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听了一位教师上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师: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了小男孩捡起在浅水洼里的一条条小鱼.用力扔同了大海.请同学们找出男孩是怎么做的句子.并圈出写小男孩动作的词语。读一读.想象一下小男孩当时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沙滩的水洼里有成百上干的小鱼被困,一个小男孩捡起小鱼,把它们扔回大海。有人说:“孩子,这水洼里小鱼成百上千条,你救不过来的。”孩子一边捡鱼一边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陈顺达就是这样一个“傻”孩子,他在西部遇到的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就是水洼里的一条条小鱼。  相似文献   

3.
欧澄裁 《山东教育》2009,(1):117-117
偶然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讲的是一场暴风雨过后,海边的浅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被暴风雨卷到岸上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假如太阳出来,水洼里的水被蒸发干了的话,小鱼们将会死去。一个小男孩就在水洼边轻轻捧起小鱼,把它们用力地扔回到不远处的大海里。经过的人问那小男孩:“孩子,这个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故事:暴风雨过后,海边的浅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被暴风雨卷到岸上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假如太阳出来,水洼里的水被蒸发干了的话,小鱼们将会死去,一个小男孩就在水洼边轻轻捧起小鱼,把它们用力地扔回到不远处的大海里。经过的人问那小男孩:“孩子,这个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  相似文献   

5.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苏教版)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文中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潮退后的沙滩上.把一条条搁浅在沙滩上浅水洼里的小鱼扔回大海,搁浅的小鱼很多.而阳光很强烈。用不了多久就会把水洼里的水晒干。小男孩根本来不及拯救那么多的小鱼。这时来沙滩散步的一个大人忍不住劝阻小男孩:“有谁在乎呢?”而小男孩仍不停地捡起小鱼说:“这条小鱼在乎。”“这一条,这一条,还有这一条……”。读了这个故事。我感触颇深。这一条条搁浅的小鱼不就像班中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稍落后于他人的后进生吗?小男孩对待小鱼如此有爱心。如此尽力。那我们教师更应该学习小男孩。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第三册《浅水洼里的小鱼》中最后四节的内容是这样的: 看了一会儿,我忍不住走过去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的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相似文献   

7.
写文章讲究开头,好文章的好开头总有引人入胜之妙。要教好一课书,设计一个好开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调动起学生认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把这种开头叫做“课引子”。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在设计“课引子”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为了鼓励学生独立钻研课文,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天山景物记》一课时,我在黑板上先写了《论语·述而》的一节:“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问学生懂不懂,学生说第一句不懂,第二句懂。于是我把第一句里的“愤”和“悱”两字作了解释,这样学生就能译出这段话了:“孔子说:(我教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课教学设计: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师:一群可爱的小鱼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美丽的大海里,一次涨潮把他们带到了沙滩上,困在浅水洼里。他们回不了家,见不着妈妈,甚至再过些时候就会干死了。后来小鱼的命运怎样了呢?小朋友一定想知道吧!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师板题,学生读题)二趣味识字,尝试读句(学生自由读书,划出生字,对照拼音多读几遍,有生字的句子也再读一读。教师在黑板上板画大海,沙滩,三两个水洼,并将背面写有生词的金色“小鱼”贴在水洼板画上。)师:读了…  相似文献   

9.
本组教材围绕“环保”这一主题编排了《识字7》和四篇精读课文:《“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四篇课文图文并茂,主题鲜明,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识字平台和阅读欣赏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课文《浅水洼里的小鱼》,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在暴风雨过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前一晚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却无力回到海里。突然,这位男士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教师,曾经为自己培育出的一批优秀学生而自豪,也曾为一些“无方可施”、“无药可救”的所谓“低差生”而遗憾,而“恨铁不成钢”。我把教育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学生本身,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自然很少去从自身找原因。直到有一天读过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在暴风雨之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围的小鱼。用不了多久,淡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忽然,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正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把它们扔回大海。男人走过去对他说:“孩子,这水洼里…  相似文献   

12.
我去县城学校聆听省级骨干教师的“送教下乡”课。年轻的骨干教师讲授的是人教版第六册的《海底世界》。教学程序是: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然后把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归纳整理并出示在电脑课件上,最后安排学生“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一检测学情,激发识写兴趣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指课题)水洼就是水坑,浅水洼就是——生:里面只有很少水的水坑。师:对。看课题,请一个小朋友来读——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一起读——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课文都预习了,老师考考大家认识不认识这个字。(出示生字卡:扔)生:(读)rēng。师:没学过大家都认识了,看来预习得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字,是咱们以前就认识的老朋友了,一起读——  相似文献   

14.
<正>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红领巾"真好》和《浅水洼里的小鱼》两篇文章,以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世界上最甜的话》《环保拍手歌》。这几篇课文都以"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珍爱生命"为主题展开。《"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则故事,课文对话描写突  相似文献   

15.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他停下来,看这个小男孩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男人问:“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我知道。”“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小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条,这一条……”我突然觉得我就是一条在乎的小鱼。作为一种生命的形式,我像一滴在乎阳…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活的讲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死”的课堂。这里的“死”,基本含义有二:一是学生外部行为、课堂气氛的“死”.即学生无法与老师或同伴进行积极的有意义的交往与应对,无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二是学生内部心理、思维活动的“死”,这是外部“死”的根源所在——面对教师的提问或启发,他们无法进行积极的读书与思考。本文通过一位新教师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段的评析,谈谈如何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一篇课文,必须把握住它的中心。怎样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中心呢?一、抓课文题目。有些课题揭示了课文中心。如《我的心事》,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把握中心:“我”的心事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事?有这样的心事说明了什么?二、抓课文开头。总括性开头常点明中心。如《詹天佑》,可抓住总起句“詹天佑是  相似文献   

18.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片段一师:(板书课题)哪位小朋友能把课题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声音真甜!你重读了“浅水洼”,是在提醒大家,小鱼在哪里?生:小鱼在“浅水洼里”。师:还有谁能读出不同的感情?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  相似文献   

19.
《浅水洼里的小鱼》描写了成百上千条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浅水洼.一个小男孩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地扔回大海。课文的感染性很强,蕴含着“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的道理。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换位移情,使他们深刻地体验到小鱼“难受、焦急、伤心、恐惧”的感受,学生的灵魂深处会受到强烈的震撼,激起爱心,自然地树立“保护动物,爱惜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古人把好的文章开头、结尾称为“凤头”和“豹尾”。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是文童的亮点。那么,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文的开头、结尾是很好的迁移仿写范例。一、仿“凤头”,写精彩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精巧、新颖,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读者一见钟情,产生欲读之而后决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在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讲明了。如课文《陶校长的演讲》的开头:“各位同学,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这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演讲的中心议题—谈“每天四问”,直接进入正题,提示文章的中心。我让学生迁移仿写这样的开头,如有位学生在《助人为乐的王明》一文中这样开头:“我的同学王明非常喜欢帮助别人。”这句话开头就交代了王明喜欢帮助别人的特点,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不是如同待在云里雾里半天看不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