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和下期将分别刊出烟台和镇江海关税务司致总税务司赫德(R.Hart)的(关于大龙邮票发行前后的)邮务报告的译文。当年开展邮务较多的是京、津、沪、烟台、牛庄、镇江等六地,除未见北京的相关报告外,天津的报告早见于详细摘译的《中国海关与邮政》等书中(原英文全文收入新近出版的《中国邮票史》第一卷附录内),上海的报告在本刊1988年第6期已有译文,牛庄(营口)的报告译刊于无锡《邮友信箱》1988年第7期(是孙君毅先生的遗作),现再译刊另二处的报告。至此,也可说是将五地的报告配成了“全套。此二文的原件均是十多年前译者在有关档案中所获,此次翻译,得到潘振平同志的许多帮助,特此说明并致谢意。  相似文献   

2.
《集邮博览》2008,(7):30-30
1875年据《费拉尔手稿》(1896年8月22日呈报赫德的《中华帝国邮政邮票与明信片备忘录》)记载,海关筹议发行邮票始于是年。1876年据1904年邮政事务总论,附件丁《邮票略解》记载,是年"准于通商口岸寄带平人信件,其邮票一项,在所必需"。1877年3月5日奉赫德旨意赴沪筹备巴黎世博会中国参展事宜的原烟台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致函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询问在英国印制邮票事宜。3月德璀琳函复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关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邮》2001,(1):24-25
从1878年发行大龙邮票算起,中国近代邮政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上海集邮活动的萌动几乎与其同步,第一个收买“信封老人头”(即邮票)的广告,就刊登在1879年6月13日的上海《申报》上。上海是中国集邮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4.
云晓 《上海集邮》2004,1(6):20-21
《中国邮票史》第1卷198页表24“大龙邮票邮戳记录简表”中记载了大龙3分银票在上海使用的最早邮戳记录是“1879.5.5”,此说不确。同书彩图上就有一件大龙实寄封,为美国寄上海,贴美国5分邮票1枚,盖宾州沃伦(Warren,Pa.)1878年12月20日戳,至上海,加贴薄纸大龙3分银1枚、1分银2枚,合计5分银,销上海海关1879年2月6日戳。此封虽为进口封,非上海寄出,但至上海后加贴大龙票,并盖销上海日戳,同样也反映了大龙票在上海的使用。无独有偶,笔者也藏有一枚大龙薄纸3分银旧票,上销1879年2月11日上海海关戳,同样也证明了大龙3分银票在上海的使用日期早于1879年5月5日。《邮票史》称上述简表资料来源于黄建斌编著的《大龙邮票集锦》(1878-1885),相信《邮票史》编者仅从黄著中抄  相似文献   

5.
1878年3月26日,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呈文(第39号)给赫德,在呈文的附件“节略”中提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胡永安。“(2)天津海关为办理上述邮递业务,与承办人胡永安签订合同,规定实施办法如下……”胡永安何许人也?关于他的身世,笔者未见有人考证,但从海关能与之签约运送邮件这一点推测,他当时可能从事运输业或本身就是个  相似文献   

6.
1878年海关邮局发行的大龙邮票,其后数年由于多次印刷,印模已磨损得不能再用。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以下简称“造册处”)在1884年报经总税务司赫德核准改镌新模,准备发行新邮票。同年造册处向海关驻伦敦办事处提出了申请,定购包括印模、纸张在  相似文献   

7.
张立 《上海集邮》2007,(4):37-38
对于署南洋大臣张之洞的。议请设立邮政,请饬议章程”一片,德宗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二月初三日谕。至邮政一节,业经总署筹议,粗有头绪矣。”据此,总理衙门于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以(《议办邮政折》并附赫德所拟(《邮政开办章程》,恭呈御览,并奉。依议”的御批。白此,明确了总税务司赫德。专司其事”,总理衙门。总其成”,明确了于二十三年正月初一日起。章程及岸资则例一律开办”。由此看来,国家邮政可以顺风顺水地推广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上世纪80年代,由于函购业务的增加,一些邮局曾使用过一些"挂号""快件"邮政副戳,这类邮政副戳只需要盖在信封上即可,比起纸质粘贴的挂号签条要简便很多。在这类戳记中,尤数甘肃敦煌启用的副戳最具特色。1987年5月20日至1996年8月15日,我国发行了《敦煌》邮票第一组到第六组,共24枚邮票和3枚小型张。每  相似文献   

9.
黄祥辉 《上海集邮》2007,(12):18-19
自1879年6月13日《申报》上刊登第一则收购邮票(广告中称"信上人头")广告起,至1896年国家邮政建立的18年间,该报共刊载过19则这种广告,我们能从这些广告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1865年起,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开始发行"上海大龙"等邮票;1878年起,大清海关邮政开始发行"大  相似文献   

10.
刘广实按:从本期起,本刊将分三次全文刊登中国邮史上颇为有名的《译拟邮政局寄信条规》。 1878年海关兼办邮政以后,一些中外人士进而关注将“税关所办邮递”改为“国家所设体制”。其中一项有影响的行动是宁波海关文案李圭将税务司葛显礼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邮报》和《集邮》杂志,都先后报道了全国集邮联副会长许孔让先生正在为创立“中国集邮节”进行不懈努力。这使我想起了海峡彼岸的的集邮节。1962年12月16日,台湾“中国集邮协会”举行第10届会员大会,有会员吴桂年、沈杰星、万冠君三人联合提出议案,建议把邮协成立日——8月9日定为集邮  相似文献   

12.
1994年8月24日,深圳市邮电局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签订了由建行代理邮政汇款的协议。  相似文献   

13.
对研究中国百年邮史有兴趣的朋友,大多都知道或读过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朱批“依议,钦此”的《总理衙门议办邮政折》。这份奏折在中国邮政发展史上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历史文献,它是大清国家邮政的“准生证”,是由国家承担责任在全中国普遍建立近代邮政事业的“通行证”,是中国国家邮政申请加入万国邮政联盟的“身份证”。这份奏折颁布了建立、推行国家邮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例如:保护和利用民信局;“务令各国将所设信局(指‘客邮’)全撤”;全国邮政官局由“总税务司赫德专司其事”等。要研究《总理衙门议办邮政折》出笼的背景,不能不首先要了解张之洞的《请办邮政片》。  相似文献   

14.
由信息产业部组织编写的多卷本《中国邮票史》发行座谈会于8月20日上午在北京中国邮电博物馆举行。原邮电部副部长林金泉代表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到会表示祝贺。 《中国邮票史》是目前唯一一部有关中国邮票的专业通史。它上起1878年清代海关试办邮政时期,下讫改革开放后的1992年,全书共分9卷,约500万字。这次先期出版的为第一卷和第五卷,同时参加中国’99世界邮展文献类展品展出,并获镀金奖;余下的几卷将于年内出齐,作为向国庆50周年的献礼。  相似文献   

15.
1906年,清政府改官制,试图藉机从海关的外国人手中收回国家邮政管理权。《中国自行管理邮政》称:“二十四日北京电云,传闻管理中国邮政之权将由总税务司赫德交出,归中国自行办理,译字林报。”(图1)最初,有人提议“邮政归兵部管辖”;也有“议将邮政归税务处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关邮政创始于1866年12月,1878年5月18日正式公开营业。范围不广、级别不高的海关邮政是中国最早的官办近代邮政。  相似文献   

17.
1925年10月1日,上海“中华邮票会”主持人周今觉(1878-1949)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大型正式邮刊《邮乘》(中华邮票会会刊),从创刊号至1929年7月出版最后一期,共出版三卷9期,第一卷出刊2期,第二卷出刊4期,第三卷出刊3期。在1927年6月20日出版的《邮乘》第三卷第1期和9月20日出版的第2期上,两次刊登了一则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20日是全国邮政开办100周年纪念日。全国邮政实际是在1897年初正式开办,而1896年3月20日这一天,是光绪皇帝朱批依议同意将海关试办邮递推广,开办全国邮政,并决定由总税务司赫德专司其事。赫德在1896年4月30日给各地海关的转发总理衙门议办邮政奏折和附邮政章程的第709号通令中指出,这是“三十年来海关试办邮递事务的成功”的结果。由此可见,中国近代邮政始于1866年。  相似文献   

19.
1995年9月21日,邮政总局下发邮政[1995]247号《邮总关于重申邮政汇款凭证件、兑付有关问题的通知》,文内关于邮政汇款通知的修改要求为:“‘中国人民邮政汇款通知’尺寸采用GB/T1416-93中一号信封尺寸(165×102),纸质不低于60克书写纸。‘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正> 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促进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根据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劳动部联合下发的教体[1994]5号文件的精神,国家教委办公厅于1994年8月15日下发文件,表彰了北京通县师范学校等228所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名单如下:北京市(9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