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为分析和研究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接受和提供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检验提供社会支持和接受社会支持的作用,本研究对体育类、文科、理科大学生男194人、女172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女生提供主观社会支持维度高于男生,并有显著性差异;文科学生提供和接受主观社会支持程度高于理工科学生,但低于体育类学生。结果提示我们,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校应重视通过体育教学途径提高大学生提供社会支持与接受社会支持的程度,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文献及问卷调查,对辽宁省普通高等师范院校99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辽宁省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略高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全国大学一年级学生平均水平并存在着差异,男生落后于女生,乡村落后于城市。本文提出了结合师范院校的特点,构建高师体育教育新体系,通过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2000年6~22岁汉族学生血压、肺活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青少儿心、肺功能现状,利用SPSS程序,对2000年6~22岁学生血压和肺活量进行统计分析,并与1995年体质调研相关资料对比。结果发现:城市学生血压高于乡村学生;城乡男生均高于女生;城乡学生血压从10岁开始明显随年龄增高而上升。肺活量指数:城乡男生高于女生;乡村男生高于城市男生;男生肺活量指数突增年龄为14岁,女生为19岁。2000年13~18岁学生血压高于1995年同龄学生;13~22岁城市学生肺活量指数也高于1995年。结果提示:青春期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健康、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时刻,开展学生体育卫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2004年山东省大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四所试点高校03级6 682名大学生进行新《标准》实施后的体质监测,并将其测试、评价及分析结果与全国同年龄大学生比较.结果表明:山东省大学生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都明显高于全国同龄大学生(P<0.01),但身体机能与力量素质却明显低于全国同龄大学生(P<0.01),而柔韧素质却高于全国同龄大学生;女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高于男生,而不及格率低于男生,并且女生的测试平均总分也略高于男生,表明山东省女大学生体质状况好于男生;总成绩与身体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之间呈高度相关,而与身体形态指标无显著性相关(女生体重除外).建议主要通过体育教学的干预,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提供有益的手段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部中小城乡中学生不同群体(男生与女生,初中生与高中生,普通中学学生与重点中学学生。城市与农村中学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男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女生;普通中学高于重点中学、初中高于高中;城市与农村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运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辽宁省12个市,14所师范院校,1405名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中度以上心理障碍者为11.46%;SCL-90中9项因子中有8项因子分均值高于全国常模;男生敌对因子分均值高于女生,抑郁因子分均值低于女生;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均值城市学生低于乡村学生。本文分析了造成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心理健康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南大学的11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和126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信程度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程度作用和总体自信水平上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对男性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深刻,体育专业男生在体育运动、学业表现、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相互作用和自信总分上均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育专业女生在体育运动方面自信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在自信的其他维度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调查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方法:运用SCL-90量表对体育类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躯体化、强迫、敌对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躯体化、焦虑、恐怖、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与非体育类大学生相比,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强迫、敌对因子得分较高,而躯体化、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较低.结论: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非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存在积极影响的同时,还可能存在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体育类大学生与理工类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及心理健康水平 ,对 2 33名体育类大学生和 2 40名理工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试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研究对象的男性比女性社会支持程度略高 ,但没显著性差异 ;研究对象社会支持程度与参考常摸基本一致 ;然而体育大学生比理工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高 ,男性三项、女性两项中有显著性差异存在 ;体育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比参考常摸略高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 ,体育有利于增进社会支持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大学生体育态度、兴趣和动机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省普通高等院校中,抽取9所高校中的103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态度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男生的态度明显比女生更积极;辽宁省大学生对体育劳务消费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女生的态度明显比男生更积极;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态度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积极。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其中篮球、羽毛球、足球、游泳、乒乓球、跑步是大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内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最主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体育院校491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不是非常严重但不容乐观;城乡生源的差异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影响不大;男生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特别是行为不当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情绪低落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郑城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44-145
因材施教是教育中不能忽视的教育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其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相对于普通院校,往往更加贴近社会与实际工作,符合社会要求的教学才能够支撑高职院校学生紧跟社会的发展,就高等职业学校针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职业体能的培养,能够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职业素养与适应能力。本文就从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职业体能的概念及重要性探讨如何在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们的职业体能。  相似文献   

13.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在锻炼自我认同、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或调节效应。采用被试自我报告形式收集数据,考察两个理论假设:1)锻炼自我认同对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的中介模型;2)社会比较对锻炼行为和锻炼自我认同的调节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对女性被试,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的关系部分被锻炼自我认同解释;对男性被试,在预测锻炼自我认同时,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那些知觉到锻炼投入水平和同辈相当或更低的男性被试,锻炼行为和锻炼自我认同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支持程度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笔者对全国 10城市 3342名成年人进行社会支持程度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成年人男子比女子社会支持程度高 ;社会支持程度随年龄而增长 ,在成年中期达到高峰 ,在成年晚期有所下降 ,但仍比成年初期高 ;本研究结果所获得的各年龄段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建议可以作为参考常摸  相似文献   

15.
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中对玉林师范学院793名大学生进行皮褶厚度的检测。结果表明:男生的肱三头肌部皮下脂肪厚度低于肩胛下部脂肪厚度,女生在这两个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相近;女生的体脂较多,而男生的瘦体重较高;皮褶厚度与性别相关,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但与城乡差别无相关影响;因客观因素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皮褶厚度值与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皮褶厚度正常值表》没有可比性,建议尽快建立中国南方大学生皮褶厚度正常值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的身体自我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908名大学生进行身体自我量表的测试和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满意;大学生身体自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四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到研究生阶段有所回落,大二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最低;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Immigrants can utilize sport as a vehicle for maintaining cultural identity. Conversely, sport participation provides immigrants with opportunities for adopting an entirely new culture. Previous research also suggests that sport provides individuals with opportunities for attaining social capital. While this can be a beneficial situation for some individuals, sport is also promoting elitism and serving as a powerful mechanism for exclusion. Globalization has led large numbers of foreign nationals to seek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lack of empirical studies, the need to study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port is greater than ever. It is critical that sport managers ensure that these students are provided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ization and cultural expression through sport. Thus far, there have been no holistic approaches that have examine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ith regards to socializ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adaptation to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s through sport. The present study is grounded in sociological theories that are widely recognized. For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 scale measuring cultural identity and adaptation to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parallel analysis. The two factors retained; cultural maintenance through sport and adaptation to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through sport, were found to be valid and reliable measures of sport participation behavior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MANOVA test revealed that male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the cultural maintenance through sport factor than females. Practitioners involved in campus recreational sport are encouraged to utilize findings from the current study to enhance their programming effort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urthermore, implications for sport managers are discussed with regards to promoting cultural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阐述了练习、互惠、包含模式在高校排球基本技能教学中运用和对比性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证实练习模式成绩要明显高于互惠和包含模式,互惠和包含模式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区别.另外,男生在练习模式中的成绩明显好于互惠和包含模式,而女生在互惠和包含模式中的成绩明显好于男生.结论是在大学排球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按照教学效果降序排列,男生是:练习、互惠、包含模式;女生是:包含、互惠、练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