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阮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阮籍研究的内容及状况大致为阮籍的生平、性格及思想,阮籍诗文,阮籍与他人比较及阮籍影响。  相似文献   

2.
阮籍诗文常被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典型广为研究。前人对阮籍作品的研究涉及"竹林七贤"诗文的整体研究、阮籍身世思想的研究等,有许多经典代表作品。本文结合阮籍人生经历就其创作及思想分析阐述了其不同时期的诗文创作风格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并论述了阮籍作品与竹林七贤其他人物的联系,对进一步学习研究阮籍生平和诗文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阮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后人从不同的立场出发,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和评论阮籍,往往得到迥然不同的看法。研究阮籍的思维方式能从总体上把握他的思想,并能达到拓展和提升现代人思维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阮籍的诗文创作,离不开他所生存的时代、环境。哲学是理论之王,也是一个时代思想、精神领域的精华。阮籍咏怀诗的创作与其"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与玄学思潮密不可分。论文主要研究阮籍在玄学人格理想下,他的诗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焦文林 《高中生》2011,(30):14-15
有人这样评价:魏晋时代失去了阮籍,整个时代将会黯然失色;有了阮籍,魏晋时代才能让人神思遐想,不停追逐。阮籍为何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洒脱不羁的阮籍》将带你认识一个史书上记载的鲜活的阮籍。  相似文献   

6.
阮籍在魏晋时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哲学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那鲜明的魏晋风流品格和特立独行的品行,给人们留下了别样的风采.阮籍的美学思想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一般着眼于他的 《乐论》、《大人先生传》、《清思赋》等作品所反映的音乐美学思想,却鲜有人谈到他的生命美学.在此,根据阮籍"哭邻家女"这一本事,从生命美学的视角,以窥阮籍特有的生命美学之意识.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6,(1):33-36
阮籍为了躲避当时朝廷的拉拢和迫害,行为上表现出"狂"的特点,其本质是佯狂,是阮籍对统治阶级的消极反抗;阮籍表面上"谈玄"、"清谈",但是其内心仍然不能接受道家核心思想;阮籍狂放不羁的前提是明哲保身,保全性命。  相似文献   

8.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代表性文人。魏晋之后,文人对自我的关怀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的冲突在他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致力入仕到佯狂避世,阮籍内心充满了人性的冲突,在阮籍所有作品中,咏怀诗是他的典型力作,也是后人借以研究他的重要作品。"湛湛长江水"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从中可以对阮籍的心理探究一二。  相似文献   

9.
历来人们习惯以儒、道两家来评论阮籍思想,并形成了三种主要认识:其一认为阮籍思想属于道家,其二认为阮籍思想归根到底属于儒家,其三则认为阮籍思想是儒、道两家思想交替演进发展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阮籍作品的解读,对其人其事的梳理及对魏晋时期政治时局、士人风气及其他旁支因素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以儒、道标准机械地评介阮籍的思想。阮籍思想的矛盾及其痛苦是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面对儒、道两家哲学时难以抉择的两难表现。  相似文献   

10.
历来人们习惯以儒、道两家来评论阮籍思想,并形成了三种主要认识:其一认为阮籍思想属于道家,其二认为阮籍思想归根到底属于儒家,其三则认为阮籍思想是儒、道两家思想交替演进发展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阮籍作品的解读,对其人其事的梳理及对魏晋时期政治时局、士人风气及其他旁支因素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以儒、道标准机械地评介阮籍的思想.阮籍思想的矛盾及其痛苦是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面对儒、道两家哲学时难以抉择的两难表现.  相似文献   

11.
陈玲 《考试周刊》2012,(51):24-24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第五首中评价了阮籍其人及其诗歌风格,认为阮籍的诗歌蕴含高情,并打破世人对阮籍狂的看法,指出阮籍不狂,同时期望他能拥有"出门一笑大江流"的豁达胸怀。  相似文献   

12.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以飞鸟意象为切入点,揭示阮籍儒家济世理想的破灭与道家逍遥追求的虚幻,展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孤独、失落与痛苦,从而真实地再现阮籍完整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3.
宋永华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6):118-122,128
阮籍在人们印象中一直以旷达不羁,不拘礼法,嗜酒傲诞的形象出现。然而,阮籍的性格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只注意到其狂放的一面,忽略其性格中奋发向上、谨慎等方面。阮籍的性格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具有较普遍的代表性,理解阮籍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人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路"作为阮籍《咏怀诗》中的代表意象之一,是阮籍作品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本文通过阮籍对"世路"态度的转变,对"天路"无限的企盼,还有最后陷入"失路"的泥沼这三个层次分析阮籍内心情感复杂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阮籍诗文中的音乐意象这一独特视角,以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作为纵横坐标,从阮籍音乐美学思想与音乐意象的内在逻辑联系出发,全面、深入、系统地探讨了阮籍文学创作与音乐的关系,认为理性主义精神是阮籍诗文中音乐意象的审美特质,对个体与群体关系的理性思考是其文学创作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阮籍是魏晋之际的大名士,他虽有济世之志,并多次出任高级官职,却一生纵情放诞、颓废落拓.阮籍作为一个矛盾的精神集合体,对后世文人学者的立身处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阮籍的仕途经历入手,初步探讨了他的仕途心理,为进一步揭示阮籍真实的内心世界,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阮籍常人人格的过渡性特征及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日常行为及诗文创作的研究,揭示阮籍极富个性的人格特征。与邺下文人的英雄人格和陶渊明的至人人格相比较,阮籍的人格属于常人人格。在将这种常人人格置于阮籍个人的人格发展和魏晋文学演进的整体中进行考察时,发现这种人格构筑具有鲜明的过渡性,并由此而显现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从阮籍诗文看阮氏信奉或倾向佛教之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阮籍诗文的思想方式和思维特点,阮籍的诗文作品的叙说方法和阮籍诗文作品对古代哲学"神"范畴的运用和界定来看,阮籍思想同样显示出接受过佛教影响的烙印,因而他可能是信奉或倾向于佛教的.  相似文献   

19.
以阮籍和陶渊明为代表,魏晋诗人开始有意识地以酒入诗并在"酒"意象上寄寓独特内涵和诗人的主体态度。阮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价值信仰、生命哲学共通,但是对酒的态度不同。从阮籍到陶渊明,诗与酒的融合经历了由形神分离到浑然一体的艺术自觉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钟嵘在《诗品》中因其对阮籍作出"其源出于小雅"的评价,使得阮籍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空前绝后的存在。阮籍诗歌继承着《小雅》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批判精神,在艺术风格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阮籍诗歌中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为《小雅》所不具备,《小雅》境界亦有阮籍诗歌所未及之神韵,二者在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