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高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以课程思政内涵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了"三全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了课程思政功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生成路径.旨在提高青年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学英语教书育人的课程思政功能.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与德育功能,将践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构建、课程实施及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而大数据技术是优化课程思政应用理念,确保课程思政德育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我们应结合课程思政与大数据的基本内涵,明确课程思政在"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教师主动功能发挥"及"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上的难...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旨在通过构建专业课程思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以积极的态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在OBE理念的引领下,建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符合课程思政"课程育人"的主旨。同时,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三全育人"。基于此,本文对OBE教学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进行探究,并提出健全具有OBE教学理念的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激发践行主体的能动性等学前教育专业的OBE课程思政体系实施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高校专业课、通识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目标的一种综合、创新的教育理念.以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会展政策法规"为研究对象,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思政理论,将思政元素与与专业法律课程有机融合,完善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会展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5.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相继召开,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高职院校也正在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全员、全课程、全过程。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是建立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一流本科建设的背景,以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新时代思政教育与旅游本科专业知识教育融通为统摄理念,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探讨在教学课程实践中将新时代思政教育思想融入课程教学中的路径:加快"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实施者的认知转变;充分挖掘"旅游学概论"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完善旅游课程思政教学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课程系统性与思政教育协同性的耦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思政育人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实现"三位一体"和"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以培养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仁心仁术争上游"为目标,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积极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改革思政教学模式、建立评价机制等路径,促进专业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总方案,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体现.根据"生态学"的课程特点,按照三段式的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生态学"的教学设计中,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学生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设计上通过"种群增长"来激发学生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通过"生态对策"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实现育才与育人的统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推进"生态学"课程思政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涉外商务人才,处于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前线,更应及时有效地扛起课程思政的大旗."国际商务概论"是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有效地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究“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关键之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创新“三全育人”机制至关重要。为更好发挥其思政教育效力,需从育人体系、思政素养、思政共同体、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静 《职大学报》2009,(3):36-38,63
相对于20世纪而言,21世纪初的女性写作不再是自己心灵呓语和世俗喧嚣的言说,而是有了一种很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支撑,带上了一定的时代感.在文学的书写中,女作家们抖落着满身的小资情调,以女性独立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彰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越来越广泛和自觉,对"文化"一词所做的界定和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通过对文化一词的"化"的梳理和归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变化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3.
张秀芳 《职大学报》2006,(1):114-116
本文通过探讨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及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对社会文化主义心理学对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4.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野草》富含鲁迅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的热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之后的心灵抉择。鲁迅在和封建旧垒奋力抗争之后为自己在历史舞台上选定了“历史中间物”这一“影”的角色 ,《野草》记叙了鲁迅在“夜”的绝望和“梦”的希望之中的彷徨和奋进。于绝望中抗争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就是鲁迅得以不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存在的“假、赌、黑”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假、赌、黑”现象是我国足球管理体制冲突的结果,是中西方足球文化对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社会转型过程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回报率过高形成的利益驱动,是立法与执法方面缺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各省布政使有廉有贪。康雍乾时统治者曾极力扬廉惩贪,其惩贪之法为:健全法制,严格挑选,加强监察,严惩贪污。清中叶以后,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一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二是人君不俭,执法不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狼图腾》这部影片对导演的要求异于平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狼"这个重要角色的影视表现,狼的精神的体现,狼与自然的融合,狼的图腾意义等都是影片表现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影片视听语言及"狼"的表现段落的分析,来进一步阐述这部影片对"狼"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李建光 《职大学报》2010,(1):107-109
《淮南子》认为"圣人"是"衰德世"的产物,"圣人"尚不是"真人",但经过修炼终可以成为"真人"。"圣人"是体道者,同时,也是治世者。"圣人"治世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无为"而治,通过"圣人"的治理,社会能返回到"至德世",在"至德世"中,有利于体道修真者成为"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