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报纸宣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颇费思忖的问题:某项政策是早点宣传好还是晚点宣传好?某个热点问题是从宏观角度报道好还是从微观角度报道好?某种社会现象是一般议论好还是深层剖析好?某篇批评稿件是来文照登好还是有所保留好……凡此种种,归根结底都有一个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把握好报纸宣传的“度”,不仅仅是稿件处理技巧问题,还是关系到舆论导向、宣传基调的政治性、政策性问题。因此,把握好“度”是报纸宣传中必须看重和练好的基本功。根据大局需要确定宣传节奏的急缓与报道材料的取舍。我们的一切工作包括报纸宣传,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如何加快与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如何维护  相似文献   

2.
宣传报道的“度”,指的是对客观事物与新闻报道把握的尺度。记者确定主题、取舍材料、谋篇布局要把握好“度”;编辑选择新闻、修改稿件、制作标题、配置稿件、设计版面、组织报道,更需要把握好“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搞新闻工作,就是在把握“度”上做文章。这篇文章做得好,新闻宣传既能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能搞得生动活泼,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如何把握好宣传的“度”呢?我以为应该注意这样几点;第一,掌握好分寸。记者获得的采访线索很多,编辑每天要接触大量的稿件,一般稿件的取舍是比较好判断的,难…  相似文献   

3.
经济热点问题的报道,向来最能引起和激发记者的兴趣,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又是最难操作的,因为“热”现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你褒扬它,有可能会使热点问题热上加“热”而造成过“度”;你贬斥它,又有可能会激化矛盾,产生风波而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才能使经济热点问题报道产生较好的正面效应,起到好的宣传效果呢?我们的体会是要抓住热点,解决难点,使人们听了热点问题报道后能够释疑解难,明了事理,化解矛盾,稳定情绪,轻装上阵、安心生产和工作。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经济“热点”往往也是经济工作的“难点”,是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六)抓“热门”中的冷点——就是要掌握好新闻报道工作中的“热”与“冷”的关系。 大千世界,有热就有冷,这是不可违拗的自然规则。新闻事业亦同此理。该热的不热,该冷的不冷,都将产生严重的负效应。在冷热适度上做文章,可从两方面谈: 一是新闻工作者自身在“热门”报道中要冷静、清醒、理智。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心要热,头脑要冷。报道热点时需要火一般的激情,需要职业本身所特有的敏锐、胆略,但也需要清醒、冷静的头脑。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引导热点问题,发挥“稳压器”的作用 热点问题是一个时期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做好热点问题的引导,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媒体要把好关,把好度,把好导向,该热的热,该稳的稳,该冷的冷,讲政治,讲责任,讲原则,不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无原则地炒作,给大局添乱。对于复杂敏感问题,注意把握尺度和分寸,防止出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  相似文献   

6.
经济已成为广播宣传的主旋律。但是从整体而言,水平还不高,最突出的问题,是宣传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要提高经济宣传的质量,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把握好八个关系。一、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宣传不能脱离政治,因为把握经济工作方向要靠政治。但是离开了经济谈政治,政治又成了“空中楼阁”和“无的之矢”。所以,宣传时要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不然就会出现政治、经济“两张皮”。二、人与物的关系。见物不见人,这是当前经济宣传中的“通病”。经济宣传应见物又见人,要把笔触深入到人的思想观念上,通过物化现象看到人的作  相似文献   

7.
准确把握宣传的“度”夏震霏要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准确地把握宣传的“度”。而把握宣传的“度”是门学问,这个“度”不是计算机能够计算出来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很好地领会和把握。“度”涉及分寸、力度、口径、时机等...  相似文献   

8.
面对报海刊林,民族地区的报纸凭什么去吸引读者?最重要的莫过于要有自己的风格。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这种报纸形成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它的副刊也不例外。在办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方面,报纸副刊与报纸的新闻是相辅相成的,但它又有其特点。我们《鄂西报》地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距省城600余公里。这里虽然交通不便,却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的一方水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象《鄂西报》这样的民族地区报纸就要肩负起传播信息、宣传改革、打破封闭格局的重任,报纸副刊自然也要把握好立足本地,而又不拘泥于本地的“度”,与整个报纸格调一致地办出地方特色。能否把握好这个“度”,关  相似文献   

9.
媒体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首先要面对和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把握好度,这样才能做到事实准确、结论正确、出于公心、利于工作。1,关于时机和热点的把握。进行舆论监督,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尽可能地不集中一个时期对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工作进行批评,不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以避免产生负面影响。在报道时机和热点的把握上,要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特殊要求的时间,做到尽量减少批评性报道、服务大局;对待热点问题,要政治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正确分析,妥善引导,做到该热的要热,该稳的要稳,该冷的要冷下来。  相似文献   

10.
周漫  华磊 《新闻前哨》2005,(10):78-78
新闻媒介在舆论监督工作中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关键在于处理好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度,既要宏扬时代的主旋律,也要对消极的丑恶现象进行揭露。  相似文献   

11.
今后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把握好新闻宣传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新闻舆论是整个社会思想舆论的中心环节,把握得好可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巨大推动作用,把握不好则会起副作用,甚至起极大的破坏作用。陈云同志说,经济搞不好,会翻船;宣传出问题,也会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成为备受全社会特别是亿万农民关注的新热点。对作为主流媒体的各级党报来说,如何宣传好、引导好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无疑是当前新闻宣传工作中亟需把握好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贯穿整个“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重要宣传任务。在新农村报道中,地方党报尤其要精心做好组织策划,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其在热点引导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与其他宣传手段一样,有个把握好“度”的问题。地市党报也是如此。“度”的原则把握好了,新闻舆论监督才能起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对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否则,新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把握好时度效发表重要论述。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正面宣传首次提出“时度效”概念:“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报纸理论宣传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做好地方党报理论宣传,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规律性。把握了规律性,也就抓住了报纸理论宣传的本质,就能有的放矢地、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地做好理论宣传,将理论宣传做深、做透、做出特色。那么,地方党报理论宣传有哪些规律可以遵循呢?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度”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 ,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 ,超过这个界限 ,就要引起质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度”。人类只有认识和把握了其“度” ,才能获得自由。新闻宣传也不例外。能不能认识和把握新闻宣传的“度” ,事关宣传质量、宣传效果和舆论导向。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光是该不该宣传什么的问题 ,大量的是对某一事物的宣传应该把握怎样的尺度 ,这就是所说的新闻宣传的“度”。把握它不但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 ,还要有迅速洞察事物本质 ,善于把握全局 ,准确引导舆论的能力。新闻宣传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讲求宣传艺术,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度”。有些导向上的错误,就是因为不讲求宣传艺术、没有把握好“度”而造成的。 何谓“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度”表征着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过犹不及”,“过”是过度,“不及”是达不到。凡事做得过火,就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好。只有恰当的度才是正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宣传的总任务、总要求,也是新闻宣传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要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把握好“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把握“度”的观念和正确的标准,二是要能通过科学的思想方法把握准“度”,三是要善于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良好的态势为地方经济信息传播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向地市报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市报记者只有突出亮点、把握焦点、反映热点,运用好地方新闻报道的“三种类型”,才能使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20.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度”的问题,“热”的超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眼下,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和议论的经济热点话题很多.比如;“投资热”、“合资热”、“三产热”、“股票热”、“集资热”、“超前消费热”等等.对于这些热点话题必须把握火候,适当进行冷处理.这样做有助于热点问题的正常转化,正确引导人们的言行,避免过热行为,促进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对经济热点报道“冷处理”得好,更有助于各级首脑机关和企业经营者时常保持清醒头脑,重视发展中潜在的矛盾和出现的新情况,不断采取措施纠正过热现象,防止混乱,避免失误和损失,保证经济健康而又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