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禚振西  杜文 《收藏界》2010,(2):49-54
耀州窑以烧造上乘青瓷闻名于世,从晚唐经五代、北宋至金代前期,所烧的青瓷一直享誉天下。金代后期以降,青瓷日渐衰落,其中心窑场也从创烧以来的黄堡镇,东移到陈炉镇。  相似文献   

2.
正耀州窑是我国著名的青瓷窑场,在北方青瓷窑口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考古资料显示,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唐时期青瓷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晚唐青瓷烧造技术基本成熟。五代末烧造的天青釉,更是精美绝伦,堪与越窑秘色瓷平分秋色。北宋时,耀州窑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期,其烧造的青瓷已占据耀州窑瓷器的核心地位,形成了以印花和刻花装饰为代表的风格,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耀州窑也影响了众多其他地区的窑场,形成了以耀州窑为中心窑场的瓷窑体系——耀州窑系。金代的耀州窑瓷器虽质量已  相似文献   

3.
柴菲 《收藏》2007,(3):167-167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心窑场黄堡窑址临近唐代都城长安,经历五代,北宋、金、元,到明代终结,共有800多年烧制瓷器的历史。《中国陶瓷史》一书高度评价了耀州窑的艺术成就,将其列为中国六大窑系之一,并确认耀州窑为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张红星 《收藏》2011,(12):46-51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之一,始烧于唐代,五代时期初具规模,北宋中期以后达到鼎盛,形成了以黄堡镇为中心、囊括南北诸多窑场的耀州窑系。金代中期后逐渐衰落,大多数窑场终烧于元末明初,只有陈炉镇一些窑场延续下来,直至今日。耀州窑烧制白、青、黑、酱、三彩、月白、白釉黑花(褐花)等多种釉色瓷,以青釉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5.
柴菲 《收藏》2015,(7):126-131
耀州窑在五代时期首创天青釉,这种"雨过天晴"般青中泛蓝的青釉瓷一问世即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青瓷审美的至高标准。这是继唐代秘色瓷之后青瓷发展的又一高峰,引领陶瓷审美达1000余年。尤其对两宋时期的青瓷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耀州窑天青色釉出现之前,青瓷最高审美境界的代表是越窑秘色瓷。青瓷的创烧虽然很早,可追溯到商代以前,习惯上称之为原始青瓷,而从艺术角度来品鉴  相似文献   

6.
沈浩注 《收藏》2012,(2):52-56
本文介绍的环县出土耀州窑青瓷有一定的时代跨度,涵盖五代末宋代初期直到金代。究其窖藏原因,当是宋与西夏交战或蒙古灭金的战乱中,器主外出逃难时将其拥有的耀州窑青瓷埋藏。这些青瓷反映了耀州窑产品在当地一带的销售情况。  相似文献   

7.
明代以后,耀州窑中心窑场从黄堡镇转移至陈炉镇,传统青瓷烧造明显衰退,转烧以白地黑花瓷为代表的磁州窑类型产品。其产品造型朴拙,画风粗犷、洒脱,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8,(9):48-49
金代耀州窑可分为金前期和金后期。金前期以烧制豆青釉和月白釉青瓷为主。器胎灰色或浅灰色,并往往略呈现灰棕色,胎土的颗粒均匀,质地致密,但比典型的宋胎颗粒要大,反映出加工工艺不够精细的特点。金后期以烧姜黄釉青瓷为主,同时兼烧黑釉、酱釉及兔毫、油滴结晶釉瓷。器物多实用器,以碗盘为大宗,还多见碟、盖碗、瓶、壶、罐、灯、盒等器类。器壁比晚宋时期的明显加厚,口唇尤厚。器足由宋代的窄圈足又渐转宽,以圈足内墙外斜为该时期的整体特征。造型趋向浑圆耐用。  相似文献   

9.
正耀州窑烧造瓷器最早始于唐代,当时主要烧制黑釉、青釉和白釉瓷器,后来因受五代时期南方浙江余姚越窑装饰风格的影响,开始创烧刻花青瓷,同时还兼有印花青瓷。据考古资料和实物,宋代是耀州窑青瓷发展的巅峰时期,早期种类以碗为主,中期的出土实物和传世品较多,种类有碗、盘、瓶、罐、壶、盆、炉、香熏、盏托、钵、注子等,品种丰富多样,而每种器物中的器型又往往有多种式样,晚期器物种类有瓶、罐、  相似文献   

10.
享有北方青瓷代表之称的耀州窑始唐经宋到金代,瓷器的烧造格局出现新的变化。此时在承袭传统青瓷的基础上,成功地烧制出了以仿天然美玉效果的月白釉瓷。月白釉瓷多为素面,主要以釉色取胜。整体釉色呈青白色,青中透白,白中泛  相似文献   

11.
禚振西  杜文 《收藏》2007,(4):159-159
2007年1月5日,中央电视台与陕西联合主办的首届“曲江杯”陕西民间十大宝物评选揭晓,西汉鎏金铜牛(本刊上期封面图)。金代耀州窑青瓷刻莲纹梅瓶(简称金代青釉刻花梅瓶)等喜获陕西民间十大宝物殊荣。  相似文献   

12.
耀州窑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窑场,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宋、金时期,耀州窑以盛产独具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对当时的诸多瓷窑产生了重要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庞大的耀州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08,(9):44-45
五代耀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耀州窑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五代耀州窑创烧出天青釉和淡青釉,在青瓷中创造出面貌一新的品种。其以青瓷为主流,青釉有灰青、青绿、天青、淡天青等色调。兼烧少量黑釉、酱釉瓷及白釉褐绿彩瓷。器胎可分为黑胎和白胎两类。黑胎呈黑灰与铁灰色,胎体外施有白色化妆土,化妆土上再施青釉。白胎出现较晚,呈白色或淡灰白色,一律不施加化妆土,釉层直接挂坯上,其数量比黑胎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14.
张佳宏 《收藏界》2013,(7):128-131
我国北方著名的青瓷窑口位于陕西省耀县的黄堡镇,古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始于唐代,盛于五代、宋代、金代、衰于元代。耀州窑所生产的古陶瓷品种较多,有黑釉、红釉、白釉、绞胎釉、三彩釉、青釉等,工艺有绘画、印花、刻花、划花、剔花、  相似文献   

15.
石琳娜 《收藏》2018,(6):92-93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黄堡地区,鼎盛于宋,金末元初时制瓷中心由黄堡逐渐转移至陈炉地区,此后黄堡窑场日渐衰落,陈炉窑的制瓷规模不断扩大,接替了黄堡窑而成为耀州窑后期发展的中心,使得炉火不熄烧造至今。清、民国时期是陈炉窑的鼎盛和工艺变动期,此时期窑场规模大,产量高,器型丰富,除常见的日用器外,还烧制了许多在其他窑场很少出现的器物,比如常被人们用来盛装调料的塔形罐和竹节形的节盒、厨具中的锅撑子、装饰用的挂瓶、放置帽子的帽盒、煤矿工人采煤时照明的鸡娃灯以及屋顶椽头饰件等,可以说瓷器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种情况下,瓷枕自然成为了常见器型并多有烧造。  相似文献   

16.
赵亚利 《收藏界》2013,(8):46-53
耀州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在古代曾经水源丰富,原料和燃料充足,又位于京畿之地,具备了建窑烧瓷的有利条件,耀州窑因此而创烧和发展。该窑创烧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宋代,金代续烧,金末元初迁至距铜川东南约15公里的陈炉镇开始烧造。明清时期陈炉镇不仅成为铜川地区的瓷业中心,而且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陶瓷窑场,其中白地黑花瓷在陈炉窑众多瓷器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认为耀州窑自金代开始衰落,随着近年来金代耀瓷窖藏不断发现,在药王山金代碑刻上又发现提及贡瓷的文字记载,研究界对金代耀州窑的历史地位有了新的认识,金代不应被简单视为耀州窑的衰落期,对金代耀州窑的成就应客观予以认识,该窑金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耀州窑博物馆近年新征集的一批宋代青釉耀州窑青瓷,从器物造型、装饰工艺和纹样图案来看,很多具有突出特色,例如竹马、飞天等装饰图案为耀州窑独有,从中可窥见宋代耀州窑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多变造型与精湛的刻印花技艺。  相似文献   

19.
近年陕西彬县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冯晖墓出土一批瓷器,其中青瓷器均可判定为耀州窑瓷。由于出土在五代纪年墓葬中,它们的断代价值极高,有助于解决五代耀州窑青瓷断代及烧造特点等学术争议,也验证了“裹足釉支钉烧”确为该窑五代青瓷烧造特征之一。冯晖墓青瓷托盏曾收录于《咸阳文物精华》,《五代冯晖墓》考古报告(重庆出版社,2001年)也已面世,但未就出土瓷器的窑口予以  相似文献   

20.
穆青 《收藏》2015,(5):62-75
耀州窑是北方最优秀的青瓷窑场,其产品流布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河北出土的耀州青瓷虽数量不多,但皆为品质优良的精品。深剔刻装饰最早源于越窑,流行时段集中在五代至北宋早期。受越窑影响,耀州窑的深剔刻装饰迅速发展。并很快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这一时期深剔刻工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