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辞与题目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题目是文章的精灵。因此,作者写文章也常常是在文章题目上颇下一番苦功,他们经常把各种修辞手法用在文章题目上。用各种修辞手法拟题,就更好的为全文起到了“达情传意”的目的。本文仅以中学语文教材有关文章的题目谈谈这个问题。一、用比喻拟题梁启超写的《少年中国说》一文题目比喻新颖,用“少年”喻暂时落后,但有着瑰伟壮丽前景的中国。这个题目使人耳目一新,震聋发聩,说出了千百万富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民的心声。看题目阅读全文,激起爱国之情,荡起感情波澜。文章题目之妙,内容之雄壮,我们不能不说《少年中国  相似文献   

2.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一个人先看眼睛,看一篇作文先看题目。作文题目拟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所以,学习作文不能不在拟题上下功夫,多多地下功夫。这是事半功倍的事情。怎样拟好作文的题目?我想,一要从思想上重视拟题,二要寻求快捷的方法。下面就和同学们说说作文拟好题的几个方法。第一、简练法简练,就是浓缩语言,能用两  相似文献   

3.
佳题趣谈     
有位读者写信给一畅销刊物问道:“贵刊编辑选稿,是先看文章的内容,还是先看作者的名字?”编辑答曰:“先看文章的题目。”好文章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必须有个好题目。因此,历来中外名家拟题时无不精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这既考查了学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是对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浓缩”的考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但好多同学都忽视了这一道写作工序,写作时草草拟个标题,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其他写作环节上,因而所拟标题平淡乏味,让人看了兴味索然。一、拟题存在的问题首先,题文不符,即题目与文章的中心不相吻合,二者缺少必要的关联,就像张三的头安到了李四的身上。其次拟题太宽泛,不具体,用话题作为标题。二、拟题要求1.题文统一。题目要确切地体现文章的中心。2.…  相似文献   

5.
我们读书、看文章通常都是一眼便看到题目,好的题目能给人启示.引人深思,激发阅读兴趣,题目是文章的“招牌”,一篇好的文章,如果题目不好,就显得大为逊色,所以给书、文章拟一个好的题目也是很重要的,历代文人墨客对待拟题非常慎重,很注意锤炼拟题的功夫,对于怎样拟题,文学史上还留下了不少佳话。  相似文献   

6.
中考作文,90%以上的同学用记叙文写作。不过,从阅卷情况看,普遍存在内容俗、角度大、材料假等问题。要让文章达到事事述亲历、句句诉衷肠的效果,我们得掌握以下四招取胜的秘诀:第一招:让标题独特诱人。文章的标题,就像人的眼睛,它代表与透露着文章灵魂的信息。文章的题目,从内容上看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便有为之一振的感觉;从立意角度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具体说,可以化用诗词拟题,如《道是无情却有情》;可以巧用修辞拟题,如《心灵之花》;可以借用歌词拟题,如《女孩四重奏》;还可以…  相似文献   

7.
作文的题目从内容上看,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便有为之一振的感觉。从立意角度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作文拟题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移用诗词拟题;二、巧用修辞拟题;三、借用歌词、符号拟题;四、转换角度拟题;五、故设悬念拟题。  相似文献   

8.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一个好标题不仅能开阔作者的思路,而且能唤起阅卷老师对文章的兴趣。由于高考作文阅卷时间短,对题目的要求就更高,因此掌握必要的拟题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对高考作文的拟题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六大方法:情景交融法、引用化用法、巧用修辞法、巧用算式法、逆向思维法、创设悬念法。  相似文献   

9.
标题也叫题目。“题”是前额,“目”是眼睛。是文章最显眼的地方。俗话说,看文先看题,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既可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引起阅读兴趣,又可突出文章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拟题训练,同样是作文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文章的标题也是一样,也有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准确、鲜明、简洁、生动。但孩子们拟的作文题却往往“生动”不起来,其原因就是固守陈规、不能破常求异。写人则是“我的老师”,写事则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写景则是“美丽的校园”……这样的题目让人感到像狼外婆的故事一样老而又老,虽没错误却毫无新意,不能引起人的阅读兴趣。那么,怎样辅导孩子给文章拟个新颖的标题呢?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文学趣味  相似文献   

10.
我们读书、看文章通常都是一眼便看到题目 ,好的题目能给人启示 ,引人深思 ,激发阅读兴趣 ,题目是文章的“招牌” ,一篇好的文章 ,如果题目不好 ,就显得大为逊色 ,所以给书、文章拟一个好的题目也是很重要的 ,历代文人墨客对待拟题非常慎重 ,很注意锤炼拟题的功夫 ,对于怎样拟题 ,文学史上还留下了不少佳话。不解诗题 ,误解诗意 晚唐诗人杜牧写了一首绝句 ,题为《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被后人誉为写江南的名作 ,可是明代文人杨升庵读到这首诗时却认为 ,“千里”应改为“十里” ,理…  相似文献   

11.
一、巧用新颖题目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其中利用修辞方法就是一个诀窍。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拟题目也是一样,修辞会让题目异彩飞扬。如:《炖好艺术的腊八粥》、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中学生写作议论文经常出现“自拟题目”的命题。有的学生忽视拟题,认为我的文章你非看不可,管它题目好不好,正文好就了不得。有的认为拟题重要,却在拟题上大伤脑筋。那么议论文拟题有哪些要求和方法呢? 我认为议论文拟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议论文写作,特别是应试作文,如果作者能巧妙地引用一些优美的歌词,那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必将给文章增添不少色彩。一、用以拟题,点明主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写作议论文,拟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题目,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如果能恰当地引用一句人们喜闻乐见的歌词作为议论文的题目,既能准确地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又能使所议论的道理变得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小学生作文虽然大多数是命题作文,但很多所谓的“命题”,其实也只是给材料或限定取材的范围,如“记一个最难忘的人”、“令我后悔的一件事”等等,同学们都是可以自主拟题的。那么,怎样才能给自己的文章拟题呢? 1.要具体。文章的题目要有内容,让人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主要写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训练和考试时,往往有一些学生不能根据话题自行拟出标题,他们常照搬话题为自己文章的题目,由此又引起思路模糊、文章内容粗疏杂乱和篇幅过短等毛病。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时间紧,学生不能快速拟题与构思,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较满意地完成作文。那么怎么才能在拟题与构思上达到“短平快”,以迅捷的速度直达目的地呢?根据思维的活动规律快速地进行发散、求同、逆向、越轨、辩证思维活动,可以实现快速拟题。首先要明白,话题作文其实就是划定了一个思想活动的范围,也可以说是思想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同学们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  相似文献   

16.
标题是作文的眼睛,一篇成功的习作离不开一个鲜活的题目,各种题材、体裁的作文对题目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想使文章的标题鲜活起来,就要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探寻新颖、适用的拟题方法,让学生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掌握,“扮靓”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四课议论文 ,在题目的设置上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四课的题目都是文章的论题。议论文的论题和论点是不一样的。说得浅易一点 ,论题是议论文的论证所围绕的问题 ,而论点则是作者对于这个问题所持的看法或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张。比如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怀疑和学问具有怎样的关系 ,这是文章的论题 ;而怀疑是作学问的前提 ,才是作者的观点。又如第二十一课《发问的精神》:发问的精神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要有发问的精神 ,这是文章的论题 ;而学知识必须发问或者说只有发问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这才是文章的论点。四篇课文…  相似文献   

18.
拟题和审题一样,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在很多时候,习作都需要同学们自己拟题.一篇文章,不但要内容好,题目也要拟得好,这才称得上是一篇好文章. 请大家读读下面这篇习作,体会一下题目的特点和作用. 生活中的乘除法 大扫除中,突然,"哗啦"一声脆响,把同学们吓了一跳.大家都朝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徐英不知所措地站在课桌上,她脚下的那块玻璃已经四分五裂了.深秋的凉风,一个劲地往屋里钻.  相似文献   

19.
标题是作文的眼睛,一篇成功的习作离不开一个鲜活的题目,各种题材、体裁的作文对题目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想使文章的标题鲜活起来,就要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探寻新颖、适用的拟题方法,让学生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掌握,"扮靓"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17日,我上了一节高三作文指导课——"话题作文拟题训练",同时,也作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汇报课。现在我对这节作文课进行一番回顾:一、确定课题的目的:我之所以选这一题目来开课,是因为自2000年以来高考作文均以话题作文这一形式出现。同时要求自拟题目,可不少考生根本就没有拟题目,直接把话题当成题目,尽管高考作文评分中没有扣分,但严格来讲这是不符合写作要求的。当然,也有一部分考生由于拟题不当,导致离题,也有些考生随便拟一个题目,导致文不对题,也不乏一些考生拟出一些好的题目,吸引阅卷老师目光,再加上流畅的文笔、充实的内容、真挚的感情,因而得到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