运动录像解析法"对2012年山西省青少年武术比赛中获得男子南拳前四名运动员的腾空外摆腿720°接马步中的"起跳技术"动作进行解析,探讨"腾空外摆腿720°接马步"起跳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垂直速度小,下肢蹬伸爆发力不足,肩髋关节扭转幅度不充分,是造成该项难度动作完不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试竞技健美操一级运动员完成C组跳与跃中的科萨克跳、屈体分腿跳、剪式变身跳,分析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主要发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变化。方法采用无线表面肌电仪对16名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3个难度分别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左右腿主要发力的8块肌肉(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的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科萨克跳在起跳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右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和左腿的股直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腓肠肌和右腿股直肌;(2)屈体分腿跳起跳阶段贡献率较大的是右腿的股直肌和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直肌;(3)剪式变身跳起跳阶段无右腿的肌电图变化,贡献率最高的是左腿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是右腿股直肌和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最高的是右腿股直肌。腾空和落地阶段中,右腿肌肉贡献率比左侧同一肌肉贡献率相对较高。结论在完成科萨克跳和屈体分腿跳难度动作起跳阶段时,要求运动员股直肌和腓肠肌有较高的爆发力,腾空和落地阶段中,科萨克跳需要加强左腿肌肉力量;屈体分腿跳在训练中要注意运动员左右腿发力相同,以保证左右腿空中姿态的平衡;在完成剪式变身跳时,主要发力部位从左腿(起跳腿)过渡到右腿(前伸腿)。在训练中要加强主要发力肌肉力量训练,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主要发力肌肉与其他肌肉协调配合发力,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动作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跳马运动员完成的女子跳马冢原直体后空翻转体720°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重点分析了踏跳、推手和第二腾空等关键技术阶段.踏跳阶段要快速有力,蹬离角小于90°;快速撑马,在侧倒立部位推离马,推离角在90°以内;推手后立即转体,转体动力是头、肩带动两臂向胸腹前屈抱,转体速度是完成该动作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观察法等,对伦敦奥运会男子跳马决赛运动员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子跳马动作类型选择集中于前手翻类和侧手翻转体90°类;决赛两跳动作难度D分均达到7.00分;动作加难的重点在第二腾空阶段;动作难度与动作质量是制约跳马运动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眭禄和张业琳子团身前空翻转体180度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相关运动学数据。以研究平衡木团身前空翻转体180度动作的运动学特征,为平衡木运动员练习团身前空翻转体180度动作提供技术参考。结果显示:在腾空阶段,眭禄的转体速度稍慢;眭禄落木缓冲技术更好,但稳定性需进一步提高。结论:在腾空阶段,眭禄应加快转体速度;在落木阶段,眭禄应提高落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技术动作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宁宁  高俊 《冰雪运动》2009,31(6):29-34
通过对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比赛中运动员技术动作分析后发现,空翻与转体是整套动作的难度核心。为更好地了解空翻与转体动作的特性,主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理论和现场观察、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空翻和转体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人体的转动轴、翻转的时空特征、翻转的角速度变化、人体转动惯量以及运动员身体形态、腾空姿态等因素均对空翻与转体动作产生影响。为此建议运动员提高翻转时对高度、速率和角度的控制,不断提高技术难度。  相似文献   

13.
运用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8奥运北京世界武术套路比赛中男、女长拳运动员在动作质量、练水平和难度方面得、失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动作质量方面,男子运动员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助跑起跳过程中,没能够通过踏跳制动迅速地将水平力转化为向上的力,进而影响了落地动作的稳定;女子运动员的失分除与男子运动员有着相同的原因之外,还在于女子运动员腰腹力量的不足或腾空时上体过于前倾而造成的.在演练水平方面,男、女运动员得分的高低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对长拳技法的领悟能力及表现力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在难度方面,男子运动员失分的原因在于动作难度后接连接难度时,脚部出现位移、跳动或上体晃动,导致连接难度分未被确认,还因腾空转体落地时的角度不够而导致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均未被确认;女子运动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难度腾空转体落地时角度不够而导致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均未被确认.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及录像解析法研究了我国世界跳马冠军陆斌完成的男子跳马高难度前沿动作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900°的运动学规律,分析了他完成踏跳、推手和第二腾空等几个最关键的技术环节的特点.提出的技术参数可以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动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竞走比赛过程中竞走运动员的技术是否犯规,按田径竞赛规则规定有两条,概括地说,一是“腾空”(两脚同时离开地面变成直腿跑),二是“曲腿”(支撑腿膝关节没有伸直)。在竞走比赛中,裁判员判处竞走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犯规时,往往又是在哪个问题上产生分歧呢?从我区过去的竞走裁判工作实践中来看,主要是判处竞走运动员在“腾空”技术动作犯规这个与跑的根本区别的问题上,最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多年来,在我  相似文献   

16.
<正> 支撑跳跃是体操教材的重要内容,其动作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分腿腾越还是屈腿腾越,第二腾空的挺身动作大多数学生都做不出来。笔者经多年教学实践发现,造成大多数学生第二腾空无挺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推手后两腿制动不好,多数学生对何时和如何制动腿技术模糊不清,也体会不到。而第二腾空的挺身动作是依赖推手后制动腿并后摆所形成的,这是一个完整的技术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原第二腾空挺身动作的诱导性练习——挺身跳,做了改革。原挺身跳练习的方法是,由直立开始,向上跳起,同时两臂上摆,两腿后摆,挺身至落地,落地时届膝缓冲(见图1)。  相似文献   

17.
赵雪原  燕鹏 《新体育》2023,(12):23-2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舞蹈啦啦操中立转接反身横跨跳的动作技术与训练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总结如下:(1)立转接反身横跨跳这一难度动作共有三个部分动作组成,分别是转体部分、衔接部分和跳跃部分。(2)转体部分的技术要点在头部、躯干以及足部上;衔接部分的技术要点在面向、落脚和手臂上;跳跃部分的技术要点在蹬摆腿和身体姿态上。(3)依据动作的技术要点,运动员可以进行力量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与协调性训练。  相似文献   

18.
应用摄像电脑分析技术等研究手段,依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划分腾空摆莲540度接雀地龙的技术动作环节,确定针对性训练监测指标,及时诊断技术动作,实施助力辅助练习和模拟比赛负荷强度训练。结果显示,运动员大幅增加了腾空转体度数并建立了理想的技术动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我最近和一位同行——舞蹈教师交谈所得到的启发。她谈起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训练中正式安排象并步跳接单腿前摆转体、单足趾尖旋转、趾尖旋转两周等等难度动作时,对这些舞蹈的基本功——步法和技巧的训练,体操运动员们不感兴趣.他们对蹲、起、并步跳、弹簧步的练习感到厌烦,而且认为把训练时间花在这些练习上都是不必要的.这些运动员的观点,似乎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是为了提高平常已经掌握了的技术动作,为什么还要花那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做那些无味的练习?这是一个逻辑问题。但是,从舞蹈教师的观点看,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去掌握高难度的动作。在一般体操比赛中,我们见到严重屈腿的现象,而且做并步跳时屈度更明显.在表演以屈腿单脚趾尖旋转的动作时,你可看到运动员由于弯屈不充分而影响了下一个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类跳马动作,揭示这类跳马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方法:对程菲和洪淑贞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180"(简称"R180"),以及程菲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程菲跳")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对三组跳马动作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主要关节的位移、关节角度、身体翻转角速度等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动作踏板时重心水平速度基本相同,踏板及推手阶段关键位置的关节角度相近,但"程菲跳"推离马重心垂直速度和第二腾空时间明显高于"R180",第二腾空转体角速度略大于"R180"的3倍,而翻腾角速度略小.结论: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类跳马动作触马前的技术动作基本相同,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需要更高的推离马垂直速度和更快的第二腾空转体角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