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在李白和苏轼的作品里,"月亮"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文就李白与苏轼诗词中运用月亮意象的相似点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家主体经历、性格与作品意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苏轼词中状写“月”与“水”的文字,尤其是对“水中月”意象的繁复表现,展示了苏轼既身在人间复超拔人间的禅道思想。着眼于苏词中“水”“月”意象的文本分析,以几首词为代表探究苏词中“水中月”意象的多层面意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苏轼古文作品中有关食事文章的分析,发现苏轼的饮食思想可从"味道观""戒杀生""节饮食"及"养生观"四个方面探析,他的饮食思想对中华饮食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从而使我们了解古人的饮食观,并吸取古人健康正确的饮食观。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月"具有一种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其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苏轼对月情有独终,他既继承前人,又有所开拓.在他的诗词中,"月"的意象显示了他对现实、人生所进行的不懈的探索、对家乡亲友的怀念和在流离失所的沉痛中纠合着对人生的感慨.苏轼一生中升贬数次,仕途的坎坷,时局的黑暗,使其饱尝世间人情冷暖,月之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恰巧也对应了他聚散离合的人生经历,在一些作品中有体现对家乡亲友的怀念,有体现对生命流逝的沉痛.都纠结着他的深情而缠绵的人生感慨.  相似文献   

5.
宋词与宋玉     
宋玉感伤之形象、悲秋之意绪、文人才士沦落不偶之坎壈生平,以及宋玉作品,尤其是宋玉赋中对男女情事之描写,凝练为多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语典,这些意象、语典大量出现在宋词之中,显示了宋玉及其作品的深入而持久的影响力。对《全宋词》中运用、提及"宋玉""巫山""巫阳""阳春白雪""云雨""高唐"等意象、语典的作者作品进行深入探论,必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细致地认识相关作者及其词作,并从中觇视宋玉及其作品的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比"、"兴"与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作诗法的"比"到意象的诞生经历了从"以彼物比此物"到儒家的山水"比德"观,再到比物抒情、"意""象"合一的过程。从原始宗教中诞生的"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过滤掉了原有的宗教意义,演变成一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作诗法,在歌咏"他物"中抒发主观情感,"他物"就变成主观情感客观化的载体,成为主客观融合的审美意象。"比""兴"的结合不仅促进了诗歌意象的创造,也推动了诗歌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7.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因元丰二年"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于元丰六年不得签书公事时所写的。诗作道出了苏轼在大有可作为之年,被放逐成"闲人"的心酸与痛苦挣扎,反映了苏轼被贬而不甘沉糜的心情。文章通过对诗中"夜游""无与为乐者""竹柏"等意象的分析,指出了苏轼此时复杂的心境和所处的窘境,反映了苏轼竹柏明志、随遇而安的坚毅性格与旷达胸怀。  相似文献   

8.
苏轼提出了"随物赋形"辞至干达""平淡绚烂"等诗文创作的重要观点,他认为,诗文创作须遵循自身规律,"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这些观点既是对唐宋前辈学者的继承,又对其后数百年中国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活法说"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苏轼实为中国诗学"活法说"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9.
与其他文学巨匠相比,苏轼有其独特之处他能把从生活中体悟到的发人深省的哲理与耐人寻味的诗意相融合,构成所谓"理趣",达到了宋人"言理"的最高境界.苏轼作品有诗词文三种文体,其"尚理"在各种文体中都有体现,而且这种"尚理"是有社会原因和其个人原因的.  相似文献   

10.
论苏轼诗词中"鸿"与"鹤"意象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词中鸿、鹤两种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前者具体化为飞鸿、孤鸿、归鸿,分别象喻了苏轼人生历程中的青年、壮年、老年阶段的生命体验,后者以"驯鹤"为主要形式,象喻了主体的品格.  相似文献   

11.
"水"与禅     
水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启迪人类思想的一个重要源泉。水与佛教,尤其与禅宗有非常深的关系。文章讨论了佛教、禅宗和水有关的代表性言论或公案,并与儒、道二家作了简单的比较,结合禅理进行了分析,希望从这一角度对佛教以及禅宗有一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略论水权与新《水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水资源的所有权重在控制功能;管理权逐步趋向采用市场化手段调控;脱离了地权的水使用权应成为立法的重点。新《水法》取消了水资源的集体所有权,改革了陈旧的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规定国务院为国家水资源所有权的代表。这三个重要修订将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重大影响。新《水法》的不足则是缺少取水制度和用水顺序的相关规定,影响其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以《饮水诗词》等级其背后相关的事实与《红楼梦》的人物情节作对照,以为曹雪芹是受福临与董小宛爱情故事的触发,以纳兰容若爱情悲剧为素材来源,以梦幻虚构的艺术手法,完成这一绝世名著的。  相似文献   

14.
刘勇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16):42-4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一些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  相似文献   

15.
在趣味物理实验表演中,“水顶球”与“气顶球”实验都是运用伯努利原理。但二者在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所涉及的物理原理等细节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张喆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2):116-118,124
与科学世界图景中的水概念不同,语言世界图景中水的概念化呈现出自己的特点。通过对以水为关键词的搭配为语料对水进行的概念分析发现,英语中将水概念化为动物、人、有固定外形的物体和无固定外形的物体。尽管其概念化呈现出无序性和非逻辑性,但反映出在英伦民族意识中对水这一概念的初始认识。  相似文献   

17.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已经成为政府、高校等各界的共识,但是,如何对"水课"进行有效评价仍是难点。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教师能力"水"、教学内容"水"、教学方法"水"和教学考核"水"等现象,从评价体系的角度分析了"水课"的评价主体、客体、目的、标准、方法和制度等具体评价要素;同时,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探讨了高校"水课"的实践评价策略,具体包括关注多元化评价主体,协调"水课"的各方价值需求;建立差异化评价标准,对"水课"实施分级分类评价;运用综合性评价方法,重视对"水课"进行质性评价;突出发展性评价目的,发挥"水课"评价的改进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上善若水"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以水喻道:渊深虚静;孔子以水述理:知、仁、恒;禅宗从水见质:净、空、明。儒、释、道、诗人共同演绎完成的"水"的意象,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宇宙精神。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工程测量理论与技术发展迅速,实习教学内容与手段相对滞后。文章从建立规范的校内多功能试验基地、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与学习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水利工程测量实习改革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