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若水 《收藏》2012,(7):140-142
2009年,91岁高龄的周汝昌出版了《我与胡适先生》一书,详细讲述了他从20世纪40年代因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大文豪胡适先生书信交往而走上研究《红楼梦》之路,并为之倾注一生的心迹历程。  相似文献   

2.
吴成德 《精武》2009,(4):45-46
我与李品银相识愈半个世纪,这么多年来.我们都保持书信或电话联系。正如他所说:“咱们是几十年的老兄弟了,情如手足。”我们心心相印,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爱好:热爱太极拳。他的拳剑出神入化,堪称太极大师中的佼佼者,使人十分佩服。  相似文献   

3.
李伟新 《收藏》2001,(11):57-59
2001年2月9日,《人民日报》等国内各大媒体转发新华社消息——“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病逝”。闻之,我心里很悲痛。百岁老人陈立夫先生安详地走了,我深切地回忆起与陈公的10年书信交往。  相似文献   

4.
与盛裕兄相识已20余年了,每次见面,他都会提到,乃父赓伯前辈保存了家伯洵美公的两通书札,有机会时让我过目,还说他要以此为材料写纪念文章。可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2002年初,他真的取出给我看了,而且还慷慨地将他父子俩这珍藏了近60年的手扎送了给我。其一是书信,其二是题词,都用毛笔直行书写,书信写在印有淡淡的平行线的信笺上,题词写在活页邮册的贴票纸上。  相似文献   

5.
冯拥拥 《精武》2009,(8):47-47
我自幼好武,结缘大成拳,有幸得忘年交孔庆海前辈的书信点化,很受启迪。今整理信中练功要言发表,一则对先生表示不尽的哀思,二则希望有益于喜好大成拳学的同道。  相似文献   

6.
《新体育》1999,(4)
最近有不少读者来信来电话说家里的电脑上了网,可以发e-mail了。但不知远在法国南锡的李金羽有没有电子邮箱,可不可以通过e-mail和他联系。 “偶像出场”最近与李金羽通电话时问到他这个问题,李金羽回答说:“当然可以,这比书信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回首金陵杯     
唐伟明 《围棋天地》2005,(12):67-67
1994年“金陵杯”围棋比赛上我与当时很有冲劲的年轻棋手林锋相遇,当是他还是职业初段,现在已经是职业六段了。此前与林锋很少下棋,对他的棋不是很熟悉,但是知道他的棋很有朝气和力量。因此,赛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钓友徐作生     
在我交往的钓友中,有一位钓友叫徐作生。我们停在一个楼层是邻居。他原来的工作单位早已解体,现在自己做些化肥买卖,是小本生意,想要挣点钱很是小容易。一家三口,爱人没有工作,孩子读大学,整日为生活奔波。可他偏偏有一个嗜好:钓鱼。  相似文献   

9.
我与钟笑炉先生相知在抗战胜利后,当时他在沪,我在渝,遥隔两地,先是互通书信,继而在上海相见。回忆往昔,钟先生的深挚友情,历历如在眼前。  相似文献   

10.
梦幻理光杯     
谢赫  自战 《围棋天地》2005,(8):53-56
王檄与我是多年的好友,但在棋盘前大家都是真刀真枪。去年王檄的成绩很突出,我与他的战绩是1胜4负。他的棋很厉害,不好对付。这次在理光杯决战与王檄遭遇,我早已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鱼痴老郭     
薛亚林 《钓鱼》2005,(7):47-47
去年12月4日上午,上海虹珠苑鱼塘正在举行国际钓法钓鱼比赛。当天一早下起冷雨,刮起六七级大风,许多参赛钓手都穿起了棉衣雨衣,防寒保暖。但是有一位中年钓手,没穿棉衣,而且双手挽起袖子,裸露小臂持竿,钓得热气腾腾。他是个普通的钓鱼人,大名郭民强,今年52岁,在浦东国际会议中心工作。老郭黑黑的脸膛,个子不高,但墩墩实实,表面看上去他很严肃,可是你和他一提到钓鱼,他的脸上马上就堆起了笑容,跟你说个没完。  相似文献   

12.
索引     
《乒乓世界》2008,(10):141-141
河北省石家庄的郭欣: 一直很喜欢王皓,对他抱有很大希望。事实上人们一直都很看好王皓,这次虽然没有拿到冠军,但我还是为他高兴,能与师兄会师决赛.已经是胜利。毕竟乐乐一个人独守上半区。他没有输给一个外国人。他完成了他的使命.已经从四年前的青涩少年成长为一个男子汉!尽管是一枚银牌,但这是用四年的汗水与无数泪水换来的,是无数皓迷心中的金牌!  相似文献   

13.
    
正"信"的起源历史悠久,甲骨文中就有了。从造字方式看,左边是人,右边是言,意思是人说话要负责,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即诚实、守信。这是造字者的本义,也是信字最早的解释,之后又引申出信奉、相信、随意、凭证、信使、书信、信息等含义。其中,信使、书信与邮政的关系最为密切。信使就是送信的人,即今天的邮递员,书信投递曾经是邮政的主营业务。可以说,近代邮政就起源于"信"。人类与书信为伴,延续了数千年。曾几何时,人们发现,写寄书信不再是日常必需,而代之以电话、邮件、短信,有人戏言现在是"言而无信"了。我想,此"言而无信"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们联络不再使用  相似文献   

14.
四海之内     
自从开展了“评刊有奖活动”,读者同学朋友们的热情一直很高涨。由起初的只在信封内放入一张“评刊表”,现如今已发展为附上便笺或书信,更加详尽地表达建议和意见的方式了。这让我在工作量加大的情况下也经常有意外收获,甚感惊喜。但偶有不足之处就是,忙乱中信封倘若遗失,你们在评刊表内又没写明详细地址和邮编的话,就很难将我对你们的谢意及时邮寄出去。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读了一本好书。这本书是《邮政周报》系列丛书之——《书信文化》。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选题好。自古以来,人类社会书信不断,但是专门讨论书信的书却鲜有,这部书将书信作为全书的主线,为我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3,(13):167
百岁老人、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学者。素有口碑的她,不仅在学术上有高超的建树,同时她与世无争的淡然品性也为世人所敬仰。可是最近因为某些拍卖事件,惊扰了杨绛先生内心的宁静。杨绛致电收藏者:你这样做很不妥在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官网上,由钱钟书、杨绛、钱瑗(钱钟书和杨绛爱女)的共计109件书信及手稿组成的"《也是集》钱钟书书信手稿专  相似文献   

17.
德宇 《精武》2005,(4):5-5
德扬很谦逊。这是我和他接触的第一印象。身为嵩山少林寺第31代武功传人、武僧总教头的他,做人很低调。在我采访他的时候,德扬法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真的很普通”。德扬法师普通吗?不说他那一身玄奥的武功,也不说他弟子三千,就凭他培养出了“苦力强”——释行宇,他也不能算普通。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3,(7):167-167
百岁老人、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学者。素有口碑的她,不仅在学术上有高超的建树,同时她与世无争的淡然品性也为世人所敬仰。可是最近因为某些拍卖事件,惊扰了杨绛先生内心的宁静。杨绛致电收藏者:你这样做很不妥在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官网上,由钱钟书、杨绛、钱瑗(钱钟书和杨绛爱女)的共计109件书信及手稿组成的"《也是集》钱钟书书信手稿专  相似文献   

19.
张乐平 《钓鱼》2007,(9X):31-33
自来龙王恨公司以后,终于见到闻名已久的黑冰教练。起先以为黑冰是个笔名或网名之类的,不想还是真名。黑黑的中等身材,很精神的样子。刚见时,只是点点头微笑,混熟后,我有些关于钓鱼中迷惑不解的问题,便拿来向他请教,他很热心地解答。钓鱼人与钓鱼人之间是很容易沟通的,不知不觉中我们便很熟悉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若水 《收藏》2012,(13):140-142
2009年,91岁高龄的周汝昌出版了《我与胡适先生》一书,详细讲述了他从20世纪40年代因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大文豪胡适先生书信交往而走上研究《红楼梦》之路,并为之倾注一生的心迹历程。周汝昌自幼因母亲手中有一部日文版的《石头记》而初识《红楼梦》,上南开中学时,常与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黄裳先生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