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肥皂剧在媒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肥皂剧文类和其特点的分析,从大众文化和亚文化的角度探求肥皂剧所蕴涵的性别政治,以求揭示出肥皂剧所隐含的权力关系和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肥皂剧研究对性别概念的解构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主流理论界对肥皂剧的蔑视态度和肥皂剧女性观众对肥皂剧的喜爱之情,文章重点论述了女性主义在肥皂剧研究上对性别概念的解构和重建.  相似文献   

3.
肥皂剧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作soapopera,它是指“以家庭问题为题材的广播或电视连续剧”,以家庭妇女为主要观众,以家庭日用品商家为赞助商,以普通家庭生活环境为舞台。有些人认为soap opera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类连续剧休闲而且冗长,为了节省时间,人们可以边洗泡沫浴边看连续剧而来的。但事实上,最早的肥皂剧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无线电广播中播放的一部长篇广播连续剧,由于当时的赞助商主要是日用清洁剂厂商,其间插播的广告也主要是肥皂广告,于是“肥皂剧”之名由此而生。肥皂剧一般有日间肥皂剧和晚间肥皂剧之分。日间肥皂剧以18~49岁的家庭主妇为观众,每周白天固定播5集。晚间肥皂剧则在黄金时段以每周一集的频率播出。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晚间肥皂剧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除肥皂剧外,常见的剧集还有sitcom-situation comedy(情景喜剧)和drama(情景系列剧)。【相关阅读】阅读下面短文,选择出与短文中划线部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选项。The story is about a young student.She worked very hard1at her lessons.Shewas too busy...  相似文献   

4.
肥皂剧soap opera,是指“以家庭问题为题材的广播或电视连续剧”,以家庭妇女为主要观众,以普通家庭生活环境为舞台,通常由家庭日用品商家赞助。有人以为肥皂剧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类连续剧休闲而且冗长,人们可以边洗泡沫浴边看连续剧,  相似文献   

5.
以结构主义的视角介入电视肥皂剧的内在运行机制研究,所意图探讨的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虚构文本,电视肥皂剧是如何通过其叙事方式上的独特手段——类型化与反类型化、连续性、虚构性,进而使受众和角色的时间在一种想象力的虚构空间中实现有机融合。作为沟通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的虚构文本,电视肥皂剧为现实生活中的观众提供了一种美学意义上的超脱。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一类型的想象力运作机制仍然需要探索更为丰富的路径和呈现机制来回应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世界教育信息》2008,(10):11-11
英国著名高等学府剑桥大学致信多部电视肥皂剧的编剧,请他们避免在创作中把剑桥大学描绘成高不可攀的精英学府。  相似文献   

7.
特别喜欢看电视,尽管不愿被肥皂剧"强奸"意愿,却也容易浸泡在一些综艺或纪实节目之中。锁定"同一首歌",我又一次看到了桑兰——那个无比坚强的姑娘。她还是那么阳光,脸上溢着笑,在唱着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那样动情,那样真诚,似乎在把心都化作音符,送给大家。她的歌声像阳光一样泼洒在周围,人们的脸也被阳光照亮。  相似文献   

8.
自八十年代初以来,英美不少电视肥皂剧在我国播放,它和电影一样,都是文化的传播者。无论是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关系的变迁,剧中都有很多和中式思维不太相同的地方。英语学习者不仅要通过肥皂剧巩固语言学习,同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差异,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懂得鉴别和欣赏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人的观念、境界和思想。让英语语言学习满足真正意义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9.
我十七岁生日那天喝得酩酊大醉,醉卧街头.四肢张开,就是那种肥皂剧中头上再横一扁担或什么的就可以成为冥冥中天子的预示的姿势.我自以为这个姿势很有气势.清晨,我被一个早起晨跑的女孩唤醒,同时被唤醒的还有我十七岁后内心的蠢蠢欲动,孕育了十七年的感情胎儿分娩,随后就完成了一场更为肥皂剧的邂逅.  相似文献   

10.
1.【课文原句】What do you think of soap operas?你认为肥皂剧怎么样?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udience responses to a children's soap opera produced and broadcast in Kenya. It examines the evaluation process in relation to qualitative audience research within Cultural Studies. It challenges an Entertainment–Education model of media as vehicles for messages and links strongly with Communication for Social Change priorities in which media are the facilitators. In such an approach this soap opera should not only fit into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contexts of its child audience but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discussion and the interactive negotiation of meaning. The narratives address post conflict concerns of democracy, rights, peace and reconciliation, encouraging dialogue with peers and family about extremely difficult issues. The question is how we evaluate and assess such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2.
《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是明初朱权关于元及明初杂剧题材的分类研究。《太和正音谱》的分类延续了宋元时期"科"的类别范畴和说话家数的题材分类传统,形成了"杂剧十二科",首次系统地完成了对杂剧题材的理论概括。虽不全面,但却显示了特别的意义。类别的划分显示了朱权本人慕仙求道的心态意绪,其悲欢离合剧类涉及到戏剧审美的内涵,已有了悲剧喜剧分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稀有剧种"延津二夹弦"要走出困境,应对市场的挑战,就必须开发与培养二夹弦戏曲艺术的演出市场,依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实现自我发展。文章论述了二夹弦戏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延津二夹弦作为戏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对延津二夹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等方面内容,探讨了延津二夹弦和旅游业联姻以求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以期为延津二夹弦戏曲艺术在文化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贵州傩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庹修明 《教育文化论坛》2010,2(3):89-95,133-136
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贵州民间傩戏系统,主要是两个系列,三个层次。汉、苗、侗、土家、彝、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为一个系列,即民间傩系列。彝族傩戏"撮泰吉"完成了傩祭向傩戏的初步过渡,是傩戏的雏形,属低级层次;汉、苗、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是向单一的戏剧艺术过渡的中间层次;贵州地戏属于军傩系列,是傩戏发展的较高层次,是地道的"农民戏剧"。  相似文献   

15.
梁光辉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4):82-83,86
外国人把京剧称做“BeijingOpera”(北京歌剧)。这种翻译涵义混淆了京剧与歌剧的区别,让外国人误以为京剧是“在北京表演的西洋歌剧”。其实中国京剧既有与西方歌剧相似的一些特征,也有在理论体系和表演方法与西方歌剧相区别的东方艺术。同时,阐述了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东西方舞台艺术的代表,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以唱为主伴奏为辅的演唱方法,并具体分析了东西方艺术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主旋律电视剧热播,它的审美亮点主要在三个方面:以平民化的视角显示人性中的光辉,以真实感人的情节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以富有时代精神的题材紧跟审美时尚,更好地体现了电视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焦循被阮元誉为"扬州通儒",在经、史、子、集等研究方面均有建树,其《剧说》、《花部农谭》等曲学论述,是清代戏曲评论的力作。对焦循戏曲理论主张和价值的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古典戏曲,尤其是花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主旋律电视剧热播,它的审美亮点丰要在三个方面:以平民化的视角显示人性中的光辉,以真实感人的情节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以富有时代精神的题材紧跟审美时尚,更好地体现了电视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浅析邕剧排场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邕剧是南宁市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南宁市独具一格的地方文化名片。"排场戏"是邕剧发展历史上形成的,是从经典剧目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通用的基本构件。通过对"过山"收状"等实例分析,论证"排场戏"是邕剧基本功和表演程式的综合运用,应及时发掘整理,以利教学传承,弘扬剧种特色,为南宁地方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