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明书院落成后,毛科延请被谪贬龙场驿的王阳明至书院讲学。这是王阳明在贵阳讲学的开端。席书任职贵州后,继续礼聘王阳明至书院讲学。在延请王阳明来贵讲学过程中,席书与王阳明通过书信互动,而相识相知。在聆听王阳明讲学后,席书的道德学问有了巨大转变,不仅在学术上深受阳明心学影响,而且政治上积极向朝廷举荐阳明担任要职。在此期间,席书与王阳明结成了知己和道友,成为阳明心学发展史上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2.
补白     
朱敏 《学习之友》2014,(4):16-16
【不必等】等我有时间了,就能运动了;等我赚够钱了,就能孝敬父母了;等我有空了,就能陪你了;等我发达了,就能行善了。等我们有钱了,健康已没了;等我们赚够钱了,父母已等不及了;等我们真有空了,爱人已经离开了;等到发达了,心态也已变了。健身、孝老、陪伴、行善,任何时候都可以!  相似文献   

3.
鲁迅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构思精巧,叙写真实,情感浓郁。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生动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热心、朴实、善良的性格特征。作者运用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突出了人物形象,丰富了作品内容。文章具有细节、情感、对比等多样化艺术美。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文献收集、研读与整理等问题作一论述。首先总结了通过按图索骥、运用相关数据库等收集文献的方法,接着探讨了文献研读的顺序、研读笔记的记录要点及Mindjet等工具的研读辅助作用,分析比对了Endnot、Notefirst等常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通过文献挖掘研究创新点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应用型本科运动控制课程,分析了学生情况、课程特点、师资条件、硬件设备、课程实施、教学资源等现状,提出了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介绍了理论课、实践课教材和其他超文本资源等立体化资源建设;阐述了项目教学、因材施教、因时施教、空间拓展等立体化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具体分析了鲁迅旧体诗的深刻、沉郁、峭丽、含蓄、讽刺、精炼等主要风格特点,并论述其意境冷峻、词句峻丽等诗风的形成过程,同时对《偶成》等诗的含意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指导思想、内容、特点、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剖析了素质教育应具体培养学生哪些素质;探讨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全民性、基础性、全面性、时代性、主体性、内化性等特点,对素质教育的评价思想、标准和方法等作了粗线条的构画。  相似文献   

8.
英国开放大学作为世界远程教育的成功典范,在教学模式、资源建设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文章对英国开放大学的总体概况、教学模式、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等方面情况作了介绍;从明确定位、扩大开放、树立品牌、加强建设、完善服务等方面对如何建设开放大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清代通渭书院教育蓬勃发展,先后建立了寿名书院、近圣书院、华川书院、华阳书院等四大书院,为当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化育民风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重点探讨了清代通渭书院设置情况、教育目的、教学制度、经费筹措、教育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内蒙古西部区农村方言中丧葬词表现了这一地区农村的丧葬文化。“烧下炕纸、灵棚”等,反映了人们灵魂不死、求其赐福的观念;“孝服、哭丧棒”等,表现了生者失去死者的哀痛,同时也体现了孝道;“复山、七七”等,表达对死者的怀念之情;“穴葬、小份儿钱”等,表现了重殓厚葬之风。  相似文献   

11.
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与"点铁成金"等创作理论的影响,宋代诗歌注释者赵次公在《杜诗先后解》中从用典之法与体格句法两方面总结了江西诗派之祖杜甫的诗法。用典之法包括对字、语、势、事的分析总结,其中的用事又包括专用、借用、直用、翻用、用其意不在字语中、展用、倒用、抽摘渗合而用、用方言之稳熟、用事之祖孙、暗用、叠用、化用、贴用、承用、用俗语常语等方面。体格句法包括了对诗体、诗格、通义、对仗、倒装、句眼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侗作为朱熹继承道统的最重要老师,在教导朱熹的过程中,以满腹的义理之见和极富魅力的人格感召,传授下一脉相承的理学之源,为朱熹集成理学的伟大事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桥梁作用。同时,他那独特鲜有、澄心默坐的授受方法,还为朱熹及其后学的义理研求,另辟了全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3.
南唐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提出了关于六书理论一些新的见解,他的六书理论对六书的研究有很大贡献,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将以"六书三耦"为主线,兼谈徐锴的六书观和六书次序。  相似文献   

14.
朱熹一生执着于用世,也是儒家积极入世思想主流的反映,但他对于隐逸之人却颇为理解,因其行为保持着对道义的追求,此种心态决定了他对隐逸有着别样的情结。他对弃世绝俗的避世之隐采取了理解但不苟同的态度,而对于因道不合的避人之隐却不仅赞成且力求践行之。朱熹隐逸的情结与行迹对后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和《难蜀父老》被任防的《文章缘起》立为“喻难”体,萧统《文选》将“喻难”文本具录于“檄”类。“喻难”价值在于:作者用文学的手段,饱含浓烈的乡情,在文化史上首次从君权的抵达、贡赋的上输、人力的征调等层次深刻地反映了道路与政治的多维关系;它们是在民主政治习见、而在下行文以官僚为下限对象的专制政治时代仅见的以平民百姓为对象的成功说理文;作者在撮括前代观念基础上,以纵横家为理论底色,以雄主强汉为背景,首次明确地提出了“非常”政治的新鲜命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多重而独特的政治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阐释了《古新星新表》对古代新星、超新星爆发记录资料所做的整理工作的重要学术价值,指出了以《古新星新表》一文为代表的这项工作是在古代天象记录的现代应用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开创了一个古为今用的天文学史研究分支。又以五个研究案例说明了席泽宗如何以“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进行科学史研究。最后评述了席泽宗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对“李约瑟难题”的解读和对康熙科技政策的批评,认为席泽宗不因为学术成果的积累、学术名望的上升和年龄的增长而在学术上趋于保守,体现了一位真正学者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7.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洋溢着多维意蕴的学术精神。学术文化化民易俗是《四书章句集注》促进社会文治与民众心智的基本之功;新的时代经学开新是《四书章句集注》适应时代需求革新经学传统的学术自觉;经学大宗创设典范是《四书章句集注》生发学术示教影响的高卓源泉。朱子开新经学的学术风范及其《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中国学问主体学习的永远楷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利玛窦传记《大西利西泰子传》及其作者张维枢,探讨了下列四个问题:通过张维枢《大西利西泰子传》与艾儒略《大西西泰利先生行迹》的比较,分析张维枢撰写此传的动机及完成的时间;张维枢生平考述,主要介绍了任职经过与政绩,他在晚明政坛上的影响;张维枢与天主教传教士、教徒的交游,主要介绍了他交游的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和中国天主教教徒;张维枢著述情况简介,包括他的文集与零星撰述以及他编辑、刊刻的文献等。  相似文献   

19.
在宋明理学发展中,朱熹较早提出了"心本体"的思想。但由于他理学体系的需要,这一思想没有被最后确定下来。后来,王阳明进一步发展朱熹的心学思想。具体而言,在心、理关系上,王阳明克服了朱熹"心与理为二"的矛盾,把主观和客观融合统一,用先天道德性的内容把心与理沟通,将朱熹的"性即理"引向"心即理",实现了"心与理一";在知行关系上,王阳明在朱熹知行相须互发说和重行说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说;在格物致知上,王阳明否定了朱熹的格物说,而接受了朱熹的致知说,并提出了致良知说。朱熹的心学思想经过王阳明的阐发,从而完成了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朱熹围绕“以意逆志”所作的论说,体现了他对经典理解问题的一些看法:一个理解过程能够实在地形成,主要靠读者“以意逆志”活动所达成的思维性沟通;经典作者(文本)的原初视域在理解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撇置文本本意、强经就我的解读行为无法使理解真正形成;读者“以意逆志”,所获得的意义多为经典作者(文本)的原意,但有时会是新的意义。朱熹的“以意逆志”论,与其相关理论阐述和解经实践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