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福建酒话     
依我看来,喝酒有多种境界:问月抒情、寻酒当歌,这是文人独酌的境界. 我喜欢的境界是,"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一年劳作下来,难得几日放松,演艺赛会加上美酒,为仲春生活添乐助趣.我也喜欢重返山乡,呼哥唤嫂,"把酒话桑麻",一壶酒煮出温情,话不完的今古,说不尽的缱绻.这一种境界大概可算乡土文学了.我珍重乡土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一定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境界一词来形容一些人在某方面的高超技能和学识涵养.如棋艺精湛者,谓日:技艺境界真高啊;精通五行八卦者,谓曰:道术真是练到一定境界了啊;学富五车,虚怀若谷者,也有学术境界之高的称谓. “境界”一词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后汉书·仲于统传》中有记载:“当更治其境界,使远者不过二百里.”在这里,“境界”只是用于形容面积大小罢了.  相似文献   

3.
说到语文课的"本色",我不禁想起返朴归真、铅华洗尽、清水芙蓉这些美好的词语.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在我看来,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无乃两个字--本色.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著名的古典文论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于是,王国维提出了他著名的读书三境界。王国维的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比喻做学问之前,先要有思想准备,看到学海无边、知识无涯,从而激发有志青年奋斗并为之献身的精神和勇气,同时又感慨自己的学问之不足。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比喻开始读书做学问为有所收获,要刻苦攻读,不怕艰苦,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最高目标,孜孜不倦,纵然是身心交瘁,殚精竭…  相似文献   

5.
心的境界     
孟佳 《科教文汇》2012,(4):I0001-I0001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是一种心的境界.在人世中穿梭心灵常被尘土蒙蔽,如生命的云层遮蔽了阳光.处在困厄的阴云之下,抬头望处皆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景,这时不妨跳出阴云,站在云层之上俯视:一切云淡风轻. 梦里空花已醒,雨雪睛晦已过,心中一烛明灯,驱散了集聚的夜色. 我们常会陷入无由的烦恼与忧虑中,只是因为缺乏一种心的至高境界.佛祖抛弃世俗欲念,让心站在一个人类精神的高度,于是在静坐菩堤树下,证悟人生般若智慧.这种境界,我们思不能至,心向往之,在觉性明朗的那一刻,或许也能看见般若之花的开放. 真正的登山者,并不会因山脚的一丛荆棘、一片瓦砾而沮丧,因为他们向往的是山顶,只要你心灵站得足够高,你便有了冲破一切的力量.世上能登上金字塔的只有两种动物——鹰和蜗牛.鹰靠翱翔天空的翅膀,而蜗牛靠的是仰望天空的目光.先让你的心灵站在高峻的金字塔上,然后才能登上塔顶.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领导力特质的精神资源取之不尽.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领导学特质理论.其中,三重人格境界指的是:外我境界,即领导者自己或者借助外力做自己的旁观者,随时随地"反观、反听、反思"自己;大我境界,即领导者清晰定位自己的角色,缩小人我之界,承载天地之本色,获得"大欲、大智",以借天地之力帮助他人为功;无我境界,即领导者以服务者、公仆的角色自居,做到"无我执、无我身、无我名".  相似文献   

7.
1 音乐的内涵 我国一位美学家曾说:"在理科最高境界是数学,在文科最高境界是音乐,因为数学和音乐都是抽象的."这里指出了音乐的抽象特征,具有"无"的属性.  相似文献   

8.
也谈环境伦理的道德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有人把环境伦理的道德境界区分为由低到高的 4个层次 :人类中心境界、动物福利境界、生物平等境界、生态整体境界。对此 ,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因为道德境界的标准必须转化为解决人的利益与所谓非人类自然的利益等具体矛盾冲突的原则才有现实可行性。人的利益范畴已内在地包含着适度保护自然的所谓非人类自然的利益。人类不应追求和维护绝对不从人的利益出发的所谓非人类自然的利益。所谓非人类中心境界不能够也不应该超越所谓人类中心境界。  相似文献   

9.
学生课堂发言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成功地引导学生课堂发言,需要经过三个境界:第一境界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敢发言;第二境界就是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发言;第三境界,也是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会发言。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学者王国维曾用三句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述诗词创作中的三种境界,即悬想、苦索、顿悟。其实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也必须经历这三种境界。我们在进行发明创造活动时,不妨也沿着"悬想——苦索——顿悟"的思维境界步步推进,做出与众不同的发明作品来。这种步步推进做发明的方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境界说倡导形象鲜明,逼真如画;姜夔词清空峭拔,含蓄朦胧.两种意境风格各有短长.王氏对姜夔的评价失之公允.  相似文献   

12.
在教师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中,无疑人格魅力是最核心的灵魂.古往今来,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单是修养境界的问题,而是一个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因素、一种看不见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13.
课外阅读,老师给学生推荐了一篇描写"大海"的散文.老师声情并貌的朗读一下子把大家引入了一种美好的境界,想象的翅膀在他们的脑海中翱翔.……  相似文献   

14.
张振生 《科学中国人》2014,(4S):136-13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哲学将成为未来教育哲学的主导理念.儿童在教育中以一种儿童本真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独特方式生活着,教育应体现生活意义,即在教育中关注学生当下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提升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6.
高峡 《科协论坛》2011,(3):44-45
做学问有境界,学术交流也有境界。 第一境界将学术交流作为一种机制——通过不畏权威、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争鸣机制,激励出思想火花,使科学研究能力持续。科学讨论有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要得到认识一致的结论,更多的是思想的激励、受到启迪或产生新的疑问,从而产生新的科学动力与方向,使科学研究能力持续。这种境界在操作上的一个经典,用科学大师钱学森独到的表述就是: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立足于实现个人权利的外向度自由不同,孔子所谋求的乃是一种完善圆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由.这种境界自由来源于人不断否定当下,向着人之所是的方向去生存的鲜活生命力,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人进行自我超越的内向一维.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式的自由即超越,超越即自由,二者不即不离,相即不二.相比而言,这种生存论式的自由要比老、庄所追求的形而上学式的自由更具本真意味.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师教育思想、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以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是教师实践知识传递的一种智慧化的方式,也是一种艺术化教学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以原创声乐作品词曲所蕴含的情感特质为基调,融会进个人独有的生活理解和艺术感知,将原创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的演绎出来.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有它自身的原则和范围,同时也有很多表现手法:如速度、音量、音色等.想要提高二度创作的水平需要从文学修养、歌唱技巧的提高和社会阅历的丰富这三方面来入手.只有达到声中有情、情中有声、声情并茂这种境界,才是成功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20.
顾建中 《今日科苑》2007,(17):120-121
大凡成就斐然的画家都是德艺双馨者,他们终生追求一种境界,把这种境界表现在自己的画作里,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我所认识的上官洪夫先生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