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古诗意象与隐喻具有相同的认知特性,意象也是一种概念隐喻,意象的英译应该力求实现汉语隐喻意象和英语隐喻意象的"映射对等"。结合古诗意象英译的实例,提出了采用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译出;转换汉语意象源域为英语的意象源域;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加汉语目标域;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加注释等实现"映射对等"的古诗意象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文化的裁体,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习惯、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反映出文化信息的差异.因此从性别意识、价值观以及意象图式三方面,对"兔"在英汉文化中不同形象的解析,有助于理解"兔"在英汉文化中不同的文化内涵,促进跨文化交流中信息的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3.
如今,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的重点逐渐由语言本身转向语言外部,也就是说,不仅要求译文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做到"信",还要求译文做到"达"和"雅"。因此,需要清楚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同时比较英汉文化意象的不同,分析英汉文化意象不同的归因,进而讨论英汉文化意象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4.
汉语"NP1有NP2"结构("有"字句)的基本语义是表示领属和存在.在实际英译的时候,表示领属并不总是译成have,表示存在也不是都译成"there be".大量语料表明,对"NP1有NP2"结构的翻译必须要结合英汉语的特点、根据英汉语法要求以及具体语境灵活处理.探讨"NP1有NP2"结构特殊翻译情况的规律对于这个结构的英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语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当前语境下中国文化外译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选择何种翻译策略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更好地促进汉语古诗英译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考虑的问题。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主要包括易化、多样化和简化三大翻译策略,其中简化策略包括概括法、释义法、替换法、节略法和增添法等五种方法。本文聚焦简化策略中的增添法,首先指出增添法的内涵,进而结合汉语古诗英译语料,从名词意象增添、形容词意象增添、动词意象增添以及短语或短句意象增添等四个方面对增添法进行阐释,最后对译者使用增添法的原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汉语ABB重叠词作为汉语中的特殊词汇现象,是汉译英中一个值待注意的问题.本文以"白BB"为例,通过对增义和强义等简单翻译方法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对汉语ABB词的汉译英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英、汉语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别以及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等.  相似文献   

8.
英语该类结构均由“主词+介词+修饰语”构成,遵循从射体到界标的语序;汉语的则均由“修饰语+的+主词”构成,遵循从界标到射体的视角,语序相反.英汉内向结构是不同的意象,其构建的视角不同.这种视角差异是由英汉语民族认知方式的差异造成的:英语母语者多采用“核心突破式”认知方式,而汉语母语者则采用“外围剥离式”的认知方式来构建意象.英汉语内向结构对射体和界标选定的一致性体现了语言的共性,而语序的差异是英汉语使用者认知方式逆向化在语言中的体现.对外汉语教学要以真实语料库为语言事实材料,从认知方式的高度来解释语言差异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自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身代词是生成语法第一约束理论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分布、用法、复指三个方面对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自己"的异同进行比较,并提供了一些汉译英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愤怒"隐喻的认知功能分析,探索英汉语中"愤怒"语义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1.
"乡"与"市"和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和“城市”两种社区,作为化构成,客观存在并支配着中国现代学发展过程,有可能用以考察这一历史阶段学现代性的依据。上个世纪二、三、四十年代,乡村小说的典型事实具体而微地显示了“乡”与“市”两种化价值倾向的起伏消长,从“市”对“乡”的超越至“乡”对“市”的包围,是中国现代学留给今天的一份重要启示录。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明在演进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的模式与特征,前人在此领域已有许多优秀的论,但在中西明比较方面,述与论相对较少。本针对中华民族“亲贵和一、礼尚往来”的“尚善”精神与西方明“平等自由、开拓进取”的“尚武”精神作一根源性的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运动"与"校本课程开发" 的此消彼长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运动”和“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发生的两次重要的课程变革运动。前适应和推动了课程的现代化转换,后则适应和促进了课程的个性化发展。两次课程变革运动的消长给我们的启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现代出版是现代文学的摇篮,现代出版作为一种物质形式不仅孕育了现代文学,反过来,又借助现代文学而获得了自身更大更快的发展.它不仅仅是现代文学的生存手段,还对文学的发生、发展具有结构性的反作用.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出版文化影响下的文学"转型"主要出现了两次.  相似文献   

15.
16.
启发式与“学学半”之间有着深厚的关系,一方面启发式是在“学学半”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另一方面“学学半”思想蕴含通过孔子启发式而得到历史的传扬。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以人为本的主体观、发展观、民主平等观和“以学论教”的辨证观等无不直接导源于此。揭示二者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教育思想的来龙去脉,克服当代教育理论中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以及缺乏民族特色等弊端,也有助于从根本上理清教育改革的思路,根治现实教学中注入式、家长作风等顽症。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挖人大战"的实质是"行政本位"与"学术本位"之间的固有冲突。"行政本位"与"学术本位"存在的统一性、合作共赢需求以及合作基础为两者妥协乃至和谐提供了可能,中国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治气氛和增长的学术力量也为二者矛盾的消解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性。对"行政本位"与"学术本位"的地位再确认、功能再确认和关系再确认有利于二者矛盾的消解,也有利于将高等教育人才配置导入正轨。  相似文献   

18.
电视里的对话是否与真实语境中的自然对话一样?这个问题对于外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外语课堂大多都缺乏真实语境,而原版英文影视具有相对丰富的语境知识。库古力(Quaglio)的研究对比了情景喜剧《老友记》的对话和朗文语法语料库(Longman Grammar Corpus)中的自然对话子语料库两个语域里的语言特征及功能差异,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该电视剧里的对话和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在语言特征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但部分语言特征因情景等诸多因素存在一定差异。这无疑为将影视引入课堂的做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其研究结果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语言的学者们都有借鉴意义。因此,库古力在综述其研究结果后指出,电视对话为教学目的提供极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浪漫主义诗学传统中,李白和郭沫若是两座屹立的高峰。从思想文化立场来看,郭沫若和李白都是杂糅了儒、道、侠等文化的非常复杂的存在,都是各自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史上的“洄水沱”现象。二者不仅在复杂性上相似,而且在具体的思想文化方面具有相通性。该文就入世品格、叛逆意识、隐逸思想以及任侠精神四个方面对李白与郭沫若的共通性作出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南北化尚未融合,两种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北方以伦理型化为主,南方则带有浓厚的巫化色彩。与此相适应.对于女性美的观照,中原人和楚人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理想。前标榜“以德为美”,后渲染“美在艳情“。这两种模式同构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品质的最初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