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易经》词义引申主要有借代、比喻两种形式。准确理解《易经》古词的引申义,对正确把握《易经》思想含义,助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通过对《易经》整体表现的比喻义和构成语素表示比喻义的分析,对认识上古汉语词义引申发展的规律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傅玄是魏晋之际著名的学者,他博学善著文,有《傅子》一百二十卷和诗赋文集五十卷行于世。《易经》对傅玄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中充盈着《易经》的智慧,尤其在元气、通志、仁义、举贤等问题的阐发上,洋溢着《易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易经》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群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易经》蕴含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对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借鉴和吸收《易经》的心理学思想,使其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不仅使《易经》这部经典著作展现时代特色,而且使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传统文化中获得营养。  相似文献   

4.
《周易》的《易经》文本源于上古占筮,它体现着《周易》思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前哲学阶段。取象运数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主要构成,《周易》特别是《易经》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有着一个完整的“图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象是基本的结构单元,数是联接这些单元的根本法则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易经》为群经之首,是先秦儒家、道家思想的源渊。《易传》对《易经》的解释,贯穿着儒家思想。《周易》对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易经》的取象方式为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提供了“师法自然”的哲学起点。二、《易经》“大和”的思想为儒道两家提供了通过内修方式消解矛盾的哲学手段。三、《易经》阐述的事物关系,影响到儒道两家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从经和传产生的年代看,《易经》产生于西周初年,《易传》形成的下限在先秦时期,二者相隔年代较为久远。但从基本精神上看,我们认为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易经》是一部占卜的书籍。从哲学史的角度看,《易经》反映了当对人们的认识发展的水平。《易经》卦爻辞的内容,涉及宗教迷信、人生态度、伦理观念以及宇宙观、认识论等。而《易传》也正是在这些方面继承和发挥了《易经》的思想。可以说,《易经》通过占筮吉凶的外在方  相似文献   

7.
也谈《易经》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易经》的性质,历来众说绘纭,该作试图从《易经》的形成,《易经》的内容,《易经》的流传和影响三方面,阐述其是一部最为原始,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安邦治国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易经》数字思维及规律的分析,揭示《易经》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加之对《易经》现世情况的考察,从侧面说明《易经》思维对于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其预测占卜,应运用科学的思维和管理使其规范化,使《易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谭虎 《家庭教育》2014,(1):93-9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广为人知,出自《易经》的“象传”。“象传”是战国时代学者对《易经》中部分卦名、爻辞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进行的阐发和解释。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首,象征孕含万物的天道自然,它是永恒的,也是变化无穷、生生不息的。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一部西周王室祭祀史书.全篇64卦闪耀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光辉。《易传》是孔子及其弟子将《易经》从神学改造为哲学并用以解释《易经》的学术汇总。它是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主要包括:《易经》源于实践而指导实践;量变质变及其度量;阴阳消长的太极理论及其卦体说、爻位说、卦德说和变卦说:“七日来复”的螺旋卦序等。这些理论构成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奠定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比古希腊哲学要早200至400年,是人类智慧的一块夺目瑰宝。  相似文献   

11.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容、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易经》的卦符是最古老的符号系统之一。本文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卦符的符号性质、符号体系 ,以及它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诠释 ,以图破除人们对卦符的神秘感 ,并对《易经》符号的魅力有更深的认  相似文献   

13.
《周易》分为经、传两部分,两者产生的时间不同,所反映的思想观念也不一样。文章对《讼卦》进行分析,明确了《周易》产生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利益剧烈变化所带来的广泛的诉讼行为是《讼卦》进入《周易》的社会基础,并根据"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原则,证明中国人"贱讼"意识的产生是儒家形成以后的事,在儒家产生之前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4.
<周易>以及整个传统易学本身蕴涵着丰富的逻辑思想及思维.本文通过对易学与逻辑学的关系、中国逻辑史和易学的现代逻辑学的研究,探讨了研究易学逻辑思想及"逻辑易"的方法论问题,以促使易学的逻辑学研究能够在合乎学术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周易》思想在齐地盛行,与齐文化融汇无间。田陈世族与《周易》有着密切联系。《周易》思想对《孙子兵法》的影响在哲学方面主要表现在"变"的发展观、现象分析的"两点论"、普通联系和矛盾转化思想四个方面;在军事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慎战思想、战备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观、"师出以律"的军法思想、战术思想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易义》是范仲淹专门解说《周易》的文字,是研究范仲淹易学思想的直接史料;《易义》诠释《周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专阐儒理、参证史事、对比见义;从易学的演变历史来看,这三种方法奠定了范仲淹在宋代易学中的开创性地位。  相似文献   

17.
生态破坏已经成为21世纪最突出的世界性问题之一,研究、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态保护思想,《周易》这部奇书作为十三经之首,同样也包含了这样的内容研究,《周易》的生态学内涵,能为我们解决当今的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易》的思想包罗万象,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赋予它们当代的时代价值。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对教学效果的关注不足等。为改善管理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借鉴《周易》的管理及其教育思想,将之运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之中,以期优化资源,提升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易经》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对产业与企业的因果链条方面的卦象探究尚未能有所突破。本文通过对新儒学与经济管理关系的研讨,提出并诠释了产业与企业经营变数的“八卦”卦象,将对提高现代生产经济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借鉴、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占筮之书的《周易》,在其卦爻辞中却孕育着中国早期文学诸文体的胚芽,于占筮之树绽放出文学之花。它不但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殷末周初原始文学的风貌,保存了甲骨卜辞之后、《尚书》和《诗经》之前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段珍贵史料,而且像“太山遍雨,河润千里”那样开启了后世的文体,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寓言、散文诸文体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