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两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明卓 《中国钓鱼》2007,(10):90-90
我看过今年7月的《中国钓鱼》以后,觉得里边有两篇文章写得挺好,一篇是湖南湘潭钓友写的《拒小鱼于钩门之外》,另一篇是陕西韩城钓友写的《请您手下留情》,内容写的  相似文献   

2.
李钦业 《收藏》2011,(10):106-107
钱钟书先生(1910~1998年)是世所敬仰的大学者,我珍藏着六封他的手札,其中三封是毛笔写的,三封是用钢笔写的。 钱先生给我的第一封手札是回答我关于他生平资料的问题。那是在1986年下半年,我在四川大学进修中国现代文学,当时我天天读先生的著作,我那时已经买了他的《管锥编》《宋诗选注》《谈艺录》《七缀集》《围城》《人兽鬼》等著作。我想写一篇关于钱钟书小说创作的论文,  相似文献   

3.
拜见文怀沙     
《收藏界》2007,(8)
2007年端阳节的第二天,我住北京拜见了98岁的活神仙、国学泰斗文怀沙。没有见文老之前,我就受《收藏界》杂志社高社长之托为他写过三篇文章。第一篇《天地尽头一仙翁》,这是一篇介绍文老的文章,和照片一起登在《收藏界》封二上。因为写这篇文章我开始认识这位文学大帅,楚辞专家,风流才子。网上搜索一下,铺天盖地的文怀沙,但是大都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4.
春晚后翻看报刊评沦,第一篇看到的文章就让我叫了起来:整个晚会部写了,不光没提魔术一个字,还把杂技的《冰与火》写成是“舞蹈《冰与火》”了.这是什么眼神哪,太没有杂技“意以”了吧.魔术就不说了,《冰与火》说实活还真没有多少舞蹈元素,就是由一系列离难技巧组成的对手节目,特别朴实,难道就吲为演员漂亮,就“舞蹈”了?  相似文献   

5.
当我提笔要写这篇序言时,感觉笔重千斤,有很负重的压力。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为别人的著作写序,觉得难以胜任。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集邮大家郭润康先生出版《集邮传真》专著时,曾要求我为其专著写序。我虽受宠若惊,但  相似文献   

6.
马建华 《钓鱼》2007,(9S):16-19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了本人一篇《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的文章,文章针对山东衣善新钓友的大作《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当时我没准备再写下文,因为我的观点谈的已经很清楚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再者我对反复争论一个话题有些顾虑,争鸣性的文章如果措辞不当有时候会伤害了钓友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易剑东 《新体育》2010,(1):79-79
上月,我写了一篇题为《体育产业何时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博文,不料引来了一篇措辞尖刻的评论,这位网友激动地质疑:体育关国家战略鸟事?  相似文献   

8.
徐康  饰华 《当代体育》2015,(7):32-33
蜚声中国画坛的著名画家戴卫,家居成都,与我同年同月生,且有三十多年的友谊。前不久我还应邀参加了他的七十华诞庆典。早在1988年,我就写过一篇报告文学《一个"为人作嫁"者的追求》,记叙他早年从事装帧设计的成就。1990年前后,我又为戴卫名画《钟声》和《李逵探母》写过配画诗,发表在当时的《星星》诗刊。我退休迁居眉山后,戴卫曾于201 3年7月造访未遇,便托眉山市文化馆馆长为我捎来一幅行书字帖。展开一看,书写的是杜甫名作《江南逢李龟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标题原意为:《歇夏与猫冬,不翻了》。写过《随便翻翻》,接着写《又随便翻翻》、《再随便翻翻》,还来一篇《随便又翻翻》,老北京话说:“有完没完哪?”太随便,太过分了吧?掐指一算,按照《上海集邮》的发稿周期。我初夏写出的札记,由于累积过多,大概可刊登到隆冬了。邮市开始“歇夏”,我的存稿将进入“猫冬”。看来,该休息休息了。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上海集邮》在《编辑寄语》里透露的第4期的作文命题是“文学”。按理,我应该写一篇介绍海外发行的文学家或文学名著邮票,但我想换一个思路,不写邮票上的文学,而写集邮者的文学修养与邮票鉴赏之间的关系。集邮者的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邮票鉴赏的水平,而邮票鉴赏又可以反过来促进集邮者的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11.
编余琐记     
我对鲁迅著作情有独钟,十余年前,为写一篇题为《<狂人日记>创作艺术新探》的论文,反复读了他的《<呐喊>自序》和《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等文章,文中记载着他创作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狂人日记》的成因。我尤为《新青年》的两位编者陈独秀、钱玄同的“诱逼”功夫所折服,只因他们为中国文坛“诱逼”出这位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鼻祖、大文豪鲁迅来,其功可谓大矣。这则文坛佳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相似文献   

12.
我一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度国人的,这句话我说了无数 遍,即使在这个比较庄重和严肃的地方,但是这个世界就是有这 么多气人的事,没办法。 很遗憾去年我那篇《一招姚明,一朝要命》没起到什么作用, 真的很遗憾,我絮絮叨叨的说辞因为我遗憾到想骂娘。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13.
拍案惊棋     
关于对《棋艺》改版后的看法和建议。 总的来看,改版后《棋艺》必将提高《棋艺》在棋迷心中的地位和吸引力,能满足不同层次棋迷的需要。从第10期文章质量来看,有几篇值得一读。例如谢锐写的两篇就是有份量和质量的文章。至于中插彩页,我认为贵刊老是登那些老面孔的围棋高手没多大意思,棋迷们都看腻了,再说他们的长相不过如此。希望贵刊能否尝试一下,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征集靓丽的女棋手或女棋迷的彩照,奉献给棋迷们。这不但能够提高贵刊的销售量,而且对推动围棋事业的发展也大有益处。建议贵刊一是举办一次全国范围性的女子围棋选…  相似文献   

14.
早就想写一写佩尔森,但我的同事王可写的一篇《好人佩尔森》,把老佩的友善、随和、亲切写得淋漓尽致,让我每每提笔,总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的感觉。索性不提这些令人钦佩的优秀品质。只聊聊他的近况趣闻。  相似文献   

15.
在千禧之年到来之际,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我的文集《四十春秋》及在我近年来所写的有关共和国领导人垂钓的文章中选出九篇集成的《万伯翱钓鱼文章精选》即将出版。国画大家范曾特为我的两书写了七言绝句祝贺,我兴奋不已,趁夜色去范府迎取墨宝。  相似文献   

16.
去年,我曾写过《太平洋97世界邮展的筹备》(美国航讯24)。现在,这个邮展早已落幕。美国的邮报邮刊对这次邮展好评如潮。我也觉得有不少东西值得写下来,介绍给国内的集邮者,于是便有了这篇侧记。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上海集邮》在《编辑寄语》里透露的第4期的作命题是“学”。按理,我应该写一篇介绍海外发行的学家或学名邮票,但我想换一个思路,不写邮票上的学,而写集邮的学修养与邮票鉴赏之间的关系。集邮的学修养有助于提高邮票鉴赏的水平,而邮票鉴赏又可以反过来促进集邮的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18.
KOBE BRYANT     
《当代体育》2010,(11):16-17
亲爱的小包: 我是一个球迷,我还是第一次向一个体育杂志投稿;见笑了。 以前也买过很多《当代》;我很喜欢《当代》和球迷的互动环节,感觉很亲切…… 上次在四月份下那刊看到了《黑曼巴史诗》;我顿时惊呆了,那篇写得实在是很好。第一次感觉有人懂KOBE懂得这么深,感觉看到了知己,我不知道作者是谁,我真想和他交个朋友…… 那之后,一直有向《当代》投稿的想法,直到近来学校放假才有这个机会。那么。这次我带来的也是一篇关于KOBE的文章,希望小包能够看看和修改。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因写《围城》声名大震。随着影视的演播,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围城》热,这是多年来不曾有的文化现象。于是谈《围城》的文章,连篇累牍,铺天盖地而来。读之,深受启发。现不揣浅陋,谈谈《围城》中的方鸿渐和四个女人。钱钟书先生在《围城》序中这样写道:“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隐的机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语气中充满了他独有的居高临下的看透一切的调侃,这种调侃…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编辑部约我写一篇关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文章。这是一个既不好说,更不好做的问题。但是,可以想,我就经常想,不过仅仅是断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