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婆婆     
婆婆在她儿子8岁时守了寡,她靠捡破烂把儿子拉扯成人。我和她儿子结了婚,由我们供养她。可她“恶习”难改,看到易拉罐、塑料瓶都捡起来。那天我下班去幼儿园带孩子,看见她在校门口把  相似文献   

2.
他生来面若桃花,甚至呼吐出的气息都带有一股奶和花蜜混合的香甜。年幼的时候,他是我的骄傲。那些年长的、年弱的三角城居民,都喜欢多看他几眼,更贴近他一些,以便嗅食那种香味儿。他在30岁的年纪上依旧面白唇红、笑靥荡漾,依然浑身香气,走起路来袅袅娜娜,只有声音还算金属。他的姐姐生下我的时候,他15岁,她25岁,她在铁路医院当护士,他在铁路一中读初二。她没时间带孩子。他却喜欢带孩子,襁褓中的我便成了他课余时间的主修课程。  相似文献   

3.
陈琳 《黑龙江档案》2012,(5):128-128
我所认识的康艳新个性温婉,脸上常挂着和煦的笑,最近常说的话是:“走,小丫头,我带你学习去!”我28岁,工作5年了,可在她眼里仍旧是个孩子,同她离家在外的儿子一样——远家的我便常因这样亲昵的称呼暖了心。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谁的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10,(10):37-37
妻子还没有怀孕,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孩子生下来坚决不让我母亲带。因为她认为母亲没有文化.还满嘴的方言,入托前孩子的教育也是个关键问题,万一带出个土气又不懂礼节的小孩来,以后想改都难。  相似文献   

5.
履痕淡淡     
怀抱稚子入农场1995年冬天,我接到采访任务,要赶赴几百公里外的某农场。当时我的孩子还没有断奶,受领任务后,我毅然决定带孩子去。到长途客车站迎接我们的农场政治处韩干事也是位女同志,她一把抱过孩子,心疼地说:“宝宝,妈妈太狠心了,让你这么小就受罪。”我开玩笑说:“谁让他受罪啦,这不是从小就培养他的战斗作风嘛。”带着孩子去采访比我想象的要麻烦多了。我得深入农场的各个班组了解情况,这些班组比较分散,最远的一个养殖班离场部有两公里多,走一个来回需要一小时,而孩子每隔两个小时就得喂一次奶。抱着去班组吧,把孩子冻坏了不说,孩子…  相似文献   

6.
老话说:露多大脸,现多大眼。 现代格言是:现多大眼,露多大脸。 就说陈村吧,好端端一个大作家,本来蔫不出溜挺有料的,怎么突然变得指东打西挥斥方遒起来,先是披露卫慧早年间跟他说想入党,现在火了,就像“一个孩子第一次吃到肉,忍不住要告诉全世界:我吃肉了,我吃肉了。”棉棉挤兑卫慧说她不过是个乡下妞,净拿不入流的东西当世界名牌。这也就罢了,陈村却拿  相似文献   

7.
近日经历的事,让我想说说这个话题。近日,我原来做家庭暴力受害妇女访谈时的一位访谈对象到京,我去看望她,她此次到京是接受某电视台一个栏目的邀请来录制节目,话题还是有关家庭暴力。一坐下,她便对我说,电视台对我不满意。我问有什么不满意,她回答,主持人想让我说孩子爸爸打孩子的情况,我不想说,孩子这么大了,都结婚了,再说他们父亲的事,中央电视台一放全国人都看得到,孩子们不好做人。导演和主持人就不高兴了,现场的观众听了我的情况,有人想捐助小妮上学,导演就给拒绝了。说到这里,她的眼泪都出来了。这位朋友是一位农村妇女,曾长期受丈夫…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存折     
一天的清晨,我接到中学的同学楚的妻子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楚已经住进了省立医院的肾病中心。我非常吃惊,在我们同学中身体一向最棒的楚怎么说病就病,突然间就住进了省立医院?我最后一次见到楚并没有多长时间,是去年的“五一”节,我带孩子回老家。那次他还带我去他们新开发的一个生态园参观。楚是我中学的同班同学,人高马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6,(2)
期刊、书籍和食品──访美散记文/@@秦生贤从家里走的时候,女儿叮咛我说,给她带些英文版的书籍和期刊回来,她想练习练习英文翻译。如今这个时代,孩子的叮咛就是圣旨,特别是学习方面的事,大人一点怠慢不得。一踏上美国的国土,我就留神这件事。田于在语言和文字上...  相似文献   

10.
羁绊·禅心 2003年,我的孩子降生,这一年,我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我有幸进入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孩子出生的情形,至今我记忆犹新.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他正沉沉睡着,那一刻,孩子仿若一块纯洁质朴的美玉,我似乎看到他身上有一种不可逼视的神圣光芒;那一刻,我几乎顶礼膜拜;那一刻,我诚惶诚恐,唯恐不能教子成才.孩子,成了自己的终生羁绊.也正因如此,进入出版社以后,我走上了买书——编书——策划家教图书的发展轨道. 2010年,"开心妈妈"屈开老师来到桂林讲座,我慕名前去邀稿,进而与屈老师结成忘年好友.屈老师当时腰椎已经很不好,我去的时候她甚至是卧床和我交谈的.但是,当她讲座时,面对台下家长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她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神采飞扬、激情四射.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她也在享受自己的快乐.她的讲座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使那些心中充满困惑的家长得以顿悟,也使我更了解了传道解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委屈大奖赛     
有一位女士,孩子刚满月,她就把奶给断了,因为她要喝咖啡。她说,我太屈得慌了,为了孩子,我都一年没喝咖啡了。她表妹劝她说:咖啡对自己的骨骼也不好呀。她说:我一边喝咖啡,一边喝钙奶。刚丢了工作的表妹就觉得受刺激,以后就不再找她,而是和一个过去来往并不密切的女同学热乎起来。女同学守着一个小报摊,表妹就常常到她那里聊天,  相似文献   

12.
碗中的爱     
她苗条清秀,不知中了哪只妖娥子的蛊惑,突然决定要减肥。从此,每顿饭菜合计只吃一小碗。半饥半饱的日子一长,她的体重是减掉了一点,可是她整天头晕眼花、脸色隐障。  相似文献   

13.
离婚要趁早     
莫衣紫 《大观周刊》2010,(38):15-15
女友离婚了,跑来我这里寻求安慰,言辞之间似乎对那么快领回那个绿本本颇有悔意。她说他原本表现得非常有忏悔的诚意,自愿净身出户重新来追求她。可是那个狐狸精不肯放过他。她在这边稍微绘他一点脸色看,  相似文献   

14.
都说母爱是伟大的,我可是个自私的母亲。别人看我给小孩记日记,连声赞扬。其实我是因为我对自己4岁前的事情一概懵懂无知,所以我给自己的小孩写日记,免得她到时问我,我无以作答。再说,我记日记的时候.我可以把自己为她所做的一切写进去,等她长大了,白纸黑字为证:你看,我把你养大容易吗? 我还有些自私的地方,实在愧对孩子。譬如,孩子还在肚子里时,单位照顾我不必到外地采访。我怕拉新闻部的后腿,就在长沙东奔西跑。采访任务倒是完成了,可孩子快出世了,一照B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在战乱的年代里1931年出生的。出生后妈妈带我非常不容易,因为我父亲就没有管过我和母亲的生活,可以说他是很不负责任、不称职的父亲。为此,母亲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到处折腾。抱我到过母亲的同学家住过,后来又到叔伯叔叔、婶婶家呆过。母亲是很要强的人,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不久母亲遇到一位学过助产工作的郭姨,她的丈夫死了,不愿意在封建的大家庭里坐守。母亲也是在盛京医院学过助产工作,就这样两个人合开了一个小诊所,自己心情好多了。孩子仅一周岁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把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02,(Z1)
王丹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年四季头上都扣有一顶别致的小帽,她认为带帽子很神气,因此去哪里都喜欢帽子,而且以黑色为主,偏男性化些的。你看她头上那顶一百多元钱的被称之为“钢盔”的帽子,怕是在南京众电台小姐们带的帽子中是最“奢侈”的一顶了,她打趣道:“人总要隐藏点什么,可我又总会表现出真实的我,所以还是用帽子遮掩点什么吧。”出生于1972年的王丹,年纪虽轻,经历却很丰富,履历表一栏色彩斑谰,当别的孩子坐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嬉戏时,她却在14岁那年到部队去当了文艺兵,唱歌、报幕,在舞台上活跃了4年后,复员进了西宁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了主持人生涯,并搞了一档在当地特  相似文献   

17.
周末,在托儿所的孩子们,总是急切地等待着妈妈领自己回家。希希的妈妈却常常来托儿所向孩子告别。小希希尽管以哭声来挽留妈妈,可是,这位年轻的妈妈,却为她心中的另一种爱所牵动,只是亲亲孩子带泪水的脸蛋,就直奔轮船码头去了。这位年轻的妈妈叫戴洪英,是《上海农垦报》编辑部副主任,上海市1983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她爱自己的孩子,更爱她的报纸、她的事业。为了核实一件急于见报的读者来信,她只得又“弃”儿远去了。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钟情于她所热爱的新闻事业,戴洪英把刚满两岁的孩子送进托儿所全托。戴洪英有她的心愿:自己根底浅,要献身于新闻事业,就要拼搏,就要抓紧分分秒秒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8.
得知《我爱我儿》作者刘嘉身为母亲,早就在自觉地探索如何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引领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很有一番体验,一种心得。惊喜、感叹之余,请求作者将那份原是伴随孩子成长的自然记录赐与我看。记得那一日,接到一叠誊抄清楚的给孩子的信——作者称为“母子心语”,我便迫不及待地一口气把它读完了,编辑的直觉当即告诉我,它可能成为一部非常不错的现代素质教育书稿。我也是母亲。当我把这些信一封封读给我十一岁的女儿听时,从她的眼神我看出了她也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教  相似文献   

19.
三月十九日上午,为小胖检查身体和照像花了半天时间。她批准上育才小学了。从此住在先农坛,一用才能见她一次。孩子,我亲爱的孩子,为了抗战事业,我曾抛开我一个个亲生骨肉。现在,虽在和平时期,又要抛开我最爱的孩子小胖了。……做母亲,搞事业总是不能两全。古之谓“忠孝不能两全”;今之谓“事业与家庭难能两全”。人生的路上总是障碍重重呵! 六月十四日日记有三个月不写了,原因无非是精神好的时  相似文献   

20.
在北国江城吉林市,程光是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广播里听众都习惯亲切地称呼他“老程”。“老程”其实不老,今年39岁,开过十年出租车,又做了两年电台节目主持人,主持两档专门为出租车司机服务的节目——《沸腾四更天——的士大联盟》和《沸腾正当午》。老程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头,叫“的哥司令”。声音“老成”、为人“老诚”的老程带着他的真诚、智慧和热情坚定的行走在电波和出租车行业中,演绎出“千名的哥抓劫匪”,“午夜寒江大营救”等一幕幕享誉全国的动人故事。老程也因此而成为新闻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