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以我国2019-2021年公布的前三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借助最近邻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自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立至今,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一直呈东密西疏、整体分布不均的态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地理探测处理后得出:影响力较强的因素为交通运输能力、自然资源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加强乡村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乡村地区自然资源环境,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旅游发展基础较强地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新疆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及MGWR模型识别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新疆乡村旅游地整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以“两大核心密度区-两大次核心密度区”为依托的环核分布的空间特征。(2)通过对14个因子进行地理探测器分析,发现降雨量、河网密度、人口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土地侵蚀指数5个因子解释力较大。运用MGWR模型,对5大因子进行单因子分析,发现因子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除土地侵蚀指数外,均呈正向影响。(3)为探究解释力较大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5大因子进行交互探测,发现各因子组合均呈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的特征,其中植被覆盖指数与河网密度与降水量的交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与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主要有休闲娱乐类、景观建筑类、教育展示类、遗址遗迹类、古村镇类和工业遗存类6大类,其中休闲娱乐类数量最多,遗址遗迹类数量最少;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且分布不均衡;总体核密度分析呈现出以洛阳为中心的高密度区,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密度呈现不同特征;地形、水系、历史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以及交通是影响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后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示范点是优质农业资源在地理空间的投影,对安徽省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研究,旨在优化农业旅游空间布局,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法,研究安徽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密度及空间连接度等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呈非均衡集聚态势,由城市中心向外整体递减,具有多中心集聚的分布格局。围绕城市中心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借助城市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近郊休闲农业资源的整合开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打造成熟的"都市环城游憩带",促进安徽省休闲农业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尾矿库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研究尾矿库的空间分布对江西省矿业绿色健康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选取江西省387个尾矿库为研究样本,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值、叠置分析法等方法,对江西省尾矿库的集聚程度、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Ⅰ江西省尾矿库整体空间分布趋于聚集状态,空间结构属于聚集型,空间分布格局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核心密集区在江西省西部;Ⅱ江西省各矿种尾矿库类型丰富,主要有七种矿种类型,七种类型中尾矿库集聚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稀土、黄金、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非金属、铀矿;Ⅲ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尾矿库在山地丘陵、距离河流小于50 km、铁路附近、人口密度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条件下分布较为集聚.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地理单元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空间分析、双变量关联检验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方法,探究了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度与城市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并重点探查公路交通发达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度呈现"东高西低,局部集聚"和"多核心-边缘"式空间分布特征,其空间格局与地形起伏度、经济实力、人口分布等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重叠性;(2)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呈现"自东向西级差化递减"和"中心城市带动型"特征,其与城市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实力、交通优势度、信息化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呈现空间耦合性;(3)城市旅游经济高值区对公路交通高发达地区具有显著的依附性,公路交通发达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旅游产业集聚、信息化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对本地旅游经济的正向影响效应较大,旅游资源对周边城市旅游经济的间接效应为正,但不显著;由于空间竞争效应及地理距离衰减屏蔽效应的存在,本地旅游产业集聚将对周边地区旅游经济产生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省2018年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景区发展均衡比系数测度其发展空间差异化,并运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等空间统计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市州差异化明显,极具吸引力的高端景区较少,旅游景区提质增效还有巨大空间;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空间集聚分布,沿陇海线呈串珠式多核心分布形态,"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出行距离影响核心数量和核心辐射范围;旅游资源丰富的陇南市、甘南州尚未形成景区分布核心区,旅游资源优势未显现.  相似文献   

8.
以第一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呈集聚型;集聚区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显著的“三核两带”高密度区;集聚区在系统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且空间分异明显;从空间关联性特征来看,集聚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集聚区空间分布受到文化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水平、经济环境、气候条件与交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位置及密度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观光农业景点的发展现状和分布特点,并从地方人口、经济、互联网普及率、社会经济方式、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探寻其地域分布成因.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21,(3):55-64
通过百度地图API获取平遥古城342个餐饮类POI点的空间数据,对其分类研究发现中低档餐饮店和特色小吃店在其中占据主流地位。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总体态势、人均消费等级和经营类型三个方面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古城餐饮业呈"多核心—带状集聚""干道集聚、片区零星"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类型餐饮店的空间分布状态呈现较大差异,餐饮业分布特征主要受古城空间格局、景点区位、交通便捷性及集聚效应的影响。平遥古城餐饮业的空间集聚状态对景区一体化发展有不利影响,建议在发展规划中,通过培育具有吸引力的服务经济新增长点,形成核心集聚区向外疏散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