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台湾《出版情报》报道,一个月出一本书的高产作家林清玄,最近推出了他的第100部书《多情多风波》,从而为其写作历程刨下新高峰。 配合新书的出版,台湾九歌出版社与金石堂书店合作,在台湾44家金石堂书店展开赠书活动,即购买一本《多情多风波》,即可得到一本林清玄手绘禅画笔记书《林清玄禅画禅话》。  相似文献   

2.
有着20年兵龄的武警某医院政治处主任裴进堂,在武警河南总队政治机关算得上是位尽人皆知的“笔杆子”,却少有人知道他是画家。 裴进堂出生在豫北南乐一户农民之家。幼时随祖父一起生活,祖父不仅做得一手好木匠,还画得一手好画。 “挥写意中象,抒发胸内情”。这是裴进堂从小就有的一个五彩斑谰的梦,希望长大了当一名笔走龙蛇、淋漓挥洒的画家。这一理想就像一粒种子似的,在他的脑子里逐渐地生根、发芽、生长。读初中时,他在班上已成为能写会画的“小画家”了。 1980年,裴进堂投笔从戎。火热的警营生活,为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  相似文献   

3.
清代江苏有一个姓李的讼师,专门替人打官司。有一次,一个快出嫁的姑娘独自在家里睡觉,被邻居无赖越墙逼奸,并勒下金镯后逃走了。后来无赖被捕送官府。女家要求对无赖给以应有的惩罚,但不愿说出逼奸情节。在请人写诉讼状时,用了“揭被勒镯”四个字。女家怕状子未完全反映事实,经人介绍去请教姓李的讼师。李说:“‘勒镯’的罪名分量轻了,要使无赖受到应有的惩罚,就要把‘揭被勒镯’改为‘勒镯揭被’。”后来,状子一递上去,果然使无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相似文献   

4.
管仲脱囚处     
《沂州府志》记载:“堂阜,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管仲脱囚于此。”《左传·桓公·子纠争国》载:“管子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同脱,释放)之。”“堂阜”即今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西高都村边的一条小河处,故历史上也称“堂阜水”。“堂阜遗迹”是蒙阴八景之一。管仲(约公元前730-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或敬仲,颖上人(今安微颖上县)。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贫寒,但志向远大才能不凡,从小就与鲍叔牙是要好的朋友,故鲍叔牙对他十分了解,对他的才识非常敬重。的才识非常敬重。《管子·小匡》载:齐襄公荒淫无度,“不听国政”“卑圣侮士,唯…  相似文献   

5.
南京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时期,豪门贵族大多喜好饮茶喝酒,以茶代酒这句口头禅就出自六朝时的南京. 唐代南京佛教高僧大德云集传法.茶有提神醒脑、生津祛疲等特殊功效,成为僧人最理想饮料,刺激了寺院茶叶的生产.之后进一步在宫廷、民间推广普及. 唐代人陆羽编撰了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因此被尊为茶圣.他从小被寺院收养,对茶的许多相关知识的最初了解和兴趣都是从寺庙中获得,练就了种茶、采茶、制茶、烹茶的技艺.21岁时他专程赴栖霞山采茶品泉,与禅师品茶论禅.后来,宋代僧人就在陆羽试茶处造亭,并摩崖刻石“试茶亭”.南京寺院的禅师们借茶悟禅,刮起了南京的茶禅之风.尽管“茶禅一味”这四个字的提法是南宋以后的事,但在唐代南京的茶禅文化中早已有所蕴育.  相似文献   

6.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你,意指“思维修”式“静虑”即“静其思虑”,“静中思虑”。禅,作为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起源于古印度的瑜伽,是人与宇宙冥合的智慧,曾对我国的文学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以诗谈禅、以禅趣入诗,自六朝以来就有很多尝试,支遁、慧远、谢灵运等人作出了一定  相似文献   

7.
禅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通往心灵花园的一条道路。禅是一种进入事物内部,超越物我的一种精神境界。她包含在最平常的事物中,当你面对禅的时候.也许就是在面对自己的生命了。这是南北的新书《阿弥陀佛是一声问候》从一开始就告诉读者的哲理。在全书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禅宗茶道悟的是“中国禅”,突出直觉智慧,落脚到肯定生命(道)和肯定人生(儒),释、道、儒统一于茶道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日本茶道流派虽多。本质上仍属禅宗茶道,但悟的是“日本禅”.其思想特征是追求空寂、轻生喜天、以死为关和“物之哀”等。仅就“禅”而言.中国禅传入日本已经形成了日本禅.日本禅比中国禅更地道.就“禅宗茶道”  相似文献   

9.
静嘉堂随想     
初见静嘉堂说得夸张一点,初访静嘉堂已是上一世纪的事情了。 几年前到日本做访问学者,日本汉学家山根幸夫先生知道我的专业,一见到我,就力劝我去静嘉堂看看,还热情为我准备好了给静嘉堂文库长的介绍信。访问静嘉堂,对我可谓是与专业有关的唯一夙愿。我早就知道:日本静嘉堂与清季藏书家陆心源的(?)宋楼有着一段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祁承(火業)(1563~1628),字尔光,号夷度,又号旷翁、密士老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是有名的学者,编著有《国朝征信录》二百十二卷、《淡生堂余苑》六百零四卷和《淡生堂集》、《淡生堂藏书约》及《淡生堂藏书目录》等著作。后两书对后世影响颇大。祁氏是浙江绍兴人,家有祖传藏书,从小喜欢看书,自十五岁起即嗜书入迷。他自述说:“及舞象而后,更沉酣典籍。手录古今四部,取其切近举业者汇为一书,卷以千计,十指为裂。”他喜欢收集图书,常在刻书业发达的武林购买图书,“遍访坊肆所  相似文献   

11.
从逻辑上说,以诗明禅和以禅喻诗,是相互并行不悖的——前者是为了禅而借用诗的形式,后者是为了诗而引申禅的思想。正是这样两个方面,构成了禅与诗学的双向运动。所以,皎然所以要作《诗式》的意义,就需要我们的追问了。 皎然为什么要写《诗式》?或者说,他说《诗式》的动机是什么?唐释福琳《唐湖州杼山皎然传》记御史中丞李洪移官湖州:  相似文献   

12.
禅诗是一种高品位的哲理诗。它既具备诗歌的美学特征,有诗趣美,又包蕴禅宗的哲理内含,有禅趣美。唐宋以后,佛教中衰,禅诗不现于世久矣。散存于卷帙浩繁的佛学典籍之中的禅诗,虽有逾万之数,但如断线之珠,尘封泥垢,幽光难显,鲜为人知。台湾学者杜松柏先生潜心内典,遍览禅籍,于禅诗情有独钟,不忍心这些禅苑花锦彩散色凋,集得禅门开悟诗二百首,用慧心妙笔,详加析论。禅诗高境,复现于兹。一册在手,犹如睹古锦一段,五彩逼目,诚研习禅学诗学之大助也。 全书分为四十一章,每章都是一篇或长或短的论文,围绕一个专题,先介绍禅宗人物,禅门公案以及其他背景材料,再引出一首或一组与之有关的禅诗予以解说,以帮助一般读者理解和欣赏禅诗。论文涉及禅宗的特征、禅宗的五宗二派的大师级人物、三十多则著名公案以及禅与诗词的关系等方面,合而观之,严然是一部自成一体的禅宗史。 禅诗常以比兴为体,曲喻多方,举凡山川风物、花鸟虫鱼、世情百态均无不可纳之入诗。这与禅宗悟道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禅师讲究绕路说禅,最忌一语道破,所谓“言语道断”是也。初入禅门的僧众,往往不谙此理,动辄刨根问底,想弄明白什么是佛,结果总是碰壁。禅师不是以拳脚相赠,便是答非所问,什么  相似文献   

13.
网络暴力来自传统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平 《青年记者》2007,(15):75-75
如果有网民作出一副无赖相说,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比传统媒体清白,不知道传统媒体从业者作何感想?  相似文献   

14.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邵阳就有了三元堂、经纶堂、经国堂等专门从事雕版印刷的书坊。邵阳郡斋胡澄刻的贺铸《庆湖遗老诗集》九卷、拾遗、补遗各一卷,是邵阳最早的刻本。邵阳雕版书业的特点多是世代经营。从江西迁来的谷氏兄弟“经纶堂”、“经国堂”,吴氏父子“经元堂”、“经文堂”,  相似文献   

15.
《二流堂纪事》是“二流堂”的“堂主”唐瑜的回忆录。唐瑜的大半生和纠缠了一个世代的荒唐的“二流堂”事件密切相关。没有唐瑜,就没有当作笑谑的所谓“二流堂”,也没有中国现代史上这桩轰动的、荒谬绝伦的“二流堂”事件。“二流堂”事件是仅次于胡风事件的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悲剧或日闹剧。极左路线的罪恶和丑陋,光在这两起事件上就已表演得淋漓尽致。若说胡风及其同仁多少还带有文学上的“不同政见”的  相似文献   

16.
肖林桓 《大观周刊》2011,(21):119-120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自谓“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以此在唐宋以来“以禅喻诗”的诗歌理论上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并形成了自己的诗学观念。后人对其“以禅喻诗”之旨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前人对诗、禅、人、乃至时代的因缘关系的忽视,今作解读,以期正确把握严羽诗禅说之正义。  相似文献   

17.
岁末     
在年关将近的时候,突然就想起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一个剧情,除夕夜,客栈的掌柜和四五个员工聚餐,掌柜的举起手中的杯子,开口说,“在过去的一年,我们风风雨雨”之后变故频生,掌柜的后半句话无论如何都说不囫囵,尽管所有的人都知道,她接下来要说的,也无非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制度必要性和它的功能设计时,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提出了一条著名的原则“无赖原则”。这条原则认为,人们在考虑制度安排时,必须持定“人人应当被假定为无赖”这样一种假设。制度设计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不论人多么利欲熏心,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机制的钳制功能,使人“规规矩矩”地服务于公益。休谟说:“政治作家们已经确立了这样一条准则,即在设计任何政府制度  相似文献   

19.
熟悉青果巷的人都知道,巷子里有座很有名的八桂堂,瞿秋白就出生在八桂堂的天香楼上,后来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家刘国钧买下此宅,八桂堂成为刘国钧故居,是青果巷门面最气派的宅邸.如今的八桂堂大门紧闭,平日由刘家的一位老管事看管,刘家后人回常州总要到青果巷走走看看,找寻、回味那一缕悠远绵长的乡愁.  相似文献   

20.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1,(24):40
金石堂推出电子书馆台湾金石堂网络书店电子书馆在2011年夏天热闹开馆。金石堂电子书馆为了邀请所有喜爱阅读的朋友们,一同体验无纸阅读潮流,在开馆期间的首波推广活动中,开放多款超人气杂志免费阅读,只要你是网络书店钛金等级以上会员,就可以一次看个过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