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秋云 《考试周刊》2010,(13):113-11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语言思维是把语言学习转化为语言交际的唯一媒介。用英语思维,就是指在使用语进行表达或阅读时,没有母语的介入,没有“心译”的过程,完全用英语思考、表达自己或领悟别人的意思。我们学习英语,总有一个母语(汉语)干扰源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把语言材料和思维直接联系起来,尽量减少汉语这一中间环节,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思维如何阻碍英语思维的形成,以及如何在英语学习中摆脱母语的干扰,从汉语语言规律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避免汉语思维负迁移,最终形成英语思维,用英语逻辑直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3.
也谈"用英语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英语思维"不是一种学习英语的方法或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而是长期学习英语、熟练掌握英语之后的结果.教学中应重视母语的使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和思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4.
朱一峰 《考试周刊》2009,(39):137-137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时是否用英语思维?本文作者针对这一问题,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母语思维和二语思维在不同的方面呈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学中常常有这样两种倾向:一种是用母语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另一种是用英语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都不利于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培养。那么,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意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最终目的的外语教学中,使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极其重要,即在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用英语思维(think in English),而没有母语的介入,或者说母语的介入被降到极不明显的程度。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尤其是初入门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我国绝大部分学生在学英语之前已较熟练地掌握母语,他们习惯用母语思维、交际,用母语接受新事物、理解新问题,母语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8.
李海刚 《考试周刊》2007,(35):53-55
英语思维在英语学习者习得纯正英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二语习得领域,母语迁移现象是影响英语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文章诠释了母语迁移与英语思维的涵义,并从母语迁移视角探究了母语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对英语思维培养的影响,以期助推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主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尽量采用英语授课,并且要求学生用英语思维。更有甚者,有些人主张外语教学中应该拒绝母语的参与,不考虑外语与母语的差别。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外语语言环境,这无疑是必要的。但是,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真的可以抛弃吗?笔者认为,在外语教学法中,尤其是非专业  相似文献   

10.
<正>大力培养英语思维,是指在使用英语时用英语想,而不是用母语想。学英语而不用英语思考,一般是学不好英语的。大胆培养英语思维就是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与理解时,没有母语的介入,或者说母语思维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自己也感觉不到"心译"的负担,这也是英语流利熟练的标志。英语是一种技能,需要纯英语环境,需要在生活中练习。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珠海的国际平和语言村的做法。他们除了尽可能全部聘请外教授课外,在这个语言村  相似文献   

11.
刘小银 《教育》2014,(30):75
在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虽然学生经过小学3年和初中3年的英语学习,但在初中毕业后仍然很难用流利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仍然在用母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在英语交流或英语写作中,“中国式的英语”层出不穷。为什么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究,发现他们没有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那么什么是英语思维?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又如何培养呢?所谓英语思维就是学生通过大  相似文献   

12.
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在句法层次和语篇层次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跟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有关。我国的英语教学应当在重视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增强跨文化意识,更好地克服母语思维的影响,用英语准确地表达、传递思想。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英汉思维方式之差异使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培养学生洞察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使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能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母语迁移与大学英语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彦 《考试周刊》2009,(35):90-92
语言作为思维的表现形式.因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就出现了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习惯性地用汉语进行构思和写作的母语迁移现象。本文首先对母语迁移现象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而后阐述了如何发挥母语在英语写作中的正迁移和消除其中的负迁移的策略和技巧.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注重英汉思维方式差异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英汉思维方式之差异使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培养学生洞察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使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能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类母语,即近母语,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终水平,具体地说,也就是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能力接近于母语的语言能力。而要实现英语类母语教学,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文化品格,让学生习惯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乃至去创造,从而消除农村地区英语教学在经济文化、社会背景、教学资源及条件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随着母语迁移与二语写作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二语写作中的母语正迁移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研究以49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母语水平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母语思维在英语写作各个阶段的正迁移作用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对母语思维在英语写作中的参与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田海英 《考试周刊》2013,(82):87-88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更多的是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模仿范文,套用写作框架的特点,因此不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为了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作者从母语负迁移角度出发,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证。通过对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研究.师生有意识地对母语和英语之间的区别进行辨认,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思维模式体现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中国学生往往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模式上的主要差异及其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使习惯用母语思维的学生能克服汉语思维的干扰,主动地运用英美民族的思维方式,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