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代校长职业化根植于学校教育实践这是一个人类知识量每五年翻一番、网络信息量每15~18个月翻一番的时代,这是一个多元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绝对权威不再存在。所以,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来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
吴金瑜 《上海教育》2007,(3A):29-29
现代校长职业化根植于学校教育实践 这是一个人类知识量每五年翻一番、网络信息量每15~18个月翻一番的时代,这是一个多元化冲突和融合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绝对权威不再存在。所以,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来实现教育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能否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主要依靠学校的教育。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由其本身内部需要,加上社会的发展要求两方面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自学是指人吸收、接纳事物的能力;也指一种状态,即在没有接受指导和教育的情况下掌握某种技能。一个人在校学习的知识只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极少一部分,因此学校的教育如果只给学生灌输现成知识,那么,学生将无法适应新知识迅速增长的经济时代的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说过:“在像居里 夫人这样一位崇高的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爱因斯坦的话对于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确实,学校教育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校教育要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形成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人”的重任,那么,学校教育就要目中有“人”,以“人”为本,锻造“灵魂”。真正意义的对于“人”的教育是无处不在的,细微处往往更能见教育精神。但是,学校教育根据实际需要总是细分为具体的学科教育,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由农业经济为主的时代,跃入工业经济时代最辉煌的巅峰,并开始迈进知识经济时代的大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的第一要素,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是社会最活跃的人。知识经济的基础首先在于知识的传播系统,因此,首先要抓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很自然地进入社会活动的舞台,这样就必然把学校教育提高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面对一个高科技、高节奏、高风险、高竞争和高压力的21世纪,教育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终身教育,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学习将成为人的终身需要.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之路,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创新,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人最早是从家庭开始接受教育,后来再从学校接受更加系统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受教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模式,这两者应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家长虽然重视学校的教育,甚至把学校的教育功能和教师的培育作用放大到极限,但对其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与教师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终身教育,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的自身发避孕药的要求,学习将成为人的终身需要,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之路,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创新,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终身教育,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学习将成为人的终身需要。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之路,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创新,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静 《现代语文》2010,(8):58-5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重新理解教育,重新发现教师,重新认识学校。教育是对人的开发,是对人的唤醒,是对人的陶冶,是对人的养成,是对人的激励。21世纪是学习化的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是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视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便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新时代。新的时代呼着学校教育必须以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基于时代的责任感,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我校积极以教育科研课题实验为载体,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知识变迁与制度调适:现代学制的知识学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制度的创新不是对现有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一项立足于知识学规律,以文化、传统、伦理重建为使命的系统工程。知识的量变和分化、知识性质和媒介的演进、知识增长方式的变动等,都将波及一个时代学校教育制度诸环节及其构架。建立知识化取向的学校教育制度,促进学校教育制度向学校学习制度转型,是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变革的总体图景。  相似文献   

14.
<正>文学教育是一个跨越时代的文化现象。文学教育初始,就确立了培育人精神品性的目标,对文学教育的认识,尽管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而最根本的东西并不会有多少改变,这就是文学教育的人本目标。在社会转型和多元化价值时代,学校道德教育既要立足于人类社会的基础文明,传承人类社会的道德知识和信念,更要引导学生真实地、负责任地活在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信息与网络的时代.网络已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始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在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1)信息载体多样化;(2)信息源的种类增多;(3)信息量激增;(4)提供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5)知识老化周期缩短;(6)职业更迭频繁.这些特征表明一个人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他的要求.据统计,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中,属于科学史上继承性的知识只占10%,现代科学知识则占90%.  相似文献   

16.
关于深化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课程体系改革要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教育目标经历了一个从单纯追求传授知识,到强调能力培养,发展到今天的重视素质教育阶段。21世纪将是一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传统教育重视知识传授,而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素质教育反映到课程上,就是学校首先要...  相似文献   

17.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漫长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过程。学校教育作为影响因素之一,其作用尤其明显。这不仅是因为学校教育能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关于人的发展历史和人自身的知识,从而为人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识别各种不同的种族及其生活方式特征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更是因为学校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交流的过程,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扩展人际交往的机会。幼儿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奠基作用不容忽视。幼儿处于“自我中心”状态,不仅在对宇宙态度中显现出来,并且会延伸到他所面对的社会领域中。这…  相似文献   

18.
吴金瑜 《上海教育》2006,(7A):48-48
自从学校产生以来,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就是学校的基本关系。但不同的时代,这种关系并不相同。 在工业化时代,教育以知识传授为其基本任务。曾在19世纪中叶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查理斯认为:学校是教师的集合体,是知识的仓库。所以,在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教育时代,校长是管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组织教师有序地将知识从知识的仓库(书本和教师大脑)输送到学生的大脑中。  相似文献   

19.
对终身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无论是刚刚迈入社会的学生还是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磨练了许久的人,都有了这样一个共识:当今中国经济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竞争,正是知识更新速度大飞跃的时代,如果仅仅依靠在学校期间的知识积累,就根本没有办法立足于当今社会,更无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每个人必须时常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也就是说,持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存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而一次性教育终身受用的观点在当今的时代已经被证实是不可行的了.我国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现状更是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终身教育正在挑战传统教育,持续教育正在代替一次性教育.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是教育(?)的方向。新时期小学教育如何从时代的适应性、社会的需要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可能性着眼,从基础教育抓起,提倡和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能、强壮体质、健全心理,逐步培养起对学习、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成为学校、社会、时代的主人,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参与教学法”就是在吸收了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