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讯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第二次会议在广州召开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第二次工作会议三月上旬在广州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领导人、名省级馆技术部领导人共六十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抢救祖国文化遗产,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决策。缩微复制工作是“再生性”抢救文献的保护措施。一九八四年七月,文化部党组批准成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一九八五年在南京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研究了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与措施,一年来,工作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这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图书馆缩微工作室成立于1994年,是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的23个成员馆之一,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全国文献抢救计划,对本馆收藏的善本、民国图书、解放前报纸等文献进行摸底调查,制定珍贵文献的抢救计划,上报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并对批准的抢救计划进行整体协调,把需要拍摄的文献进行整理、拍摄、冲洗、检查、拷贝、缩微品数据制作、缩微品数字转化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解决书库饱和与文献迅速增长的矛盾,除新建书库外,缩微复制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缩微复制又是抢救古籍文献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作为存贮和传递信息媒体的缩微复制品正在迅速增长,将极大的改变图书馆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目前缩微技术已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计算机检索与计算机输入输出缩微系统投放市场使缩微技术变成一项崭新的信息存贮技术,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4.
文化部图书馆局于三月五日至八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会议。会议研究了公共图书馆系统文献抢救工作和一九八六年文献缩微复制工作的任务。会议由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副局长鲍振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1950—1966年中我国缩微技术发展的概况。这一时期,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最早开展缩微文献的复制工作,北京图书馆开展了与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缩微文献互换工作。1956年开始研制缩微设备,1957年开始在相关刊物上集中研讨缩微技术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一时期末,在研制设备方面主要转向复印设备。  相似文献   

6.
论著作权法对文献复制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分析了著作权法对文献的静电复印、缩微复制、数字化复制的影响 ,认为随着复印版税的征收和复制权概念的扩展 ,图书馆的文献复制服务将受到著作权法越来越多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缩微品发行工作是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发行目录是发行工作的必备工具.20余年来,随着缩微品种类及数量的增长,作为缩微品发行工作的依据一一发行目录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仅就缩微品发行目录的演变做一简单陈述.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第三次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会议,于1987年4月10日至14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文化部图书馆局杜克局长到会并讲话。回顾和肯定了全国文献缩微工作的成绩。李竞同志代表缩微复制中心总结了1986年的工作。指出:自去年广州会议成功地解决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之间,文献缩微工作协作协调关系之后,文献缩微工作出现了新局面。大大加快了工作的进程。全年共生产缩微胶卷2,586,320拍,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会上表彰了北京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等七个馆的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概况50年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就开始广泛应用于美国图书馆,其中最为先进的就是缩微技术的制造与利用了。其实,30年代缩微技术已经在美国图书馆出现过,但只是到了50年代才得到积极的应用。原因是到了50年代才配备生产出与缩微技术相适应的成套设备。60年代初,静电复印技术开始得到应用,并被看作是复制馆藏文献最经济的手段和扩大馆藏利用的最佳方法,读者可以在馆外利用其文献复制品。随着静电复印技术的发展,馆藏资料不仅被看作阅读文献,而且也被看作是复印的客体,图书馆也转化成读者必须复本制造者。60年代,许多公司,首先是大学缩微胶卷国际  相似文献   

10.
侯健 《图书馆学刊》1993,15(1):57-58
缩微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两大标志。缩微文献发展速度极快,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书店,出现在图书馆,出现在读者面前。那么,缩微文献有哪些特点,如何去开发利用它呢:笔者试图就此谈一些个人的浅见。一、缩微文献的产生缩微文献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知识的记录、存贮与传播手段中的结果。缩微技术从1930年,美国柯达公司与纽约公共图书馆合作,共同发行  相似文献   

11.
文化部图书馆局于1986年3月5日至8日,在广州南湖宾馆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公共图书馆系统文献抢救工作和1686年文献缩微复制工作的任务。出席会议的有各省、市图书馆的领导同志和缩微技术、文献工作干部共66人。财政部、文化部计财司及广东省文化厅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会议。与会人员重温了国务院、中央领导同志对抢救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与启发。一致认为,抢救祖国文化遗产的任务已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一、缩微工作的重心,应由抢救古籍文献,逐渐转移到开发利用缩微技术方面来五千年的中华灿烂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图书文献,这些独特而庞大的文史古籍体系,不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值得自豪的瑰宝,也是各国人民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早在1985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就已在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开始了利用缩微摄影技术,抢救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源。据有关统计,到1991年底,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先后建立了十六个缩微拍摄点,各拍摄点都装备了配套的缩微设备。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的共同团结协作下,完成了解放前的1845种报纸、2446种期刊、13218种善本书的拍摄工作,这项巨大的工作,不仅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好评,也得到国外同行的好评。目前,缩微摄影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已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存贮密度大、保存期限长、传递迅速的新的重要的存贮管理文献的手段。从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缩微工作的情况来看,尽管有些拍摄点,对解放前大量的珍贵图书文献还没有拍完,但大部分图书馆已接近尾声。整体上看,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缩微化,是从一八三九年英国人约·本·Dancer氏把摄影与缩微技术相结合,发明了微缩摄影复制术而开端的。他把一幅20英寸的资料缩小到1/(160)、但当时没有和文献复制相结合。直到一九二八年柯达(Kodak)公司制成缩微摄影专用相机,文献资料复制才成为可能。把人类的知识记载在一定的物质材料上,是传递和交流知识的必要准备与前提。在人类文化知识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人们不断研究、改进并创新,才使信息的载体和记录方法得到不断进展,为人类记载传递知识带来了方便条件,也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料的缩微工作是在80年代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在文化部图书馆司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以各省大型公共图书馆为成员的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并制定了一系列缩微摄制、资料整理等标准,负责着全国公共图书馆间缩微工作的调配与协作、对各成员馆间摄制的文献作统筹和技术工作的指导。我馆是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属下的成员馆,担负着我省历史文献资料的摄制任务,从1985年开始,正式投入了资料的缩微前整理和摄制工作。建国前报纸是我馆作为抢救重点历史文献计划的一部分。我省建国前的报纸刊物,由于当时受西方科技文化影响较早,在当时我国报刊业中发展较快,数量不少,从现在所见到早期的有甲午战争期间(1893年)的《岭南日报》和《中西报》(1892年)、《中西日报》(1893年)及清后期省港两地出版的《天趣报》、《岭东日报》、《国民报》、《东方报》、《南越报》、《广东日报》等一大批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今最具操作性的文献复制保存方法,文献缩微技术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论述了文献缩微工作的一般流程及具体事项,让更多的人了解缩微工作。  相似文献   

16.
"缩微"是高倍缩小的意思.文献的缩微技术包括缩微印刷技术和缩微摄影技术.缩微印刷是用印刷的方法将普通的文献缩印成缩微印刷品;而缩微摄影技术是利用光学成像原理,把图书、情报、档案等文献资料缩小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经过冲洗加工得到稳定的借助于放大设备用视觉器官可读的缩微品的一门技术.缩微复制技术正在广泛地应用于图书馆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民国文献影印出版历史脉络,概述了国家图书馆、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等机构民国文献影印的出版概况,从选题、开发和出版形式等角度对民国文献影印出版现状进行述评,总结出版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整理和出版民国文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世纪30年代缩微技术就已经传入我国,但是其利用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制约因素为: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冲击、图书馆特点的局限性。在未来的发展中,缩微技术仍是文献长期保存的第一选择,图书馆应有组织、有规划地实现缩微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加强宣传,提高缩微文献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9.
<正>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图书文献的泛滥,以至有"信息爆炸"之说.这使传统的图书馆和情报工作难以对付.美国在使用电算机管理图书文献方面取得很大成就,查找和获取图书文献已变为易事.图书馆工作的电算机化在美国称为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的现代化则另包括图书防盗监测系统,视听、缩微和复制设备,图书运输系统和密集书架等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立“数码复制技术”课程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华 《兰台世界》2001,(11):17-18
一、复制技术概述 复制,顾名思义是指重新制作.从广义上讲,复制技术可分为文献复制、文物复制、声像复制和生物复制等.文献复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复制技术,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的复制均属于文献复制.文献复制的方法很多,最原始的抄写、复写以及铅印、誊印均为复制,此外,复制还包括翻拍、胶印、晒图、静电复印、一体机印刷、缩微摄影复制、电传和传真等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