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诗歌的音乐性即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所具有的跟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诗歌语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并通过声音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以打动人心;在内质上,则体现为诗人情感的起伏和心灵的律动,是诗人情感、情绪的声音显现形式。诗歌的音乐性,首先应视之为诗的内在素质,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因素。“诗言志”“诗缘情”,诗歌抒情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诗歌必有与之俱来的音乐性,即诗歌的抒情性决定了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声律化的特点。我们知道,人们情感的抒发,要用一种既不是叙事也不是论说的抒情语体裁形式…  相似文献   

2.
韦宏梅 《考试周刊》2010,(37):20-21
意象是诗歌创作和审美都不可回避的重要概念,它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解读诗歌的要旨,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古代诗歌里描写杜鹃意象的诗歌很多,它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内蕴是丰富深刻的,积淀、丰富了千古文人的审美情趣。透过"杜鹃"意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3.
明代诗学中"诗非史"的出现深受"心学"思想的影响,是肯定诗歌情感性特征、表现人的真性情、真情感的理论成果;而自唐以来,"以禅喻诗"的认知方式在启发文人诗、禅具有相似性的同时,也揭示出了诗歌的意向性特征,继而强调了诗、史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汉代上层文人歌诗的创作以王室成员为主,他们以楚地特有的声乐系统“楚声”来创作歌诗,形成其特有的悲情特征;平民文人歌诗创作,与上层文人歌诗的悲情主调相一致,然而它将《诗三百》单纯的、尚与诗章的特定场景和情感主题有所游离的“兴”,转化为与抒情主体的行为、心理感受相联的某种景观,从而使情感的抒发又有了一个特定的、感性化的空间.但汉代文人歌诗远不如民间歌诗兴盛,究其原因,不仅有其楚声音乐系统的先天不足,而且还与汉代重经、赋的经国方略有关,从而导致文人歌诗创作难以成为普遍行为.  相似文献   

5.
唐清辉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127-129,132
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并以之负载语义,是汉语语音的最基本特点。表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语音节奏和语义节奏,常常是相互重合的,而诗是主情的,通过诗行的变化,使得诗歌的情感和音乐融合一体,产生了活泼、灵动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心灵的艺术,又是语言的艺术,它时刻记录着诗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苦难、欢乐和思考。一首诗记录的可能是一个诗人某一时刻的心情,而当我们面对各种流派的诗歌时,感悟到的却不尽相同。一首诗所包含着的诗人的情感、思想、价值观,能给阅读者带来精神世界无限的享受。一首好的诗,不能缺少真实的情感,因而,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古今中外的诗论家都把真挚的情感抒发视为诗歌的重要美学特征。"诗缘情而  相似文献   

7.
戴良生于元代盛世,却亲历元末战乱并见证了明朝的建立。他藉诗歌吟咏性情,叙述乱离,以伤乱、教化、亡国、隐逸等为主题取向。从某种意义说,其诗歌可谓一部沉重的乱世文人的心灵史诗。分析戴良诗歌的主题取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元来明初社会变迁之轨迹和加深对乱世文人独特心灵世界的体悟。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把《诗经》的情爱类诗歌分为原始气息浓郁的性爱之歌、个体情感为主的情爱之歌、渐入樊笼的抑郁之歌、无可奈何的弃妇悲歌等四类来加以分析和考察,简要地探讨了各类诗歌所反映的男女关系状况,及因此而反映出的时代生活特征。关键词:《诗经》;情爱诗;原始;文明  相似文献   

9.
缘情解诗     
古典诗歌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物,是诗人情感外化的产物。陆机《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是说诗缘情而发,精妙无比。读懂诗歌的关键,便是读懂诗人的情感,而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决定了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含蓄性、曲折性、模糊性,了解诗歌情感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读懂诗歌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彭斯的诗《往昔的时光》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1.戏剧性。主要体现在戏剧性时间、人物、故事动作以及以问句的形式起句等方面;戏剧手法有助于展现诗歌的主题,给诗作带来极强的戏剧效果。2.音乐性。诗中的音乐效果主要依靠重复、规则整齐的诗行和固定的押韵。3.诗中同一概念的反复再现有效地突出了诗歌的主题。4.诗的语言朴实清新,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相似文献   

11.
遍检《全宋诗》、《全宋词》及诸多笔记、话本等献,考察唐代声诗在宋代的传播情况,对其歌唱事实作了辨证;并从接受史的角度,分析了宋人声诗观的理论内涵。认为唐代诗歌被采择入乐成为声诗的构成方式对宋人声诗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声诗功能、体制、入乐方式等问题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2.
现存唐代咏昭君诗大约七十余首,这些诗歌是唐代诗人追思汉代和亲历史、审视唐朝和亲现实的产物。诗人们以汉喻唐,借史抒怀,表明自己对待和亲的态度和认识,由此带来唐代咏昭君诗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深化主题、扩大题材和意象创新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朝陈代的诗歌受人关注的主要是宫体诗,它是梁代宫体诗的延续,以赏玩的笔调表现女性生活,成为陈代诗歌中的一支。然而陈代还有山水诗、边塞诗,二疏离了宫体诗的风格,前步竟陵八友山水诗的后尘,更多承袭的是谢朓山水诗中清丽的风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齐、梁诗的风格;后出自以军乐为乐的风习,在对边塞生活的表现中,呈现出新的诗歌面貌,从而奠定了唐以后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和风格。  相似文献   

14.
贺知章以他的特殊社会地位和人品文名,使他有机会与初盛唐时的许多著名诗人交往.其中有些诗人是得到他的奖掖和推荐,才得以在京城扬名.他的交游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继陈子昂之后,他是自觉地承担起诗风改革的又一人.他以诗歌创作实践,继承了陈子昂用质朴的语言入诗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注意克服了六朝诗中所残留的玄言诗的习气,境界顿感清新,极富生活情趣.其诗已具备盛唐气象的基本特点,与初唐诗歌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唐代边塞诗主题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唐代边境战争性质不同认识的影响,人们历来对唐代边塞诗的主题价值有不同的评论.由于边塞诗是特定社会现实下产生的抒情诗,所以把唐代边塞诗的主题倾向定位于诗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现实和自身命运的关注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元代辞赋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因情立赋”,但其不同时期所抒发的各种主要情感却不尽相同。元代前期辞赋作品的主要情感是积极用世、退隐自适、仕隐矛盾;元代中期辞赋作品的主要情感是赞美复科、崇古尚理、怨世自伤;元代后期辞赋作品的主要情感是超世解脱、批判现实、迎新怀旧。从抒情方面来看,元赋中一些优秀作品超唐越宋,起到了矫正唐律赋、宋文赋情感缺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子龙乃明代诗之大家,有明诗殿军之称。他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七言律诗创作成就最高。他的七言律诗宗法多家,题材丰富多样,风格高华瑰丽。  相似文献   

18.
古书中的燕子从《诗经》奠定的“玄鸟——图腾”、“燕燕——离别”等意象模式开始,走出了脉络分明的文学意象发展之路,其各种意象的融合在唐代呈现出空前繁盛的局面。唐人在文学意象的使用上,燕子作为神鸟、图腾象征的主题明显减少,注重其自然习性描写的篇章大幅增加。唐诗中燕子意象的发展,展示了唐代文学创作逐步摆脱蒙昧的时代意识、文人象征性思维得到拓展,以及文人生命情怀进一步延伸等时代特征,展现了唐代文学创作主体积极影响社会意识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9.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论“同光体”,从诗歌发展史的视角观照宋诗,提倡“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研究诗歌的个性化、“至”的境界等诸多理论问题,对思考中国近代诗歌及诗歌理论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然而,“同光体”诗派在晚清“众多的诗派诗人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人们所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使然,因此,对《石遗室诗话》中的同光体诗论进行一番去蔽还真的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早期山水诗萌芽于曹魏时代,在晋代逐渐发展和成熟,开启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标志着人与自然的进一步沟通与和谐,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玄学使山水具有清越之气,老庄思想使人们向往自然。随着情理的消长,山水逐渐与情感相结合,逐渐完成了对玄理的清洗,并且随着玄佛的融合,使山水诗具有了境界之美,并朝着世俗化和抒情性的方向发展,逐渐使山水诗成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