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于1997年12月公布,但不久就宣布停止使用。在这极短的期间内,我国发行了5套邮票,其上也出现了这些“简化字”(笔者称“超简字”)。这5套邮票是: 1978年4月25日发行的T24《气象》邮票,第1枚“天气预报”图中的“预”字,简化为“予”(图1)。1978年6月30日发行的T27《牧业学大寨建设新牧区》第1枚“大搞草库伦建设”邮票,图中红旗上的“寨”字,简化为“(?)”(图2)。1978年8月26日发行的T29《工艺美术》邮票,是出现“超简字”最多的一套  相似文献   

2.
但凡喜欢上一种邮品,总有说不清楚的机缘。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集到一枚纪120孙中山信销邮票(图1),邮戳上只有一个“要”字。如果不是我一直在找寻这枚邮票寄往各地的邮戳,它也不会引起我的关注。很长时间我一直在琢磨这个字,这是不是“新疆”的“疆”呢?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做了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3.
笔者收藏有一枚黄军邮信销票(见图),可见大半个蓝色纪念邮戳:“开国四周年纪念/1953·10·1/合浦”。推测此戳未销在邮票上的部分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字。 合浦,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但在1953年时属广东省。这枚黄军邮信销票可以  相似文献   

4.
“文”字邮票发行阶段,是邮票设计严重倒退的阶段。当时在邮票发行机构内部有一个流行的说法, 即“文”字邮票设计是“大红大绿大票幅”,就是说,大多数“文”字邮票用色单一,票幅较大,缺乏邮票艺术的特性和美感。在19套、80枚“文”字邮票中,刷色以大红为主的有13套、 50枚,占总套数的68.4%,总枚数的 62.5%。图案中的人物穿着绿色军装  相似文献   

5.
在“文”字邮票发行阶段,出现了中国邮票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 就是印刷工人参与邮票设计和直接设计邮票。在19套、80枚邮票中, 有文2(工人和邮票设计工作者各设计4枚)、文13、文14、文19等3套半,共10枚邮票是由北京邮票厂工人设计的。工人设计邮票是怎样出现的?怎样看待这一邮票设计工作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13年第1期载有《“放光芒”邮票停发内幕》,其内页附图及封面各有一枚“放光芒”邮票印样,在印样上部边纸上“同意照此样印制·邮票处”批示的后边有一个钢笔所书的“孙”字,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与十二生肖的关系,2023年的癸卯年属“水兔年”。在五行中,各有独自的色彩属性,蓝色属水。因此,中国的《癸卯年》-1“癸卯寄福”的蓝色兔子就是一只“水兔”。无独有偶,泰国今年也发行蓝兔和乌龟为主图的《兔年》邮票(图1),再现了《龟兔赛跑》,显然也是“水兔”。票图出自诗琳通公主之手。本文所述邮票都在去年末或今年初发行,以下不一一注明。  相似文献   

8.
集邮界人们都知道,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英国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中国第一套邮票是1878年大清时期发行的“大龙”邮票,那么,法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是什么?人们就知之甚少了。近日,笔者见到一枚“纪念法国第一套邮票(也是世界珍邮之一的“谷物女神”邮票)发行150周年“大铜章(见图1)。这枚大铜章除雕刻做工精美外,最惹眼、最使人感兴趣的是:大铜章上的邮票叠加图。作为集邮和收集纪念大铜章的爱好者,好奇促使我寻根究底。据有关资料介绍:法国第一套邮  相似文献   

9.
《上海浦东》邮票第2图上展现的是“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我们在欣赏这枚邮票的同时,寻溯一下“陆家嘴”这一地名的由来,该是很有意义的。 明永乐三年(1405年),财赋收入占当时全国三分之一的苏松地区暴雨成涝,积水浸野。明成祖朱棣一面  相似文献   

10.
最近购得一枚桥梁邮票(图1),邮商译为“美国”64纳曼斯大桥”,查阅相关资料,美国悬索桥根本无“纳曼斯大桥”。又查《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美洲卷),原来正是这本书把这枚美国邮票上的大桥译为“弗拉扎诺——纳曼斯桥”。美国邮票上的原文为“VERRAZANO-NARROWS  相似文献   

11.
在2006年3月30日匈牙利发行的全套1种计算机网络题材邮票(如右下图)上,票图左下角的红色“Wi-Fi”字样显得尤其醒目,这一字在现在的电脑商城等场合也能经常看到。那么,Wi—Fi是什么意思?它与票图中的蓝色电波又究竟代表了什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22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在发行这套邮票的同时。还制作了一种本册,每本售价70元。其规格为290mm×210mm。在这个本册中,各印有一枚与邮票或小型张同样规格、相同版别和刷色的真票,本册中有4枚面值都是80分的邮票和6元面值的小型张。由于本册中邮票边饰图很大。有人将这种邮票称为“大邮票”。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大”邮票是对应“小”邮票而言的。  相似文献   

13.
2003年4月3日,改名后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发行了“开门票”。这套邮票题为“加入欧洲委员会”,用以纪念该国于当天加入欧洲委员会。2枚邮票的图案均为欧洲委员会标志和欧洲地图。面值16第纳尔的一枚背景刷紫红色,用西里尔字母的"”字样标示铭记;面值28.7第纳尔的一枚背景刷蓝色,用拉丁字母“SRBIJA I CRNA GORA”(塞尔维亚和黑山)标示铭记。  相似文献   

14.
1998年4月29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古代书院》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4枚邮票图名为“白鹿书院”,其画面主图表现的是该书院第三院落正门的景象,并可见“白鹿书院”匾额。笔者收集研究极限片多年,在此套邮票发行时,我从自藏的198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庐山》套片中找出“白鹿书院”白片制作成了极限片。其画面与邮票一致,无疑这是一枚票、片、戳三位一体的佳片(见图1)。后来我又收集到两枚极限片,一枚是用1988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历史名人》套片中的“朱熹”白片制  相似文献   

15.
1998-3邮票第2图“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采用了小平同志身着戎装的照片。1998年第2期《集邮》姜淑萍《珍藏到永远》一文对这枚邮票有一段介绍:“展现的是邓小平1948年在解放战争战场上的一个瞬间,他身着戎装,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相似文献   

16.
第一枚出现孙中山形象的外国邮票,是美国1942年7月7日为了纪念中国“七·七”抗战5周年而发行的一枚邮票。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枚用外国文字组成中心图案的邮票,还是美国第一枚印有中文的邮票,更是孙中山首次出现在美国邮票上。该票面值为5美分,正好是当年寄往中国航空信件的资费。而邮票首日发行地选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图1为首日封),则是因为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就是从这里启程回国筹备成立中华民国的。1961年10月10日,美国再次发行一枚印有孙中山头像的邮票(图2),以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相似文献   

17.
朱彤 《集邮博览》2009,(2):10-10
2007年8月22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开放,为此中国邮政专门发行了纪念邮资封(JF88)一枚,邮资封主图是别具一格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馆徽(图1)。馆徽的中心图是一个博字,由于它  相似文献   

18.
刘广实先生在本刊总2195页提到1951年“太平天国”纪念邮笺有大小字两种,该文附图为小字笺。我有一张大字笺(见图),尺寸、文字都与前者相同,但方框左右的字体较大。我的这一张贴有4枚邮票和一张宣传标签,也盖5月27日纪戳。  相似文献   

19.
黄山 《上海集邮》2004,(6):39-40
为纪念2003年绵阳亚洲国际邮展,中国邮政首次印售东汉铜马图邮票的“印刷叠色样张”(图见本刊2003年第12期封面,并参见26页文)。它让我想起自己收集到的几种外国小全张或叠色样张,在此介绍给大家共赏。 图1是澳大利亚1976年《邮票周》邮票的叠包小全张。邮票图是澳大利亚画家布莱梅·扬的侧面半身像和邮票“澳洲地图和袋鼠”。小全张上是4种同图异色票:左上角是黄色票,右上角是黄色加品红色  相似文献   

20.
周作为 《收藏》2006,(9):100-100
这是一枚英国乔治五世头像加盖“中华民国”字样的半便士邮票(图1),原票幅25&;#215;20毫米,于1991年集得,因其粘在一枚未加盖的同一邮票(图2)后而,当时未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