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根据我国女子花样滑冰的现状和急待解决的动作难度问题,以多年从事花样滑冰训练实践的体会,对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提高难度动作最佳年龄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与花样滑冰同仁交流,旨在尽快提高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孙毅  成海英  吕波 《冰雪运动》2004,(5):28-28,67
根据我国女子花样滑冰的现状和急待解决的动作难度问题,以多年从事花样滑冰训练实践的体会,对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提高难度动作最佳年龄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与花样滑冰同仁交流,旨在尽快提高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36名13~22岁单人、双人和冰上舞蹈花样滑冰优秀女子运动员(国家一级以上)骨密度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能量、维生素D和钙摄入对不同花样滑冰项目优秀女子运动员骨密度有着明显影响;女子单人滑运动员整个身体、腿和骨盆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冰上舞蹈运动员的骨密度;双人滑冰运动员骨盆骨密度高于冰上舞蹈选手;女子单人滑和双人滑冰运动员骨密度高于冰上舞蹈运动员骨密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参加2004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滑短节目比赛的前6名选 手和我国参赛运动员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运动员存在的差距,总结出提高成绩的途径及需要 努力的方向,旨在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中国女子单人花样滑冰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参加2004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滑短节目比赛的前6名选手和我国参赛运动员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运动员存在的差距,总结出提高成绩的途径及需要努力的方向,旨在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中国女子单人花样滑冰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郭静璐  孙岩 《冰雪运动》2011,33(3):15-17
花样滑冰运动的特点决定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各项素质要全面均衡。近年来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梯队建设问题凸显,而运动选材是梯队建设的重要一环。从遗传因素、年龄、体型、基本素质、运动生理生化指标、心理特点等方面对单人花样滑冰女子运动员的选材进行探讨,提出整体稳定性、核心区稳定性、跨高稳定性、跨远稳定性、跳跃稳定性、落地稳定性、左右区发展平衡性、静力平衡性等核心区功能评价手段,旨为花样滑冰教练员提供选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17名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用专家问卷法从45项初选体能结构指标中筛选出30项复选指标,并对17名运动员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用 R 型聚类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确定能有效反映我国优秀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男子运动员体能水平的10项指标及女子运动员体能水平的11项指标,并采用百分位法制定我国优秀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男、女运动员体能各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旨在为教练员科学规划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依据,并为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年教学训练实践和我国女子花样滑冰现状,讨论我国女子运动员体质量 对技术水平提高的影响和体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9.
孙岩 《冰雪运动》2011,33(2):16-19
花样滑冰是技巧与艺术性结合的冰上项目,优美的形体是影响裁判员评分的重要因素,运动员长期面临控体重的任务。在保障训练效果的前提下,以体重、体脂百分比和生理生化指标监控为基础,科学合理控体重。花样滑冰运动员每日膳食摄入较少,通过科学搭配,保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的合理摄入,帮助运动员科学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10.
杨爽 《体育博览》2008,(1):71-71
陈露.吉林省长春人.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运动员。她于1994年在第十七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获得了中国第一枚花样滑冰冬奥会奖牌.于1995年在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成为中国第一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并于1998年在第十八届冬奥会中获得了中国第二枚花样滑冰冬奥会奖牌,成为亚洲第一位连续两届冬奥会都获得奖牌的花样滑冰运动  相似文献   

11.
孙毅  黄丽坤  赵金平 《冰雪运动》2004,(3):21-21,40
根据多年教学训练实践和我国女子花样滑冰现状,讨论我国女子运动员体质量对技术水平提高的影响和体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 2 0 0 4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滑资格赛、短节目与自由滑比赛中运动员技术得分与艺术表现分进行统计分析 ,指出由于亚洲选手动作难度高 ,占有技术优势 ,而欧美选手艺术展现能力则优于亚洲选手。并就如何提高我国女子花样滑冰运动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2004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滑资格赛、短节目与自由滑比赛中运动员技术得分与艺术表现分进行统计分析,指出由于亚洲选手动作难度高,占有技术优势,而欧美选手艺术展现能力则优于亚洲选手.并就如何提高我国女子花样滑冰运动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1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基本原则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要考虑下列几点:花样滑冰运动员达到最高技术水平的平均年限,出现最好成绩的年龄,开始专门训练的年龄。花样滑冰运动员达到最高技术水平需9—10年。首次出现好成绩的年龄为单人滑:男子16±1.9岁,女子15±2.1岁;成绩下降的年龄为男子17.7±1岁,女子17.6±1.8  相似文献   

15.
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舞蹈表演技能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庆和  王志国 《冰雪运动》2006,(3):33-33,46
就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从音乐素养、舞蹈技能、艺术修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1 概况 第八届全国冬运会花样滑冰比赛于1995年2月18日—20日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参赛者有: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冰刀公司)花样滑冰队、长春市、吉林市(钢厂)花样滑冰队、广州市、航空体协共6个单位56名运动员(男子单人滑17人、女子单人滑17人、双人滑6对、冰舞5对)。获各项前三名的运动员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制定并经我国修订"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简称STAI)为测试工具,对参加2003年"波斯登·雪中飞"杯全国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的赛前焦虑状态与成绩进行相关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为教练员培养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控制好其赛前焦虑状态水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我国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焦虑状态与成绩呈负相关趋势,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好成绩的取得有赖于低焦虑水平.女子单人滑运动员焦虑状态与成绩呈正相关趋势,但焦虑水平分值并不高.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对女子跳台运动员的体重控制思路进行分析,探讨体重控制的方法手段创新问题,进而提出女子跳台运动员的体重控制模式,以期为女子跳台运动员、其它项目运动员以及普通人群的体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优秀单人花样滑冰运动员焦虑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34名优秀单人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在表演自由滑、短节目滑赛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是明显相关的,自由滑赛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不相关;我国女子单人滑运动员在短节目、自由滑赛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是明显相关的,表演自由滑赛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不相关;我国男子和女子单人滑健将级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之间状态焦虑无显著性差异;女子运动员特质焦虑高于男子运动员特质焦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期和比赛期的热能消耗量和膳食中热能撮取量进行调查,并借助同时期体重变化资料,评定其热能平衡状况,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热能需要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