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洋务派能够启动近代留学教育,主要出于军事上的考虑。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是粗糙的.但它播下了中国现代性的种子,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是晚清社会变迁的重大推动因素之一。从纵向上看。洋务留学教育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重大突破;从横向上看,洋务留学教育也适应了世界之潮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留学教育是现代国家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章节。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和“调和汉、宋”的治学理路以及经世实践息息相关。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内容形成以培养通晓洋务的练兵、制器等近代科技人才为根本,以发展海防教育和留学教育为重点,以“借法自强”为终极目标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具有承前启后的显著特点。而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其洋务实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发展,也对其洋务实践以及“同光新政”的开展,都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传统教育的空疏无用愈益暴露,改革科举制度,加试实用学科,“以夷治夷”逐渐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普遍要求。派遣留学生的设想与实施,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由官方派遣留学生,进而拉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序幕。本文试图对这一过程作以回顾,以正确认识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第二阶段是向欧洲英法等国派遣留学生;第三阶段是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这三个阶段只有性质上的区别,并没有截然的时间分期。留美教育侧重于…  相似文献   

4.
留美爱国者容闳是近代“新中国运动”的先驱,他德兼中西,与时偕行。他所倡导的派遣童赴美留学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特开新纪元”的创举,成为近代中国“科教兴国”和“复兴中国”的“前驱先路”。他毕生为“改良政治”上下求索,“确信中国会有灿烂的前程”。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位迎着“诛妖救世”、洋务自强、维新变法、共和革命等社会思潮全程拾级而上、与历史潮流同步的“复兴中国”志士。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1872年,我国近代史上首次派遣童生赴美留学,是洋务运动时期应时而出的重要内容之一。和练兵制器一样,其主持者仍就是曾国藩、李鸿章等辈封建官僚。后来由于顽固派的破坏和阻挠,首届赴美留学没有完成预期十五年的学习计划而“凄然回国”。对此,以往史学者多从整个洋务运动的破产推理,认为这是洋务派“培养洋务奴才”的必然结果,因而多加贬责。然而细密洞彻首批赴美留学的创始和艰苦历程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培养洋务奴才”之推论是不附合史实或至少是不全面的。此次赴美  相似文献   

7.
以“中体西用”的儒学变易思想为核心理论的洋务教育导致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裂变,为中西文化的融汇沟通架起了桥梁。首先,“中体西用”观承认中西二学相需并存,缺一不可,从而对洋务教育乃至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见解。其次,“中体西用”观认可了中西二学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刺激洋务教育在办学方向和体制上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冲击与突破,对封建教育的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某些创新性的变革。第三,洋务教育对西学的认可和引进,促进了我国近代官方留学生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之成为中西文化融汇的主要载体和社会变革的力源之一。第四,洋务教育为中国近代学制的初步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各类新式学堂及实科教学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为培养办洋务所需要的翻译、军工、实业等人才,在“中体西用”方针指导下,洋务派着手 洋务教育投资,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财政拮据的情况下,厚聘教习;宽待学生; 保障教学设备设施。洋务教育投资回报丰厚,它促进了中国工业生产力的出现;使中国走出 孤立与闭塞,进入世界性交往阶段,利用“交往”的伟力,推动传统中国社会的变迁;牵 引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晚清开始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美和留欧教育开启了留学教育之风。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的留学教育是它对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幼童赴美留学和船政局派遣的留欧学生是晚清政府派出去的第一批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开展及分析留美与留欧教育二者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有利于得出对留学教育的评价,进而引起对当今留学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对于近代我国留学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如何认识,长期以来,人们看法不一,如对洋务运动中的留学教育,认为其买办性质浓厚,但对这种教育的积极、进步作用认识不足,把洋务教育和近代国内教育看成是具有留学预备性质特点的奴化教育,但对于留学教育中萌发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早期共产主义思潮的特点,及其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近代教育改革的倡导等作用估计不足。只看到学生中的崇外心理特点,而对其爱  相似文献   

11.
第一批留学生的派遣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昀 《高教论坛》2004,(2):69-70,80
19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第一次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在内外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学教育之先河,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压力,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随着中国内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分化以及传统教育的废弛,晚清洋务学堂应运而生。晚清洋务学堂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即晚清洋务学堂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近代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留学教育开始兴起。被洋务派称为“中国自强根本”的留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许多论者却把它视为“买办教育”,把留学生一律视为外国侵略者的“奴才走卒”,不承认它的进步性。去年新出版的陈景盘同志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仍持这种观点。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就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派遣,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简评邓小平同志的留学教育思想洪渭兵120多年前,当近代中国第一批幼童由官方派遣赴美留学时,5000年的中国教育史上才有了留学教育的篇章。起步已晚,然而,发展尤其缓慢.直至近10年来,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用他那智的目光洞察世界时,中国留学...  相似文献   

15.
近代经世思潮和洋务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大重要社会思潮。比较两者,可以看出:近代经世思潮批判现实,倡言改革,振兴实学,而且关注夷情。洋务思潮继承和发展了近代经世思潮,提出了变局观、自强求富观和人才观,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眼光“开眼看世界”和“师夷长技”。近代经世思潮向洋务思潮的转换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曲折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刘继强 《文教资料》2009,(32):127-129
张之洞是晚清洋务运动后期的主要代表和洋务理论的集大成者,在清朝政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清末教育改革中一个突出的贡献是极力主张留学,留学的国家首选日本,留学的专业注重实用。同时对留学生要加强管理。他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体现着强烈的卫道精神,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留学教育是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代留学教育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为中国近代化造就了各种新式人才,留学教育也对中国融入近代国际社会,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对促进“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甲午战前的晚清留学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午战争以前晚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留学生的选派、管理和录用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逐步调整,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剖析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的得失有助于了解整个晚清留学政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中后期,清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巩同封建政权、应付国外压力,发起了旨在"求富"、"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洋务派据此创办新式学堂、设置新式课程、翻译西学书籍、派遣留学生等,洋务派的这些教育活动也影响着中国近代的小学教育,促进了小学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强调留学教育是容闳思想的最大特色,也是他对中国近代化最突出的贡献,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针对有些学者认为他的留学教育“成就不大”的观点,本文运用大量的史实,论述了容闳首创、策划、组织、领导的中国近代第一批留美学生的派遣,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造就了中国近代科技、军事、铁路工程、邮电、军医、矿业、海防工业、外交、政事、海陆军军官、经济管理、企事业、机械制造、外语、翻译等一大批新式实用人才,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对促进“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起了积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