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强调:爱国必须爱社会主义,爱国必须反对分裂,爱国必须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爱国必须坚持国际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爱国必须振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论爱国主义日常化与爱国主义庸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日常化和爱国主义庸俗化是两种不同的爱国主义方式。爱国主义日常化是指把爱国主义精神寓于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方式。而爱国主义庸俗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爱国主义方式,它简单机械地套用某种爱国行为或爱国标准,从而对爱国主义进行了贬低和歪曲。新时期我们要坚持爱国主义日常化、避免和反对爱国主义庸俗化就必须与时俱进地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开放包容地看待各种爱国主义现象,理性谨慎地选择自己的爱国行为。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也是全国人民最纯洁、最朴素的情感目标,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核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涵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中之重就是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各学校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养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骨干教师队伍,着力培养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用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扬爱国之情、担爱国之责、立强国之志、育爱国之才,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到实处,将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的爱国之情融入到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这堂"必修课"遍地生根发芽,在爱国教育滋养的旗帜下开出民族花,结出爱国果。  相似文献   

4.
关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其爱国主义思想与活动以反对帝国主义政治统治和经济奴役为主要内容,以联合国际上被压迫民族和国内各反帝力量共同抗击帝国主义为主要特色。在救国道路上,施洋经历了由爱国救亡到资产阶级教育救国到资产阶级政治改良直到无产阶段革命的多次转变,在思想和行动上逐步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爱国救亡的有机结合,从而,其爱国主义也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新时期大学生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同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是民族救亡,反对清朝贵族的卖国主义,追求民族的自由平等。内容主要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永不反叛的民族气节和“死以报国”的献身精神。它的特点是教育内容上的民族继承性,外民族的吸收性和反帝性。教材特点是传统性和乡土性。形式特点是反帝爱国教育运动的群众性,教育法规条文上的规定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因此高校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的走向是国际化,路径是群众路线,行为是适度理性。全球化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削弱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减弱了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民族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户外荧屏等新媒体,加强民族精神教育,陶冶爱国情怀;利用课外实践,巩固爱国情感;与时俱进,进行理性爱国教育。  相似文献   

9.
藏区高校准确把握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时代主题,不断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开展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藏区高校学生直观朴素的爱国情感、自觉理智的爱国精神以及持久坚定的爱国行为,对推动民族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爱国主义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爱国情感、爱国思想与爱国行为。三者的统一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与爱国行为三方面教育的统一。由于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各具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遵循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的规律并结合爱国主义自身的特点去进行。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承担了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使命,要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实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红色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广泛开展四史教育,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载体,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课本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历史教师应利用历史课堂教学深入挖掘历史中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把爱国与爱党统一起来,把爱国主义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并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振兴中华,实现理想为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教育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创新:培养开放的爱国情怀,增强“全球意识”;进行新的国家安全观教育;加强民族前景和传统化教育,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相似文献   

14.
正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也是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动脉.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五千年的文明史,贯穿着"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屈辱史,也是一部炎黄子孙不畏强暴,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史.其爱国主义涉及各章各节,穿插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外交事务、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那么教者如何巧用教材优势,启发学生爱国之情呢?  相似文献   

15.
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时,大学生在表达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科学爱国、理性爱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科学界定爱国主义概念、系统梳理大学生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爱国表现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民族众多 ,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中都有自己的民族英雄 ,只要是正义的、反对入侵的战争 ,战争中的这些杰出人物在当时当地可以称是“爱国”的 ,但是“爱国主义”一词是在近现代反帝侵略中形成的 ,所以只有近现代史上反抗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涌现的英雄人物 ,才适合用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来表述  相似文献   

17.
“自我”绝不是“私我”,个人与集体、社会始终是密不可分的,自我实现必须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必须以爱国主义为动力、前提和基础,爱国主义与自我实现存在内在的统一性,因此,宏扬爱国主义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道德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一个真正的自我实现者同时就应当是有爱国之心,振国之志、效国之行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韩国的成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政府在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针上对爱国主义教育予以凸显和扶持;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担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三是在儒家伦理的教化下将爱国、爱民族与爱家有机统一起来;四是以韩国的民族历史文化为依托有效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元素;五是注重经济爱国主义的灌输。韩国成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可为我国成人爱国主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不同视角分析了高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并提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起来等。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实施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法治化建设的里程碑事件。以法治形式推进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立法与普法的同步配合。加强爱国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将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既要从个体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讲清“什么是依法爱国”,又要立足公民与法律的关系讲好“如何爱国守法”;既要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法治教育的现实要求。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法治教育需要全面审视其中蕴含的各类关系,从特征、价值、目标、空间、对象等多个维度深刻把握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呈现出“刚性”与“柔性”、“底线”与“高线”、“感性”与“理性”、“虚拟”与“现实”、“全面”与“重点”辩证统一的关系表征,系统展现出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活动的基本属性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