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同学们对串联总电阻增大容易理解,而对并联总电阻减小较难理解,现用四种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如下解释: 一、定性分析法同学们都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因为两电阻并联后相当于增大了横截面积,而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所以并联后的总电阻减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一、填空题1.导体的性质叫做电阻.一切.都有电阻.电阻是本身的一件性质.2.电!五的单位是_.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伏,通过的电流是1安,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_.如果另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是]0伏,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是02安,则该导体的电阻是3.0.25兆欧一于欧一欧,4.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_、_和_.导体的电阻还跟_有关.5.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这是因为导体串联后,相当于.而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这是因为把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6.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  相似文献   

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小强学了电路后连接了一个由两节新干电池提供电压的简单电路,则小灯泡两端电压约为V;他利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3A,则小灯泡电阻约为Ω,若切断电路,则小灯泡电阻又为Ω.2.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是R1和R2,将它们串联使用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所以导体串联后阻值会变,将它们并联使用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所以导体并联后阻值会变.3.现有两个分别标有“10Ω1A”和“15Ω0.6A”字样的电阻,若将它们串联起来使用两端允许加载的最大电压是V;若将它们并联起来使用,两端允许加载的最大电压是V.4.将两个电阻R1…  相似文献   

4.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I=RU表示.使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的是指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I、U、R三者的关系.其变形式为U=IR及R=UI.再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I1=I2=I、U1+U2=U、R串=R1+R2;并联电路:I1+I2=I、U1=U2=U、R1并=R11+R12),可以去求解电学中的计算类问题.由于同学们在解题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对题设条件的认识不透彻,导致错解.现结合具体例题解析,以供同学们解题时借鉴.例1如图1所示,有R1、R2两个阻值分别为2Ω、4Ω的电阻串联…  相似文献   

5.
在电阻并联时 ,我们利用并联电路知识和欧姆定律推导出了 1R=1R1 1R2 … 1Rn的关系式 ,学生易于理解 ,但学生对这个结果不理解 ,常提出这样的问题 :什么是电阻的倒数 ?为什么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 ?我们知道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大的导体 ,其导电能力差 ;电阻小的导体 ,其导电能力大 .因此 ,电阻的倒数可以用来表示导体导电的能力 .每一个导体对电流都有阻碍作用 ,用电阻 R表示 ,同时 ,每一个导体都能导电 .因此 ,1R反映了导体的导电能力 .由欧姆定律 I=UR,得 1R=IU,即导体的导电能力在数值上等于在该…  相似文献   

6.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通过导体模截面的电量越大,导体的电流强度就越大。()2.导体两端中压越小,通过导体的电荷数就一定减少。()3.安培表使用时只能跟用电器串联,不能跟电源串联。()4.收音机的电位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变阻器。()5.并联导体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和。()6.等长的铜导体与铁导体,串联起来接入电源,它们两端电压有可能相等。()7.两用电器通过的电流强度相等,则它们一定是串联的。()8.电源两端并联的电阻个数越多,电源向外输出的电流就越大。()9.使用滑动变阻器只是为了…  相似文献   

7.
数学结论设x y=c(恒量),则当x,y越接近,xy越大,且当x=y=c/2时,xy有最大值为c2/4.应用1两个电阻R1 R2=R(恒量),则R1、R2越接近,R1与R2的并联电阻越大,且当R1=R2=R/2时,R1与R2的并联电阻R并=  相似文献   

8.
中考物理计算题中,有关家用电器电功率的计算,是学生分析电路计算的难点,其实掌握好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根据P=U~2/R公式,家庭电路的电压U=220V,所以电路中电阻R越小,功率P越大;电阻R越大,功率P越小。同样,根据功率也可以求相应的电阻。本文分三种情况,分别举例说说有关家用电器电功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杨奕杰 《贵州教育》2011,(17):45-46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中的内容,其教学目的是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根据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下面是某位教师教学此课的片段:  相似文献   

10.
电阻混联电路等效电阻的求取方法是直流电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先看图1和图2电路,它们都属于电阻混联电路。图1电路各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很明显:R1与R3串联,R2与B4串联之后,两者再并联。而图2电路,电阻串、并联关系就不像图1那么显而易见。但实际上图1与图2的串、并联关系完全相同,而对于初学者就不易看出。究其原因,图1各电阻间连接呈横平竖直规律,因此电阻间串、并联关系显而易见。而图2因电阻呈曲折交叉相连,因此电阻间串、并联关系就不易看出,这正是难点之所在,也正是笔者在这里总结提出的等效变形法…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初三教材“研究串联电路”一节,其核心任务是推导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导体电阻的大小关系。它的推导过程是: 设串联导体的阻值依次为R_1、R_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为R(图8-27),那么, U=IR,U_1=IR_1,U_2=IR_2 把上列各式代入U=U_1+U_2中,得到 IR=IR_1+IR_2 所以R=R_1+R_2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体验到,上面的推导过程有两点不足:其一,由于学生只知道“导体的电阻”,至于“电路的总电阻”,学生对它还需要有一个感知认识过程,假如就这样将“电路的总电阻”以及“U=IR”直接抛授给学生,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其二,该推导过程得出结论很突然,也显得有  相似文献   

12.
两表指电流表和电压表.电流表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时,是串联在电路中的(以使该电路中的电流全部通过它).电流表的电阻越小,对待测电路的影响就越小,测量的精确度就越高.在初中阶段,忽略它在电路中的分压作用,把它的电阻忽略不计,所以电流表所在处相当于短路. 电压表是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的,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它的电阻要尽可能大(这是为了减小它的分流作用),它的电阻越大,测量的误  相似文献   

13.
有阻值分别为R1,R2,…,Rn的n个电阻,它们串联起来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即R串=R1+R2+…+Rn;它们并联起来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相似文献   

14.
分压器电路是高中电路问题的重点内容,在理论计算和实验应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过程分析较为繁杂,学生不易弄会弄通,因而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分析分压器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入手,用等效演绎的思想,例析三道常见但学生不易接受的题目,供读者参考。问题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的内电阻r相似文献   

15.
我听了一节初三物理课,内容是“电阻的并联”.教师推导出分流原理公式I1/I2=R2/R1后提出问题:串联电阻有分压作用,并联电阻有分流作用吗?学生答:有.教师接着讲解下题说明. 题如图1所示,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10欧,正常工作电流O.3安,若把它接在电流为1.3安的电路中并使它正常发光,需给小灯泡并联一个多  相似文献   

16.
1.伏安法测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强度I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导体的电阻R=U/I。若能测得U、I的值,即可由上式计算出导体的电阻R。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分为内接法和外接法两种,电路如图1所示。内接法:安培表测的是真实电流,而伏特表测得的电压是Rx与安培表串联后的总电压,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实质上测的是串联电路(Rx与安培表串联)的总电阻。若要减小误差,安培表的分压作用应尽量小,故待测电阻应远大于安培表的内阻,即大电阻用内接法。外接法:伏特表测的是真实电压,而安培表测得的电流大于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是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若要减小误差,伏特表的分流作用应尽量减小,故待测电阻应远小于伏特表的内阻,即小电阻用外接法。如果未知电阻的阻值大概范围不知道,可采用试触法进行选择,电路如图2所示。将伏特表一端断开,分别与a、b两点接触,观察两表的变化情况,让变化大的表测量真实值,即安培表变化大用内接法,伏特表变化大用外接法。如果待测电阻的阻值大概可知,那么可将其与RA、Rv的比值进行比较。若Rx/RARx/RV,则Rx相当于大电阻,...  相似文献   

17.
1.伏安法测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强度I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导体的电阻R=U/I。若能测得U、I的值,即可由上式计算出导体的电阻R。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分为内接法和外接法两种,电路如图1所示。内接法:安培表测的是真实电流,而伏特表测得的电压是Rx与安培表串联后的总电压,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实质上测的是串联电路(Rx与安培表串联)的总电阻。若要减小误差,安培表的分压作用应尽量小,故待测电阻应远大于安培表的内阻,即大电阻用内接法。外接法:伏特表测的是真实电压,而安培表测得的电流大于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是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若要减小误差,伏特表的分流作用应尽量减小,故待测电阻应远小于伏特表的内阻,即小电阻用外接法。如果未知电阻的阻值大概范围不知道,可采用试触法进行选择,电路如图2所示。将伏特表一端断开,分别与a、b两点接触,观察两表的变化情况,让变化大的表测量真实值,即安培表变化大用内接法,伏特表变化大用外接法。如果待测电阻的阻值大概可知,那么可将其与RA、Rv的比值进行比较。若Rx/RARx/RV,则Rx相当于大电阻,...  相似文献   

18.
欲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要对一些教材内容刨根究底。例如,在讲《电压表和电流表》一节时,教材直接指出“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一般比较小,测量较大电压时要串联分压电阻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测量较大电流时要并联分流电阻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段教材提出这样的疑问:①改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电学中常出现关于灯泡亮度的比较,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因此出现两只规格不同的灯泡串联时,学生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都认为两只灯泡的亮度是一样的。而实际上灯泡的亮度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对于同一个灯泡,不论在怎样的电路中,只要通过它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对于同一个灯泡,我们一般认为它的电阻不变,由公式P=I2R可知,电  相似文献   

20.
初学者进入电阻串联和并联计算时,容易乱代公式,思路不清,解题有些困难。为了让同学们顺利掌握,下面介绍一种利用表格分析求解。两只电阻R1、R2串联或并联,如图1和图2所示,把电流I、电压U、电阻R很容易在图形中表示出来,其中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都用I表示电流,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用U表示电压。把图1、图2中物理量对应放入表格中,相同物理量放在上面,串联为表1,并联为表2。电流I电压U1U2U电阻R1R2R表1电压U电流I1I2I电阻R1R2R表2表格中横向用加减法,纵向用欧姆定律求解。(说明,并联电路中电阻1R=R11+R12)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