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然而,长期以来,为什么有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以往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淡薄了知识的来源与应用。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包括许多的日常概念和生活经验,而对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到困难、乏味。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把...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知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材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选用学生周围生活的实例作为数学内容;然而现行教材是全国统一的教材,可能照顾到各个地域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把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那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数学教师应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它们成为一对数学课堂中的“伴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5.
姜锡春 《今日教育》2007,(4S):46-4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恰当的教学情境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句话谁都不陌生,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能够得到重视,而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得不到充分的关注。实际上,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仍是那些具体的、鲜活的,他们耳闻目睹的、有所体验的生活现实。生活经验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宝贵资源。农村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数学学习活动,让数学更贴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的第一个主题“辨认方向”这一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是一幅街区地图,地图…  相似文献   

7.
徐新 《云南教育》2003,(10):27-2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以生活为基础,让数学与生活对接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在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合的数学问题来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实验和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与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刘霞 《甘肃教育》2008,(7):49-49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使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吴庆殷 《广西教育》2004,(7A):56-5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把教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三者联系起来,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数学与生活     
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一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说明数学与这个世界、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数学新课标也给我们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兴趣多少年来,由于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用之于生活,因此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机械等联系在一起,显得枯燥,缺乏主动,让学生们感到数学是那么的高深莫测,从而讨厌学数学。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特别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务必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活的数学情境…….”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6.
王波 《教学与管理》2009,(11):125-126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基础.联系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要把课堂教学“生活化”,数学问题“情境化”,  相似文献   

17.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怎样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在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联系生活实际,创没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动机《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教学,学习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了探索。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  相似文献   

20.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新课标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小学数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