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师在关注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同时,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通过音乐文化教育以期实现学生在真正生活世界中人格的完善,精神的丰富。那么,在我们努力构建学生新的知识观给能力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的时候,在师生对话的教育模式下,有一样具有重要精神价值的东西是不能被忽视的,即学生音乐态度、音乐情感与音乐价值观的塑造。笔者以为,在课程的深层模式下将这三者加以关注,是实现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文化教育是中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教育的终极意义与培养目标而言,建构学生性情的真、品格的善、气质的美是音乐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厚植红色基因的重要课程。文章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题材选文编排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策略,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推进“红色经典”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19):3-4
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措施。在构建和实施中医药文化课程过程中,不少学校缺少教育资源,也存在如何在课程中融入科学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本文以广州市流溪中学为弘扬中医药文化而实施的系列课程为例,探讨借助地方资源构建和实施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实践路径与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学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以探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文化素养,进一步指出美术文化教育对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已取得成效。多元文化的观点在人文学科已被普遍接受,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高职院校中尝试开设多元音乐文化相关课程,以音乐为媒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江阴市澄西中学坚持立德树人,传承革命老校的红色基因,构建并完善以“弘毅”校训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建设校园红色场域,推进红色课程实施,创设红色教育协同平台,构建“弘毅”品格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具有“弘毅”品格的新时代奋斗者。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了解并学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个文化现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所有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中小学生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认识理解流于表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把握不够深入的问题。音乐作为培养艺术修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显著优势。文章分析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期能够在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通过审美教育陶冶人的心灵与感情,培养学生没有“人我之见”和“损人之念”的人格。音乐是美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陶冶情操、寄托情感、愉悦身心的功能。学校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音乐素养的重要阵地,钢琴课程则是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艺术鉴赏能力,实现个人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文章简要分析了高等院校钢琴教育课程中渗透音乐素养的积极作用,在探究了高等院校钢琴教育课程教育教学中现存问题的同时,指出了在钢琴教育课程中渗透音乐素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孟思杨 《辽宁教育》2023,(23):57-59
红色文化属于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的内容范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红色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红色文化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心中根植红色基因,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问题设计环节、文本延伸环节和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体悟红色文化的内涵,激励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我党我军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留给后人的宝贵资源,具有先进性、丰富性、生动性、参与性四大特点,具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三大教育功能。文章阐述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五大途径,即制定红色文化教育发展规划、开发红色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建设红色文化教育网站、整合区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学校要想切实做好红色文化教育,就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将其贯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实现教育内容课程化;构建红色文化教育机制,促进课程实施规范化;多渠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等。唯有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才能探索出红色文化教育实施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教师博览》2019,(9):7-9
中学思政课程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淀人文素养、塑造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地方优秀文化是思政课程理论教学的资源补充,也是增强地域身份认同的重要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地域身份认同,是中学思政课程的重要任务。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程教学中,推进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学理念的提升,对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推进与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音乐教育是育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路径开展研究,能够提升音乐教育的质量。文章运用理论思辨法和经验总结法,从高校音乐教育的视角分析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特点及其价值,指出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主题音乐作品、革命历史背景、实体资源;将其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中,可以创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质的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策略方面,要注重选择经典的红色音乐作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将音乐教育与文化教育相融合,同时可以创设基于红色音乐文化的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4.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教学手段。在当今这个多种文化共同发展的社会当中,必须重视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之中的影响,并尽量减小引入多元文化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冲击。本文通过介绍了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并举例了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引入多元文化对提升学生眼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上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度推进,在高校开放大学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能够发挥红色文化多元育人功能,积极引入带有地方特色的一些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拓展高校思政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兴趣,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现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特色文化可可托海精神为例,探索有效把握可可托海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可可托海精神的价值认同,并通过多元渗透、持续引领、有效实践等教育原则为学生搭建红色文化多元学习平台,发挥教师引领作用,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空间,进而在开放大学思政教学中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这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完善学生的性格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要靠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生的音乐课堂中,"非遗文化"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还能起到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以石家庄市第44中学为例,将河北梆子的戏曲教学有效引入中学的音乐课、校园活动中,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如此既能使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学习家乡戏曲、传承家乡文化的理念深入内心,又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生的音乐课堂中,"非遗文化"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还能起到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以石家庄市第44中学为例,将河北梆子的戏曲教学有效引入中学的音乐课、校园活动中,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如此既能使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学习家乡戏曲、传承家乡文化的理念深入内心,又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构建大思政格局成为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渗透思政元素,以此提高学生的政治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以及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能力与品格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中学音乐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总结大思政背景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整体育人价值,并由此提出大思政背景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整体育人的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 课程,其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身为高中 生,不仅需要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还需要接受国学文化教育, 形成良好的国学文化素养,以便于学生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文化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希望 可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