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越发重要,而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推进教师发展的过程,教师主体承受着相应的发展压力。所谓教师发展压力,是指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主体承受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的挑战和刺激,扰乱教师发展内部平衡的一种现实力量。教师发展压力可以通过教师学习来缓解。  相似文献   

2.
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其内蕴在教师行为中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是教师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教师精神文化建设的最终旨趣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在诠释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厘定深层次教师精神文化的内在构成因素,深刻分析它们在教师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其中,教育教学理念是先导,教师专业精神是动力,教师专业尊严是核心,人际关系规范是目标。  相似文献   

3.
教师隐喻表征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期待。中外“教师隐喻”具有相同文化内涵。在教师职业地位方面,中外教师隐喻表达了对教师职业崇高地位认识和期待;在教师职业精神方面,中外教师隐喻反映了对教师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的要求;在教师专业形象方面,中外教师隐喻蕴含着注重教师个体存在,要求教师反思成长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是教师角色转型与开掘的根基和动力。教师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不仅是在其教育的轨迹中显现和张扬的,而且也是在生命的对话中成就和丰满的。然而,教师角色话语的纷繁与教师角色表达的冲突,导致教师在角色的虚化、泛化和钝化中走人踽踽独行的坚冰之旅。重新保持对教师角色的生命追问,意味着我们必须帮助教师在角色发展的语脉和坐标中,敞亮和澄明教师身份存在的方式和教师主体实践的方向。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打造教师的专业文化,这将是从实现教师角色到超越教师角色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建立激励机制,让教师在关爱中成长 我校把“以教师为本”落到实际行动中,充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尽一切努力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让教师在关爱中成长。  相似文献   

6.
运用访谈对12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师自我表露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是无意识、随机进行教师表露,只有两位教师有意识在课堂里展示自己。教师自我表露多少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性格特征和教师倦怠问题有关。本研究提示教师在课堂里多应用教师自我表露,提示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进行教师自我表露能力的培养,提示教师和研究者在多个方面对教师自我表露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角色转换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除了有理论指导外,更为紧要的是在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如何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目前,在坚持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继续教育,努力寻求新的专业特性等方面,进行有意义的尝试,深入探讨以教师角色转移为前提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处于知识转型时期的教师面临严峻挑战,其教学任务及教师角色正在发生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更加强调教师心性修炼的重要作用。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教师的心性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且在各个发展时期呈现出突出特点。其次,教师心性的可塑性为教师心性的修炼和提升提供了可能。从历时性视角分析教师心性演变的阶段性特征,有利于分清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建立教师心性评价标准、关注教师心性变化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坚持教师心性内外研修并重。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教师培训的方式,泛在学习融入到教师培训中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为一线教师基于个人经验的情境感知学习,同时促进一线教师建构TPACK并改变教师培训的目标,体现教师培训交互的本质。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机制包括了泛在学习资源设计和开发机制、泛在教师培训实施机制、评估教师培训效果机制、管理机制四个维度。未来的教师培训机构不仅要思考如何把握教师培训的自身规律,还要思考如何使最先进的泛在技术与教师培训实现双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与学者     
教师与学者的关系大概有两种:纯教师和纯学者的关系;教师兼学者的关系。在高等院校,相当多的教师既当教师,又做学者,偏向学术;在中小学,多是纯教师,只有极少数人勉强算是学者;在研究院所,基本上都是纯学者。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教师的“成长”实质就是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教师的学习分不开,所以,教师学习研究问题逐渐摆在我们面前。教师的学习,除了参加校外的在职培训,更多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场域中的交流,也即教师的校本学习。教师在学校的学习,不是随意自发或断断续续的,而是需要教师在一定的共同体中进行的。教师在校本共同体中的学习是教师学习者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在同伴支持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分享、协商、反思等实践活动,以达到有意义学习的目的。校本的学习共同体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但是目前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技术化的误区。教师专业发展技术化的误区,并非否认技术在教师专业化中的作用,而是指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出现的唯技术的倾向,并可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赖以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当今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中,教师一直是被评价的对象,而不是评价的主体.重新审视教师在评价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恢复教师在评价工作中应有的主体席位,对于提高教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常红 《教育》2013,(8):59-59
教师是一个有幸福感的职业.可是在有些教师眼中,教师是“压力”、“辛苦”的代名词。随着家长对学校、教师期望值的增加,教师工作也越来也充满了挑战与变数。许多教师认为,教师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魅力呢?笔者认为,应该通过精神的寻绎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发达国家几乎都在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不仅取代了传统的师范教育而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以国家为主导的教师教育制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以实践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高效实用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实习,以质量为本的教师教育品牌建设。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在宏观上,教师教育应由国家主导,统筹规划;在中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实践取向"的课程门类,把教师的在职学习纳入终身学习体系;在微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高校与中小学联合体,形成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使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情感智力是指教师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情感智力水平居中,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在情绪调控能力方面有差异,文科教师理科教师在情感智力水平上有差异,学历为专科水平和教师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在情感智力水平上有差异,教龄在5年以下和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显著高于教龄在5年到15年的教师。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变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待遇、满足教师各种需要等提高教师情感智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立明 《教育探索》2006,(12):103-104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全社会普遍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今天,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应当明确教师心理健康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去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改发展过程中,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遭遇到来自多方面的阻力,教师层面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技能欠缺、教师角色单一;学校层面主要体现在:教师评价制度低效、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基于教师和学校层面影响条件的探析,寻求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提高教师幸福指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要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而真正挖掘教师的潜力,就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努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教师幸福指数以主观幸福感为重要指标,包含校内外综合因素。提高教师幸福指数是科学发展观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体现,是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丰富教师精神文化生活的必要条件,是激发教师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措施。提高教师幸福指数要树立“教师为本”的理念,建立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建立良好激励评价体系,建立互助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开发教师的“情商”,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遂宁市320名中小学教师发现:第一:遂宁市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达到中上水平。第二: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与以往研究研究出现了差异,表现在教师工作面满意度的性别差异不再显著,中小学教师对工资收入的满意度也处于较高水平。第三:高中教师在工作强度满意度维度低于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小学教师在领导与管理维度低于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工资收入维度,初中教师的满意度不如高中教师.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