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理论和修辞学史研究中贯穿着深刻的辩证理念.这既体现在其对陈望道修辞学思想的概括提炼中,也体现在对修辞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各个方面.在注重言语交际全过程研究、多边缘学科理论融合及修辞学研究的态度方法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体现出辩证理念,为修辞学理论体系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研究可以从表达者和接受者两种不同的立场来展开。区分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有利于深化对认识交际活动的认识。表达语境是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接受语境是阐释学与阅读学的研究对象。语境在阐释学中的比修辞学中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值得进一步去研究。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修辞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修辞语境的变化要求理论发生相应变革以适应并服务于时代需要。在理论发展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横向上的发展与语言学理论成果相结合就成为现实必然。文章拟在修辞学视角下,尝试对修辞语境研究进行理论整合,以期建立修辞动态语境分析框架,为修辞语境和修辞机制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修辞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修辞语境的变化要求理论发生相应变革以适应并服务于时代需要。在理论发展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横向上的发展与语言学理论成果相结合就成为现实必然。文章拟在修辞学视角下,尝试对修辞语境研究进行理论整合,以期建立修辞动态语境分析框架,为修辞语境和修辞机制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科学修辞解释对修辞性和语境性的持续关注,使其与传统科学解释产生了一些区别。作为独立的研究方法,语境分析法能够弥补修辞分析法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将问题的解答过程置于一种可交流和可表达的语境基底上,并最终通过修辞分析法与语境分析法结合的方法论结构,给出一种有理性、有理由、有效用的科学修辞解释。这些研究表明,语境在科学修辞学范围内有着巨大潜力,同时体现了科学修辞学与语境论结合研究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修辞学本来基本属于语言学的一门学科,但是,它不属于传统的研究“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体系”的纯语言学。因为修辞学往往注重那些传递情感信息而对语法偏离的言语研究和对言语交际有关的非语言因素的研究。比如语体、风格、语境、表达方式、语言材料的组织等。随着修辞学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由于纯语言学陷入了单纯结构分析的框架,严重脱离了汉语语用的实际,使语言学研究步入了困境。能基本包容修辞学的语言学,应该是研究传递信息符号系统的大语言学。为什么要说“基本”呢?因为修辞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也不完全属于大语言学。  相似文献   

7.
移觉的语用修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慧  覃先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47-149
语用修辞学是两门临近学科语用学和修辞学的交叉学科。移觉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仍处于方兴未艾的研究之中。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语境这一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共同基础为切入点,着重从两方面对移觉进行语用修辞分析:移觉的认知机制以及移觉在认知语境中的表达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国际知名的新加坡华人修辞学家郑子瑜于2008年6月仙逝。他在黄遵宪研究、文学批评及中国修辞学史等诸多领域均有众多创新。他的创新道路、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如:勤奋苦读与独立思考法、瞄准薄弱环节攻关法、实证法与考证法、文学与修辞学结合交融法等),均给我们带来众多启示,他的创新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比修辞学主要研究跨语言、跨文化以及跨教育、商务等不同语境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和英语作为外语写作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在简要评述对比修辞学理论与讨论语言、文化和修辞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对比修辞学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旨在为国际商务活动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西方修辞学史》是一部新颖、独特的学科史论著。该书与国外同类作品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作者置身于一个跨文化语境,不受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立场、欧洲中心主义、学术政治等的掣肘,将西方修辞学科史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尤其是智力语境等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围绕西方修辞学的滥觞及其兴衰成败的发展历程这一主线,囊括主要的修辞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内容涉及修辞与哲学、宗教、伦理、文学批评、论辩以及当代西方修辞研究现状及其特征等,是一部学术性较高的修辞学科史。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俄英双语对比教学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部分高校俄语专业招收俄英双语制学生的现状,配合“宽基础、高素质、有特长、适应广”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俄英双语对比教学的设想。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掌握俄英语音、语法、词汇、修辞、语言国情等知识,再通过交际情景发展学生跨化交际的技巧和能力,最终达到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的完美结合。这正是我们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紧密联系报刊新闻语言和社会语言的实际,从新词语的涌现、术语的跨度移用、港台词语进入共同语、缩略词语的不断产生,在语法上发生的变化,以及俚俗闲适语言风格的形成、引用或仿拟式标题的流行、板块语汇的横向互动等8个方面,论述了世纪之交报刊语言在词汇、语法和修辞语用上的变化趋向.对报刊语言变化的成因,以及这些变化对社会语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报刊语言某些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作者母语的修辞方式对英语写作有着极为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中式修辞无论是在词语层面还是句子和篇章层面都对考生的大学英语四级作文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词语,句子和篇章层面分析了大英作文中的中式修辞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教师口语指教师语言的口头形式。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声音、词句、修辞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艺术地调控和使用,可以使教师口语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李颖 《鸡西大学学报》2005,5(5):74-74,79
汉语和俄语在句法功能,修辞特点及习惯用法等很多方面都大不相同。当用两种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时,我们所用的词的数量是不同的。在俄译汉的翻译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词量的增加和减少。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象似性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一原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各层面,如语言变化、修辞、句法等。无一例外,在解释词汇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这一原则更是体现出极具特色的优越性。本文将探索存在于词汇的语音、词形及词结构各层面的象似性现象,从英汉两种语言入手,进一步发掘英汉语言中存在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7.
毛元晶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12-15,19
流行词语是在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特定阶层或行业广为流行的一种语言现象。文章通过大量实例,分析研究了流行词语中的时代文化和修辞意义;并指出:流行词语记录了时代特性、文化物质生活和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过程,它既表现为社会生活变化在语言(特别是修辞)上的反映,又表现为人们在文化生活、价值取向上的一种趋势,是时代语言、文化的缩影,所以它具有语言学和社会文化学研究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春泉博士的《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一书,从"何人"入手,以接受心理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了以传情达意为指归的语辞调整。从实践上证明了修辞表达需服从于接受心理的要求。该书把修辞学纳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实现了语言研究和言语研究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的实现是以如下三方面的努力为基础的:一是修辞是一种有标记的言语行为;二是修辞研究是语言表达适宜性的研究;三是语言是人类精神存在的家园。  相似文献   

19.
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的语言独具特色,他把方言土语融入了叙事语言,活用比喻、夸张、排比、反复、仿词等多种修辞手法,铺陈华丽,文气纵横,汪洋恣肆,潇洒自如。有时还拆旧词创新语,形成了个性鲜明、超越了陈词滥调的陌生化的语言。文中句式多变,长短交替,文白夹杂,错落有致,音韵合谐。拟声绘色的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歇后语、猫腔、土语等令小说洋溢着浓郁的民俗风情,狂欢化的叙事消解了小说的悲剧氛围,形成一种戏谑的风格,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20.
土家语与汉语同属汉藏语系,两个民族在地域上互为近邻,间或杂居,因此在语言上交互影响。这篇文章主要探讨土家语的代词系统与汉语的关系。文章的主要观点认为:土家语的部分代词与汉语是同源词或借词。借词时间在中古以前,因此保留了中古汉语代词系统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