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我国杂技艺术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外进行文化交流传播,既是响应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号召,也是促进杂技艺术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杂技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民族艺术的彰显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贡献三方面来阐释杂技艺术作为文化传播、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杂技一直浸润在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杂技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枝奇葩,是一门有着3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又是一门开拓创新、精彩纷呈的时代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在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国际国内市场与赛场的演出实践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令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3.
杂技艺术是中国传统表演艺术之一,是力与美、技与艺的完美融合。在全球化的今天,艺术的民族性显得尤为重要,杂技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杂技人才的培养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目前国内的杂技教育仍然处于口传心授的原始教学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10月16日至22日,2018中国?濮阳(国际)杂技艺术节用激情、浪漫、精彩、欢乐完美诠释了"让城市出彩,让人民幸福"的办节宗旨。中国河南濮阳杂技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濮阳杂技人一代代的传承与探索,清晰地记录了中国杂技文化的辉煌与过往。素有"杂技之乡"美称的濮阳,肩负着弘扬传统杂技文化、促进杂技艺术文化发展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正河南濮阳是"中国杂技之乡",以功力深厚、技艺精湛的杂技著称于世。濮阳杂技与中国功夫属性相通,都是力与美的展示,智与美的结合,更是艺与美的奇构。长期以来,承载文化内涵、凸显民族精神的中国杂技风靡世界,把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奉献给世界人民,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勇当排头兵,一直是中国杂技艺术的最大亮  相似文献   

6.
<正>杂技剧《化·蝶》由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创排,是中国杂技剧在舞台艺术美学视野、美学高度和深度上的重要尝试,代表着杂技剧艺术互融的发展导向。一、故事题材展现传统美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3、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发展不平衡。随着国外高新科技在杂技艺术领域的运用和发展,特别是一些国外知名表演团体创作的以杂技为主要表演内容的主题晚会,演绎了杂技艺术的新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杂技表演模式,成为高端文化产品。而中国杂技单一技巧堆积的表演形式逐渐失去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出国演出是低价位的原材料输出,国际演出还处在低价、低端的层面,缺少具有号召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8.
中国被誉为"世界杂技金牌储藏库",但在国际杂技演出市场上却没有形成能与国外同行竞争的商业实力。如何适应国际文化结构的变化,使中国杂技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获得某种"后发优势",实现同经济一样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赋予广大杂技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正主题杂技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现实题材主题杂技剧(节)目涌现出来。本文解析主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主题杂技剧的兴起和繁荣,拓展和总结其艺术实践,意在为杂技事业的发展和推广做贡献。主题杂技是以多种叙事形式赋予杂技一个主题,使杂技表演围绕着这个主题思想构思编排训练演出的节目形态,主要包括:主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杂技剧等。中国杂  相似文献   

10.
(获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八次理论作品奖银奖)四、杂技剧的创作思维具有东西方文化叠印的魅力中国杂技艺术以活跃的创新思维、勇于探索的艺术精神,创造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屡获殊荣、具有极高艺术含量和观赏价值的作品。《时空之旅》则更是集中了中国杂技节目的经典表演,塑造出梦幻的奇异舞台,引领观众穿越中国杂技的探险历程,力破重重关阻,而带领观众进入杂技艺术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变革时代,之所以我称之为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那是因为从那时开始,中国的杂技艺术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那就是中国杂技不再像过去那样以纯粹展现杂技技艺为主体,而是以多样化的手段吸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艺术,吸收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语言,特别是戏剧元素在杂技创作中的运用,形成具有戏剧特性的杂技晚会,使杂技晚会有了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要求杂技艺术要肩负起弘扬文化自信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对于杂技创作而言,需要更高级的表达形式、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新时代中国美学思想。对杂技创作而言,杂技因其"杂"而难以用明确的行业艺术标准去规范它的创作。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杂技长于展现"技艺精湛"和"制作精良","思想精深"始终是其创作短板。杂技艺术需要对杂技语汇进行创造性转化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杂技有着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杂技艺术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的杂技艺术.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较早地走向世界.杂技也从此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4.
在刚刚落幕的第12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中国杂技艺术家与来自世界各国的杂技艺术家们同台献技,让我们在领略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杂技艺术的同时,也让我们更为清晰地对比中国杂技与国际杂技之间的差异。我明显感觉到,中国杂技就整体而言存在着一种缺陷,尤其是在与国际杂技表演同台对比的情况下,这种缺陷就显得愈加明显,我称之为“中国杂技的人文情怀缺失”。这里我要说明,中国杂技中有些优秀节目很好地表现出了人文关怀,但就整体而言,这样的节目比较少。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归结起来就是扬弃和创新。杂技是最具典型性的传统艺术之一,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呈现形式,跨界杂技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杂技跨界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显性话题,引发了艺术界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6.
吴桥不仅是中国的杂技之乡,也是世界杂技艺术的摇篮。吴桥杂技的特色就在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普及性,全县常年有6000多名农民艺人在外演出。近年来,吴桥县以“打造杂技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始终把挖掘传统杂技文化,弘扬民族艺术,做强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杂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众多灿烂文化中的隗宝。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少人从事杂技这一行业,观众接触杂技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为了弘扬杂技艺术,让这一艺术更加亲民,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尝试以让观众体验的形式,把观众清进来,从今年6月份开始,推出以小家庭观众为主体,逢周六在本剧院小剧场轮流上演优秀杂技剧《英雄小子》和精品节目的演出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杂技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表演艺术,其发展趋势已然趋向于多元化。杂技创新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将现代杂技推向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让更多观众欣赏到中国当代杂技的表演艺术。杂技表演艺术的本质内容是技巧,从"技"到"艺"不仅是演员完整地展现技巧,更需要用创造性的故事实现从绚丽技巧到独特艺术形象的过渡。在惊险绝妙、跌宕起伏之外还要给观众碰撞心灵的感受。因此,杂技需要改革和创新,在观众审美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杂技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技巧与节目编排中,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事活动的增多,杂技以艺术精湛.不受语言限制,既能够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具时代感的优势多次跟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近年,金奖杂技节目在北京为胡锦涛主席宴请布什总统演出,为温家宝总理宴请欧盟主席演出.还多次参加APEC、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等许多重要国际会议和重要国事活动的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宾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第13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隆重举办。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个杂技节目齐聚武汉杂技厅,用更新、更高、更美、更实在的表达,让广大江城市民观赏到饕餮文化盛宴。在本届杂技艺术节上,地面杂技、空中杂技、魔术、滑稽、驯兽五个门类的节目,有技巧、有难度、有亮点、有特色,代表了当今世界杂技艺术的最新发展成就。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国际杂技论坛,研究探讨"杂技艺术的时代表达";举办了"夏菊花艺术成就展",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