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具有热效应。如果一对反应可逆.那么正反应是放热的话,逆反应就必定是吸热的。如A+B(?)C+D-Q(我们用“—”表示放热)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只改变温度.譬如升高温度。平衡移动的方向用勒·沙特列原理判定,平衡向吸热的方向即生成A、8的方向移动。现在的问题是,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时,正、逆反应的速度都同时加快,为什会导致平衡的逆向移动呢?这从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两个角度都能给出相同肯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正> 由此可见:(1)当化学反应是吸热的,△H~0>0,K值随温度T的升高而增大,即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2)当反应是放热的,△H~0<0,K值随温度T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物态变化     
穴一雪热点解读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时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时放出热量。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穴凝固雪时吸热穴放热雪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穴凝固雪时吸热穴放热雪温度不断升高穴降低雪。2.汽化是液体吸热转化成气体的物态变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才能发生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  相似文献   

4.
一般情况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NH4NO3等,这是由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有利于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时有放热现象,它的溶解度却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它们的溶解度也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热量的计算,是学生在新一册物理课本中遇到的第一次定量计算,而且这部分知识也是前后几章的重点.因此,要重视对热量计算的学习.要会用热量计算公式,首先得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在公式Q=cm(t-t0)或Q=cm(t0-t)中,m是吸热(或放热)物体的质量;c是该物质的比热容.在研究的时间内,t0是开始时的温度,t是结束时的温度.若t0t,则表示物体温度降低,为放热过程,用后一个公式计算,计算的是放出的热量.该公式的单位有点让人烦.m的单位应是千克,题目中有时会告诉你克,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6.
1 点燃、加热、高温、燃烧要使化学反应发生 ,通常需点燃、加热、高温或加入催化剂等条件。点燃 ,通常用于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点燃 (有时加热也可以 )的目的是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点燃的结果是使可燃物发生燃烧。可燃物被点燃后 ,燃烧产生的热可使其继续燃烧。因此 ,点燃只是用来引发化学反应 ,不需伴随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加热 ,一般为酒精灯火焰温度范围的外加条件 ,其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 50 0℃。对非可燃物需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 ,若反应放热 ,则反应被引发后 ,加热可停止。对大多数需加热的化学反应 ,特别是吸热反应 ,则加热需伴随…  相似文献   

7.
化工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放热反应过程,当体系中化学反应的放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时,体系内便会出现热量积累,进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近年来,由于化学反应热稳定性失控所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为了预防和减少此类事故发生,本文对化学反应的特性进行分析,探讨了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升高B、只要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就一定吸收了热量C、只要物体温度没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一定增加分析:这个题目是关于温度与热量,温度与内能的关系问题.由于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吸热,所以A、C不对.由于物体温度升高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引起的,所以B不正确.答案应选D.想要熟练正确的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应理解热量、温度、内能的相互关系.下面就列举一些例题来分别谈谈这几个物理量间的变化影响关系.理顺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有助于理解这…  相似文献   

9.
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后,混合后物体的温度如何求?温度高的一定吸热,温度低的一定放热,而处在中间温度的物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就难以确定,因而就难以建立热平衡方程,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运用“假设法”来处理,假设这几种物质都放热,根据吸热放热相等,则它们总放热必定为零(放热时假设放出的是“负热量”),据此建立方程解决问题,无需判断到底谁吸热谁放热。  相似文献   

10.
原理上讲,所有化学反应都是可逆的,并且如果一个反应的正方向是放热的,逆反应方向一定是吸热的,反之亦然.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化学变化过程可表示为:吸热Q+C。ISO4·SHZO一CllSO。+SHZO蓝色放热白色操作过程及现象:将1-Zg水合硫酸铜(CllSO。·SH。O)放入试管中(提醒学生注意水含盐为蓝色晶体),将试管中的晶体铺开似便加热时较快脱水),然后在喷灯内焰位水平缓缓加热试管,持续加热至晶体由蓝色转变为白色,吸热脱水过程完成(向学生解释加热才能打开水与硫酸铜间的化学键),无水硫酸钢为白色,同时…  相似文献   

11.
化学平衡移动是指因条件的改变,使原来平衡的化学反应重新向某个方向进行,直到达到新的平衡.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概括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2.
化学反应热效应是化学科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观点看,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内能。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因而必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此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吸热或放热。根据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定义:体系发生化学变化时,在不做非体积功的情况下,若使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温度保持一致,此时体系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相似文献   

13.
<正>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易错指数:2.易错点辨析:(1)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2)特别提醒:氧化钙固体加入水也会放热,但它不是溶于水放热,而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溶于水放热。  相似文献   

14.
化学平衡移动是指因条件的改变,使原来平衡的化学反应重新向某个方向进行,直到达到新的平衡。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概括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5.
化学术语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之一。为便于同学们确切掌握,现对几个易混淆的化学术语进行辨析。一、点燃、燃烧与加热点燃是点火使之燃烧。加热是使物质温度升高。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性物质(如氧气)间发生的一种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是现象而不是反应条件,而点燃才是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故在书写可燃物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时要注明反应条件为点燃。反应条件的不同取决于反应物的化学性质。点燃与加热的共同点是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不同点是点燃是可燃物需经“点”,即加热使其(局部)达到燃点。由于燃烧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6.
"比热容"是重要的热学概念,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不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由于它涉及物质的质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个物理量,故做好比热容实验十分重要.在通常条件下,人们是给等质量的对比液体,用相同的热源对它们加热相等的时间,通过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但升高的温度并不相等,进而推导出它们"吸热的本领通常是不同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吸热反应实验产生的氨气和钡离子对环境有污染,为此对实验进行改进.用易得的透明PVC加厚手套作为反应容器,既可测定体系吸热或放热,也可将化学反应与除杂等相整合;温度传感器的使用能即时显示反应温度的变化;以手捏方式混合固体反应物,学生能直观感受反应体系温度的上升与下降;实验现象明显,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浓度和催化剂,而温度尤为显著。目前公认的看法是:当反应物浓度保持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大约增加2~4倍。温度升高不仅加快反应速度,使较低温度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进行,而且随着加热温度的变化,反应产物也常随之改变,因为温度的变化引起了反应过程中物质结构的变化。因此,研究控制反应温度问题,无论在生产、实验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中,都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物理热学中求热机的效率及致冷机的致冷系数,涉及到求各个准静态过程吸收放出的热量,此处所说的热量不象热一律中的热量,不再是代数量,而是算术量。为此在求热量之前最好先判断某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从物理上来讲有时也需要直接判断某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时,笔者将传统感观与数字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温度传感装置,观察并记录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值,从而更直观地呈现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一、实验原理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