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习外语必须依赖图式或构建新的图式。与外语学习有关的图式主要有四种:场景图式、程序图式、关系图式和语言结构图式。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图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和内化语言结构。本文还结合实例,论述了如何在背诵练习中运用图式理论。  相似文献   

2.
学者们过去常常利用意象图式研究语义和句法。文章分析了大量的旅游景点语篇段落,并抽象出一组段落建构模式。发现这些模式与基本的意象图式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意象图式是段落扩展的主要逻辑理据。在段落教学中,建议加强模式教学,变抽象为具体;结合人类的经验,加强意象图式知识的导入,避免机械地模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知角度,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和隐喻扩展理论对through作介词使用时的语义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介词的基本空间义向抽象义拓展延伸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其对多义词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角度考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其源域和目标域都是人类所体验到的感觉。文章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而提出一个具体的意象图式——动觉感官图式,旨在探讨通感隐喻的认知模式,并为研究通感隐喻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义学认为空间方位的认知是人类认知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类基本的意象图式是一种先于概念和语言的抽象结构。论文分析方位词DOWN的意象图式及其在语义拓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通过意象图式的隐喻映射,DOWN的各义项从空间域向其它抽象域拓展和延伸,形成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after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after延伸出三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after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了意象图式理论在语言各个层面的作用。建立于人的切身经验之上的意象图式,在词汇义从具体到抽象的延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词汇教学上,能够有效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在句法中,意象图式是语言中的各种独特构式形成的基础,是人切生体验的场景在句子结构中的投射,对意象图式的有效把握,有助于老师分析和解释所谓特殊的句式的意义;篇章上,意象图式从宏观上构成了文本的底层结构,对意象图式的有效把握,有助于我们捕捉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8.
意象图式理论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支柱理论之一,它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意象图式的理论分析,结合其在大学英语网络课堂中的应用,揭示了意象图式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对学生认知提升的刺激作用。这将有助于启发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意象图式更好地习得知识。  相似文献   

9.
用意象图式理论探讨现代汉语原因宾语句的语义结构关系,研究表明:原因宾语句的行为意象特征是消除障碍、趋利避害,行为的主动性与原因宾语的有益性成正比关系,原因宾语句的语义结构与萨伊德第二种障碍图式的几种情形恰好一致。  相似文献   

10.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运用英汉语中"狮子和老虎"的相关语义拓展语料,对其图式映射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广告翻译中经常出现语义失误的三种形式。语义失误与译者对语境的把握紧密相连,并受到译者的心理图式和语言的文化意象影响。广告翻译过程中,语义失误不可避免,但译者要尽可能地多研究源发语文本的的背景资料及两种文化差异,以减少语义失误。  相似文献   

12.
任婧 《海外英语》2013,(8X):238-241
小品词up和down作为一组空间方位词,是人们了解其他认知域的基础,它们通过隐喻机制可以映射到数量域、社会地位、时间、情绪等抽象概念。意象图式是隐喻产生的基础,方位性隐喻又称为空间隐喻正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从具体的空间概念隐射到抽象的非空间概念,从而扩展了up和down的认知语义。通过分析它们基于意象图式理论的基本语义在隐喻机制下的延伸,本体和喻体外延内涵传承是实现隐喻的基本方式,说明了意象图式和隐喻对小品词词义拓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分析介词的“基本意象图示”以及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意义结构。通过应用意象图式原理来研究大量into相关的实例,发现在空间域里,介词的空间意义得以广泛延伸。通过对基本意象图式的扩展,可以实现介词into的空间域一时间域和空间域一抽象域转换,由此延伸出大量隐喻意义。以此为基础,导出以into为例的介词空间域一时间域及空间域一抽象域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而利用此理论分析诗歌仍有很大的空间。《安娜贝尔·李》与《江城子》都是追思亡妻的诗歌,对这两首诗从意象图式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为解读诗歌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角度看介词into的基本意象图式及其语义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分析介词的"基本意象图示,,以及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意义结构.通过应用意象图式原理来研究大量into相关的实例,发现在空间域里,介词的空间意义得以广泛延伸.通过对基本意象图式的扩展,可以实现介词into的空间域-时间域和空间域一抽象域转换,由此延伸出大量隐喻意义.以此为基础,导出以into为例的介词空间域-时间域及空间域-抽象域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宵 《文教资料》2020,(8):7-8,22
意象图式是一种认知语言学范畴下的理论体系。陆俭明曾提出构式是从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到表达层面的分析假设,并指出构式的单义性,却未阐明原因。本文以V+Back构式和五字格构式"X也Y"为例,指出汉语和英语的构式皆具有单义性,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构式的内部投射,即定项至不定项的语义投射和定项部分的中心意象域至周边域的认知投射。另一方面汉语和英语的构式形式截然不同,语义却相对固定,背后的动因为人类认知域意象图式的共有。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at的基本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从基本空间语义看,介词at延伸出四种表示空间关系的深层语义。同时,通过空间隐喻,该词还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深入分析介词at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可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唐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擅长借物抒情。意象图式作为隐喻认知的基础,将其引入唐诗翻译研究能为唐诗英译开辟新的视角。本文将以唐诗《芙蓉楼送辛渐》的两个译本为例,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对译文进行分析,探索其意象认知与图式建构,以进一步利用意象图式进行唐诗英译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肖明齐  陈丽 《海外英语》2014,(16):265-266,274
英汉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对于解析各自所在的语言系统有着积极牵引作用。该文拟从意象图式的力图式角度,将英汉情态动词中的一对典型情态动词CAN和"能"作为对象,分析其根意义和认识意义并加以对比,拟进一步揭示人类认知与情态动词语义习得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沈佳佳  张琦 《考试周刊》2014,(31):21-23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利用此理论分析中国古诗的英译文,可以进一步提升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选取古诗《静夜思》的不同译文为研究对象,从意象图式是语域的一种,静态与动态本质,以及意象图式的转变三方面,解析《静夜思》及其英译文的意象美,为中国古诗的翻译和欣赏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